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政府在干、农民在看”现象,农民成为政府“包办”下乡村振兴的被动受益者,进而导致乡村振兴各项举措可能在短期内可行但长期不一定可持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本质上是一种理念变革,不仅要从内部维度上考察农民的主体性基底、主体优势和主体能力等核心要素,还要从外部维度上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关键要赋予农民相应的权能,以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保障农民的主体权利、提高农民的主体能力.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个体、组织、政治三个维度勾勒出政府为农民赋权增能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构成,探讨促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路径.
其他文献
面对日益扩大的代孕需求与屡禁不止的代孕黑市,中国目前对代孕完全禁止的态度值得反思.有限放开代孕仅面向缺乏生育能力的已婚人群,并对代孕类型和代母的资格加以严格限制,因而不会产生伦理学上的难题,反而具有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双重理论支撑.伦理层面,有限放开代孕不会损害代母的人格尊严,也不会破坏公序良俗;权利层面,有限放开代孕既是不孕者实现生育权的重要途径,也不构成身体权的滥用.当然,有限放开代孕的实现需要立法和执法层面的双重规制,我国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人类辅助生殖法》,并实施委托人和代母资格许可制和代孕协议审核备案
在先进生产力和工商资本的冲击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遭到了冲击甚至破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厚植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生态文明知识、精湛的技艺、建筑美学以及传统美德等是其现代性重构的基础,而与城市空间的良性交流、先进而务实的发展理念是村落文化空间重构的动力.文章认为,物质文化空间要因地制宜,有机更新:制度文化空间要良性互动,科学组织;行为习俗文化空间要原真传承,创新发展,思想与价值文化空间要治理有序、移风易俗;文化空间的内外交流要做到全局性规划,区域性发展.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新风
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在条文、实务、理论中呈现多维状态.争议核心应被归结为债权人撤销权的私益性而非优先受偿.该私益性不与债权平等原则冲突,反而能保持债之保全体系内部的协调.此种私益性无法通过转变债权人撤销权性质,在债权人撤销权上叠加强代位执行等方式得到实现.可尝试的完善路径是将债权人撤销权与债权人代位权进行衔接.在行使条件方面,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条件本质上严苛于债权人代位权,前者获得满足时,后者亦能获得满足.在诉讼性质方面,可以在诉讼标的“事件说”下将“撤销权+代位权”之诉定性为一个独立的诉;亦可将“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