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94895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但是这样还不够,很多老师还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什么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现在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种策略,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思维的创新与联想,使得他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呢?本文笔者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生活化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96-01
  
   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怎样来创设问题情境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故事化
   小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再多的故事他们也听不烦、听不厌,所以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一些生硬的习题,以及一些题目转化为一些故事进行引导,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前几天我在讲课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去看插图,而是用了西游记的故事诉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坎坷,途中大家都饿了,让猪八戒去化斋,结果八戒只带回来三块饼,这时候要想把这三块饼平均分给师徒四人应该怎么分,把八戒难住了,那么大家来帮帮他分饼吧。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落得和八戒一样,所以学生都在动手画,动脑子想,讨论如何来分,最后结果很出乎我的想象,大家想出的办法都很不错。所以这节课我觉得上的蛮轻松的,学生也学得轻松。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贴近生活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不管是提问题还是举一些例子也都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因此在创设情景时也就更应该接近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有亲切感,不会觉得那么生硬与陌生。记得在去年讲授一年级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就把自己所有的零钱都拿来,然后让学生以商店买卖东西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认识,当我刚说出这样的活动时学生都很兴奋,因为他们在家也经常自己买东西,这样每个小朋友都举手想参与活动,进一步获取知识,在活动进行时他们手里拿着人民币会与售货员交流自己所带的钱数以及整钱如何来换取零钱,并说出所买东西的价格等等一些生活中也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样他们很高兴的在买卖中认识了人民币。
  三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多活动
   课堂上加一些活动就会让学生疲倦的大脑得到进一步的活跃,学生通过对活动实践所得到的知识记忆会更深刻一些,而且课堂上的活动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认识时间那一块知识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回家动手做一做钟表,因为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家里的钟表有了一个认识,知道了秒针、分针、时针,这样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时他们都争着回答自己对时、分、秒的认识,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为后面时间的认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在讲授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学具棒动手摆一摆,算一算,这样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慢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一般对图画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课改之后很多内容在课堂上不能直接用语言表述出来,或者说是这样直接讲的话会很生硬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很生动的把一些图形转化的过程给大家呈现出来,一目了然,自己讲的也轻松,学生看的明了。
   例如,有一课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直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我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感觉效果还不错,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自己学过的图形,然后在进行讨论反馈时,我用课件把转换的过程很清楚地用图片展示出来,学生一看就懂。
  五 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现在的课堂不是“填鸭式”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问题情镜的开放性,就是指在某一问题的设计中,要保留开放的状态,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并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作为前提条件,有意识的设计开放性的习题。
   在刚学分数时,我让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4,同学们的方法很多,看到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我感到很高兴,而且平时没什么自信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也折对了,在我对他们进行表扬之后,在他们脸上我看到了他们惊喜的表情。在一年级,有一道题是给上衣配裤子的习题,这道题的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然后学生就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自己搭配衣裤,计算出它们的价钱,他们在自选的时候兴致高涨,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我都予以表扬与奖励,所以效果不错。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成为一线教师投身课程改革而努力追求的方向。只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一定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在运用的时候,也应该把握一个度,不能滥用,这样会影响课堂的秩序,一节课耍的花样不必要太多,但是却要力求做到“精”。创设每一个问题情境都应该要想到它的教学目的,要与教学本课内容衔接好。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经验,多总结方法,争取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上的轻松、愉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依次对新准则和新税法中有关收入、存货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开办费的摊销、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非货币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有关离心率的试题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较强、思路灵活、方法多样.本文通过对相关的一道全国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作深入的研究,挖掘出解题的
本文以2020年高考山东卷解析几何试题为例,通过探析试题的解法,并尝试将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引导学生探寻命题规律,把握试题本质,从而指导教师和学生复习备考,达到举一反三之
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是近年高考中的重要内容,很多题目的 切入点都从圆锥曲线的焦点弦出发.本文通过对2019年全国I卷理科第10题的解法进行深入探究,将试题中的特殊条件一般化,
随着施工行业竞争的加剧,经营领域人为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企业物料管理的采购、库存和现场用料等物料管理环节,却有着相当大的成本降低空间。通过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发
解三角形最值问题是质检、高考题中的一个高频考点,常位于选择题或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涉及三角函数的性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函数与导数等基础知识,需要选择
本文通过陌生到熟悉、混合到单一、一般到特殊、数列到函数一系列的转化,借助直观想象,从不同视角对一道高考压轴题予以求解,并超越试题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体会转化与
“等差乘等比”型数列求和常用方法是错位相减法,虽然这种方法模式化很强,但是计算时往往涉及等比数列求和、繁分式化简、指数幂的运算等,学生极容易出错.本文通过一道例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