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日政策的内在矛盾性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领域的合作历来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过去20年来,从民主党克林顿政府以“奈倡议”推动美日同盟“再定义”、结束“漂流”状态,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6年)、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到共和党小布什政府借力小泉内阁遂行国际反恐战争,推动日本增强在亚太及世界安全事务中的作用,都是这种合作的表现。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特别是其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对日本的相关战略需求持续走强,在安全领域“纵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但美国的这一政策也包含诸多自相矛盾之处,衍生出多重复杂的地区战略影响。
  从美日双边关系看,美国安全“纵日”与对日政策整体缺乏整合性。在安全“纵日”的同时,美国对日政策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同步跟进。2005年面对日本发起的“争常”外交攻势,美国通过否决G4的安理会改革方案,间接地否定了日本的大国梦。面向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美国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改变原有立场。美国不会以修改《联合国宪章》、删除“敌国条款”、出让部分政治权力为代价,赋予日本更高的国际地位。在地区经济秩序建构方面,美国甚至在挤压日本的战略空间。美国一向担心日本采取“在经济上将美国排斥出东亚”的政策。在以日本引领的“雁阵模式”崩溃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际,日本曾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的构想,遭到美国严厉打压。而今日本加入美国牵头的TPP谈判,可以看作是日本对美国主导地区经济合作无可奈何的认可。当然,回报就是美国支持日本扩大地区安全作用。
  美国认为,日本国内有一种意见,要把美国军事基地从日本国土上赶出去,这种意见希望美军从夏威夷或关岛遥望、守护日本的安全,但这明显违反了美日两国之间“美国保护日本、日本提供基地”的最初协议,将大大提升美军在海外驻扎的预算成本。
  从中美日战略三角看,强化美日同盟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存在结构性、“成长型”矛盾。从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对亚洲外交的实践看,能否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成为决定其地区战略成败的关键。奥巴马4月下旬东亚之行,在宣布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平衡姿态”。奥巴马访日期间表示“美国乐见中国的和平崛起”,在菲律宾又再次强调“我们的目标既非与中国对抗,亦非遏制中国,而是希望中国尊重国际性的行为准则,其中包括在(东海与南海)有争议的地区”,这是一种典型的“对华平衡政策”。
  在中国全面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化的背景下,美国在中日之间的平衡术越来越带有“加法平衡”的特征。在支持日本扩大地区安全作用的同时,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人权以及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有所减弱。在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与日本的激烈反应存在明显的“温度差”。
  从美国地区战略看,对日政策与其战略的其他部分相互排斥,与追求战略整体效果方向相悖。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对日政策与对韩政策的相互“踩脚”。韩国也是美国“重返”战略所倚重的对象,与日本、澳大利亚一道被美国列为“关键盟国”。但是在现实中,美韩同盟的作用明显受到日本因素的限制而得不到充分发挥。安倍首相在慰安妇问题上翻案、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修正主义”的表现,使得构建“未来志向型”日韩关系的前景变得遥不可及。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使韩国对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危险性深感忧虑。加之日韩岛屿争端的存在,使美国夹在日韩之间,处境两难。
  美国安全“纵日”的结果,还包括最终加大了美日围绕对华政策的分歧。中国崛起一方面使“美日同盟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的目的意识与诸多共同利益的支撑”,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同盟内部产生“裂痕”。美国“纵日”是日本在与邻国争端中采取强硬政策的重要背景,但随着事态的升级,美国自身利益却开始面临潜在威胁。中日岛屿争端,被美国战略研究界视为美日同盟的负面因素。在美国看来,“日本将尖阁诸岛的防卫视为核心的国家利益,但美国很难发掘出尖阁诸岛的战略价值”。相反,中日岛争给美国带来风险,即被日本“拖入危机、或与中国的战争之中”。日美结盟60多年,一直是日方担心被美国拖入战争,但现在却出现了角色的逆转。美国对此很难适应,更无法接受,不想被卷入“与核国家的无谓的战争”之中。
其他文献
中东变局发生已两年,阿拉伯国家或发生和平方式的政权更迭(如突尼斯和埃及),或在外部的调解斡旋下实现权力过渡(如也门),或发生残酷的内战并引发外部干预推翻原国家政权(如利比亚),或陷入严重的暴力冲突并久拖不决(如叙利亚),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对中东变局的冲击,经历了一个从紧急应对到全面统筹的过程。中国既成功消解了中东形势动荡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冲击,完成利比亚撤侨
