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明珠无处卖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渭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才华的艺术家,在各个方面均有极高成就。他的这些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写意味道,尤其是他的泼墨大写意绘画更彰显其高傲处世、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
  关键词:坎坷;写意;境界;渲染
  徐渭(图1),字文长,号青藤,浙江山阴人。明代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艺术家,在戏曲、诗文、国画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并有多部作品问世。徐渭其人一生坎坷艰难,是一位典型的可怜的中国文人。幼年聪慧,且极具报国思想,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得入仕。中年跟隨胡宗宪参加抗倭战争,在其幕下当过幕僚。晚年生活贫困,靠卖字卖画为生,生活极其潦倒直至孤独离世。
  然而,命运的艰难并没有使他倒下,却更加激发他的斗志,生活的大起大落,使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这在他的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着相关反映,加上他生性不羁的秉性,得以造就出这么一位大艺术家。徐渭在绘画、文学、诗歌各个方面无不精通,并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徐渭的绘画主要以大写意花鸟为主。观赏徐渭的画,虽然距今年代久远,但神韵犹存,让人久久无法平静,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徐渭引领大写意花鸟画坛一代新风,是水墨大写意技法与内容的真正确立者,从根本上完成了对写意花鸟画的改革。他的花鸟画吸取了宋元绘画的优点,又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形成其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的画风,并对后世艺术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徐渭的作品主要有:书画有《墨葡萄》《牡丹蕉石图》《山水人物花卉》《墨花》《榴实图》轴、《黄甲图》等;书法有《草书诗轴》等;戏曲有《四声猿》《南词叙录》等;诗文有《青藤文集》传世。
  本文试图从徐渭的绘画特点出发,结合所占有的历史资料,总结出其绘画的基本特点并结合作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因本人学识浅薄,故所分析的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徐渭是极具悲剧性的艺术家。其艰难的一生在其艺术作品中得以完美展现。他用作品来表现其遭遇的坎坷不平,政治抱负的无法实现,精神状态的压抑苦闷,因此他的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层次。观其绘画使人血脉偾张,而矫揉造作的艺术形式在其绘画中根本看不到。
  《墨葡萄图轴》(图2)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水墨大写意作品。此画构图奇特,气宇非凡。葡萄藤叶集中于作品的右侧,而左侧藤叶却疏落清爽。葡萄叶浓淡交错,造成错落有致的感觉,徐渭作此作品时不求外形的相似,而求其意象。枯藤下配以晶莹剔透的葡萄,作者用行草书写题跋,字迹飞舞,整体略带倾斜构成了一幅信笔由来的水墨大写意作品。画上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更表现了他看透世态炎凉的悲观心情。
  徐渭的还有一幅传世代表作为37岁时所作《五月莲花图》(图3),作品水墨酣畅,运笔如走龙蛇,给人以疾风骤雨之感,这幅作品也体现了其典型的大写意画风。作品上方题诗一首暗示作者的初衷与政治指向,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与对世俗不公的抗争。显而易见,这幅作品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歌颂荷花之美好的作品,而是作者托物言志,用荷花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坎坷不如意的隐喻,虽然画作并不像传统的荷花那样美好且令人愉悦,但却有另外一种奇特之美。事实上徐渭把荷花当做自己的化身,空有满腹经纶却也不得不身处乱世之中。正是这种无尽的痛苦与矛盾成就了徐渭画作不同于前人的壮美。
  徐渭的另外一幅代表作《蕉石牡丹图》(图4),徐渭笔下的牡丹与前人笔下设色富贵华丽的牡丹不同,而是全部用水墨表现。徐渭的写意牡丹用墨熟练,一笔之下便有浓淡不同的变化,颇有现代画作的明暗立体之感,整个牡丹的花头墨色浓润极富有活力。作品中整朵牡丹刻画得淋漓尽致,颇有生活气息。而在画面左边的芭蕉,徐渭先用淡淡的墨勾勒枝干,再用大笔的侧锋画出叶子,运笔由内而外,行笔快速且有力,好似正与那朵肆意生长的牡丹窃窃私语。此幅作品在徐渭的绘画艺术中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其绘画生涯中托物言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徐渭从根本上完成了对水墨写意花鸟的变革,他将水墨写意花卉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巅峰。徐渭反对前人那种恬静的花鸟画风,而主张托物言志,通过绘画表达对世俗的不满和对政局动荡的不安,让观众观其作品有异常震撼的感觉。徐渭创立的大写意画风对清代的八大、石涛、郑板桥和齐白石等水墨大家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不得不说徐渭为中国书画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清初四王大兴摹古之风,直至民国时期,美术界依然消沉。许多爱国志士在灰暗的社会背景下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呼吁社会各界进行革命,陈独秀、康有为等改革思想家提出“美术革命”的口号,提倡学习西方写实主义,引起众多人士纷纷响应。“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中国画学习西方写实主义与文人画继承成为当时各派所激烈斗爭的问题,随之出现了如陈师曾、金石等众多美术思想家和齐白石、黄宾虹等
期刊
