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中药黄芪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得到黄芪的有效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TTD、DisGeNET等数据库查找与膜性肾病相关的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分析黄芪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靶点与有效成分之间关系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黄芪治疗膜性肾病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20个,并得到有效成分作用靶点180个。在GeneC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半规管阻塞术(semicircular canal occlusion,SCO)和内淋巴囊减压术(endolymphatic sac decompression,ESD)对难治性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的远期疗效。方法总结129例M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SD组76例,SCO组53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眩晕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听力、耳鸣及耳闷等变化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24~50个月。结果术后ESD组眩晕控制率为78.95%,SCO组为98.11%,两组比较(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