2015年10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召开第二届北京大学“北阁对话”年会,邀请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俄罗斯前国家杜马副主席卢金、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埃及前外长法赫米、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印尼前外长纳塔莱加瓦、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日本前外相前原诚司、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德蒙布利亚尔、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华玉洁
凡德娜·米塔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雷德兰兹读高中时,因患有脑中风,需要通过做手术来减轻肿胀对大脑产生的压力。  由于依赖呼吸机,凡德娜幾乎无法吃饭、说话,只能靠手势和别人进行为数不多的交流。尽管医生最初的预后是,凡德娜可能再也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但她仍靠着顽强的意志读完了高中,在雷德兰兹大学获得了语言障碍矫正的学位,还在加利福尼亚浸会大学完成了基础教育方面的硕士学位课程。  凡德娜向公众分享自己的故
摘要:为了适应定单式培养模式,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对《PLC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电类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提出课程内容案例化和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课程建设及活性评价方式。  关键词:PLC技术应用;课程内容案例化;课程结构模块化;活性评价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差异在于智力类型方面而不是智力水平方面,他们是一群具有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鉴于此,我们可以采用有效方法(狭义的文化
2013年,东北亚充满着一种别样的迎新气氛。  安倍晋三、朴瑾惠和金正恩被推上了东北亚同场竞技的舞台。安倍晋三强势回归,成为日本近几十年来首位再度当选首相的人。朴瑾惠以微弱优势险胜,当选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金正恩接班朝鲜最高领导人,平稳渡过执政元年。  有人戏称朝韩日现任或候任领导人都是“官二代”、“官三代”。岸信介、金日成、朴正熙是他们的祖辈或父辈。而这些名字早已深深嵌入东北亚的历史。特别是,
2019年12月24日,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图为与会代表进行专题研讨。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落地成都,中国作为主办方似乎大有深意。在12月24日举行的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得很明白:“成都地名中有个‘成’字,可以解释为‘成功之都’。希望在座企业家的合作都能谈成、项目都能达成、事事都能做成,这也预示着中日韩合作一定会迈上新台阶。”而安倍首相則在这个三国时代的蜀国都城
大家早就不再是没有烦恼的小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开始为人在世的修行,让世俗打磨着成为如今的模样。  小时候我住在偏僻的穷村子里。  大多数时间在幼儿园里度过,空闲的时候我独自守着老屋。  老屋的地板总是冰凉的,窄窄的客厅旁边是扶手,斜着呈45°角,可以上到二楼。扶手楼梯的下面,客厅的左面地上铺着凉席。自己在家时我就坐在那,凉席上放着零散的玩具,还有单薄的小被子。玩几个麻将,摆弄摆弄没电的小火车,很
就在《琅琊榜》等宫斗戏在国内荧屏热播的时候,澳大利亚政坛也上演了一出毫不逊色的大戏。9月14日,总理阿博特遭到来自党内的“突袭”,在自由党党内会议上,刚刚辞去通讯部长一职的马尔科姆·特恩布尔“逼宫”成功,取代阿博特成为自由党党首,并于次日正式出任澳大利亚第29任总理。阿博特也成为在第一个任期内就被推翻的澳大利亚总理中在任时间最短的一位。现实版“纸牌屋”:特恩布尔复仇阿博特  阿博特的总理生涯可谓高
2012年12月20日,第二十届“印度—东盟”纪念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上双方通过了《印度—东盟:展望2020》声明,涉及双方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各个方面的合作。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经济上,双方完成服务与投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政治上,双方将对话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印度与东盟“甜蜜”关系迅速升温,各国媒体纷纷聚焦这种关系给双方带来的利益。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双方关系并非铁
中国崛起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这应该是一个共识,著名学者张蕴岭教授多次指出“周边是中国崛起的战略依托”,周边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狭义的周边环境是由中国与14个陆地邻国、与六个海上邻国的双边关系和上合组织、澜湄合作等次区域合作机制形成的多边关系组成的;广义的周边环境还包括美国、欧盟国家等域外大国在我周边的活动甚至渗透。如果没有与周边国家良好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总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