摘 要:河北曲阳白石造像的发现,填补了北朝佛教美术的空白。曲阳造像中菩萨的数量最多,从北魏晚期出现延续到唐代。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一尊或双身菩萨像及作为主尊胁侍的胁侍菩萨,皆表现为右手持莲蕾,左手握桃形物的形式,且左手无论是否持物,手背一律朝外。通过对比发现此手心向内的手势与犍陀罗梵天形象相似,对此进行梳理。  关键词:曲阳造像;菩萨;犍陀罗;手势  河北曲阳修德寺造像的发现具有补充和丰富北方造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陆俨少先生与桂林山水的缘起谈及先生的艺术生涯与写生情怀。从中国山水绘画写生发展的脉络入手,探讨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在写生演进中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演变。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中国山水画如何发展,直至50年代左右,写生热潮的簇拥下,其写生的缘由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需要,从而衍生出陆俨少先生绘画生涯中这一阶段对于他在山水画写生方面的突破、探讨与同时代的画家相较有何异同,有何发
期刊
摘 要:传统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从画家个人的角度来讲,就是把所有个人的品格、学养、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看法、价值观等全部都用绘画的样式表现出来。徐芳教授在自己的花鸟作品中亦是如此,以花鸟画寄情于物,不仅仅只是描绘花鸟,而是以动植物表达生活境遇、思想情感,以及描绘对象的深层寓意。  关键词:徐芳;工笔花鸟;创新  古人云:“学画者先贵立品,品正之人,笔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
期刊
摘 要:女性主义艺术是与男权社会的对话,是艺术家利用独立的女性意识反思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份地位,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后利用这一特点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图像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绘画  传统的“男尊女卑”与“三从四德”思想使中国女性长期生活在男性思想的禁锢下,这种长期的群体无意识导致女性逐渐迷失在社会生活中,除生育以外的女性价值都被无限度地缩小。“
期刊
摘 要:19世纪70年代在日本漫画界开启了一股以平日里只做配角的“恶女”形象为主角的漫画风潮,这些“恶女”一反平日的圣母形象,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都是有勇有谋、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性。其中以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为代表,手冢治虫于1970年创作了《人间昆中记》,其中十村十枝子这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利用自己的美貌、肉体、智慧以达到自己目的“恶女”形象开启了“恶女”漫画的新大门。此后,温婉
期刊
摘 要:傅抱石是一位中国山水画大家,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转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强烈的革新意义。傅抱石真正开始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是他曾经为人民大会堂(与关山月合作)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及他的国画作品《丽人行》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千万的记录。但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一位艺术家,透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才是最真实的了解和再现。文章选取了傅抱石不同时期的几幅代表作,通过对这几幅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让我们来
期刊
摘 要:美术馆定位决定其各项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向。展览作为美术馆最核心也是服务社会最直接的职能,其策划也应紧随美术馆定位来确定。太原美术馆作为山西省会城市美术馆,立足地区美术馆定位,以挖掘和弘扬山西本土文化,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发展方向。以太原美术馆筹建的力群版画艺术馆为例,从探索版画艺术亮点,确定力群版画艺术馆品牌,深挖艺术馆主题文化内涵,到配合相关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几个阶段,还原力群版画艺
期刊
张良,生于六十年代后期,但他在学书道路上的探索已经有30余年。初学《圣教序》,虽然有模有样,却总自觉得其皮相而已。后从赵孟頫入手,探寻前人是怎样理解王羲之的。这一临就是八年。从赵孟頫那里,他深刻领悟了用笔的执使转用之道,以及结体的欹侧向背之理。但是,此时的张良,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摆脱赵孟頫的习气,他又重临《圣教》《兰亭》,以及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杨凝式、米芾等古人佳作,在
期刊
摘 要:连俊洲的花鸟画创意大多源自宋元时期曲词诗歌意境,用笔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多为素色,少着艳彩,因而画面淡雅扶疏,虚实相生,观之引人遐想,品之令人沉思。画家是一位睿智的思想者和清醒的批评家,不仅具有表达美好生活的热情,还有着殷切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批判精神,其以艺术的眼光品评物象,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应心写景,寄托实现生活理想的艰辛与生命期遇期许的曼妙,表现出疏朗的画面和清逸的命意。  关键词:连俊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