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豆人生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五香乌豆……”喷泉花园街口上货摊林立,人声喧嚷。郝绍中生硬地吆喝了几声,听起来有点楞楞的。他破帽遮脸,神色忧郁,眼睛总是盯着白瓷桶里的乌豆。有人来买,他就拿个小碗盛,有时多点儿,有时少点儿也没个准头。眼见日偏西沉,街对面的副食店已亮起昏黄的灯火,郝绍中也收拾起货摊,推车要走,不想被一个斜身站定的女人挡住了车头。
  郝绍中把车放下,两眼看天,不吭声。那女人转过身来,瞧了瞧眼前的这辆半旧的铁架小拉车,一个小炉子上一口锅,一只白瓷桶还冒着微微热气。她想说点什么,又咽了。一只手在车帮上轻轻地来回划,冷不防,郝绍中又吆喝了一句“五香乌豆”,声音疹人,像是要把心里的闷气全喊出来。
  那女人不由倒退一步,掏出手绢捂在眼睛上:“回家吧,是我费尽力气把你从外地办回来的,别这么狠心,呜……”郝绍中看都不看,也不出声,掏出一叠钱,掖在女人的衣袋里,随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把脸一背:“我也不给你找气受,你也别给我添麻烦。走吧,给欣欣买辆自行车。”随着声嘶力竭的一声“五香乌豆”,郝绍中面颊上挂着两行清泪,推车蹒跚地走了。
  一连两个星期,郝绍中天天在这里卖乌豆,生意勉强,他生硬的吆喝声却渐渐地被人们熟悉了。一天,一个戴红袖章的人溜达过来,随手翻了一下车上挂的牌照:“嗯?不是你的?”“我没犯法,我给同学帮忙的。”“嗬,还挺横的,告诉你,你这乌豆不卫生,没收啦!”那人上来就抢车把。一个穿蝙蝠衫的女人从一旁几步窜过来,低声对郝绍中说:“别找麻烦!”又忙笑脸对“红袖章”说:“算啦,算啦,他是生手,不懂规矩。”说话间,一盒三五烟不知不觉塞到对方手中。“这乌豆是高温消毒,不信你尝尝。”“红袖章”哼了一声走了。郝绍中坐下来,抱着胳膊,一动不动。那女人陪着站了一会儿,没听到一个谢字,嘀咕了一声,回到旁边儿的袜摊儿上去了。她是卖袜子的,身材挺好,该丰满的丰满,该苗条的苗条。只是脸稍短,相貌一般,黑了点儿,两只大眼睛却晶亮晶亮的。
  
  二
  
  转眼,郝绍中在这儿摆摊卖乌豆一个多月了,生意虽清淡,可也将就。身后是花园的铁栅栏,里面玩鸟的,打太极的,唱戏的,闲逛的,搞对象的,一派安逸,满园悠闲。郝绍中很少回头看这些,他心头泛着丝丝无聊。“不嘛,我就要吃乌豆。”一个小女孩在撒娇,一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向郝绍中要了一块钱乌豆,可他接过乌豆,一摸口袋,一分钱也没带,只好抱歉地又把乌豆退回来,郝绍中拦住了:“不碍事,你拿着吧,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老头儿纠缠不过小孙女,只好连声谢过,接过乌豆领着小孙女进花园去了。钱没等第二天就送来了,老头儿又客气了几句。以后,郝绍中时常隔着铁栅栏看见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背着手,看看鸟,听听戏,没人理会他,他也不认识别人,有时坐在长椅上,一坐就是半天。
  在买乌豆的顾客中,郝绍中听到两个人指着老头儿在对话:“瞧,那不是谢局长吗?怎么那么清闲?”“离休了,人走茶凉嘛!”“唉,人哪,在哪儿说哪儿哟!”郝绍中看着手中的勺子,心头一阵痛。他再远远看着那个离休的谢局长,心里好不孤独。郝绍中联想到自己,是四级推土机手,是矿上的技术尖子。可他回城后,按当时的地方政策只能到妻子所在的煤建公司。公司经理看了看他的健壮身材,高兴地说:“真是个送煤的好手,你到幸福街煤店,那是公司的先进单位。”郝绍中此时才省过味儿来,浑身跟散了架似的,他扯着自己的头发:我的推土机、驾驶盘、操纵杆,都在哪儿呀?他三十好几的人了,有自己的追求,他觉得自己回到妻儿身边的价值不应该在这儿。他拉着妻子拼命地与命运抗争,求人,托门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缝,想钻进去,却错了地方。
  在郝绍中失望的时候,又一个晴天霹雳向他打来:有一天,他有事提前回家,他妻子和一个男人正亲热时,无意被他撞见了,他真想找个地缝钻,可地板严严实实的。他离开了家,住到同学唐四儿的小仓库里。没有生活来源,他被迫到了替唐四儿卖乌豆的地步。唐四儿去南方了,把乌豆生意借给了他。他把脸一抹,狠狠地骂,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么奔波嘛。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那位离休的谢局长突然心脏病发作,歪倒在花园的长椅上。郝绍中飞身越过铁栅栏,见众人正七嘴八舌、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有位懂行的说:“别乱动,放稳了,快拦车送医院。”有人跑去拦车,可拦了几辆都不停。郝绍中急中生智,跑回货摊,把锅、炉子、桶乱七八糟往地上一卸,拉车跑进花园,小心地把老头儿抱上车,上了马路,一溜儿小跑拉到了医院。急救室里躺着三个急病号,郝绍中急得直冒汗。他快速地在老头儿的衣兜里翻找着,有一个绿色的老干部保健证:谢光池,行政十二级,市政工程局副局长。老头儿得救了。郝绍中翻着电话号码本,给市政工程局打了电话,等急救室门口传来找谢光池的声音,他便扬长而去了。来人是谁,什么样儿,他根本不理会。因为他知道,此时除去一大堆不值钱的感谢话之外,他是个多余的人了。
  走出医院好一会儿,郝绍中才猛然地想起他的乌豆。他拉着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花园街口一看,自己的东西摆放得井然有序,一样不缺。桶里的乌豆已卖掉一大半,钱放在小钱柜边上。小钱柜里原有的钱纹丝不动,一分不少。一个秃顶的胖子笑眯眯地站在那儿看着。郝绍中呼的出了一口气,心才放下来,连忙道谢。
  那胖子和郝绍中一样,对谢字不感兴趣,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扔到小钱柜里:“给我来点尝尝。”郝绍中哪肯收钱,可胖子非给不可。胖子兜了一兜乌豆,放在嘴里尝了尝,那双眯起来的眼睛又扫了一下乌豆桶,问:“真不真?”郝绍中心里一沉,四下看了看:“真不真不知道,这套家伙,还有牌照,都是同学借给我的,他怎么教我怎么做。”胖子点了点头:“你这乌豆味道差点儿,不算好成色,只能卖个大路货。”郝绍中认真了:“我这乌豆工序一道不差,选豆、泡发、锅煮、投料、火候,一点也不含糊。”“你差一味佐料。”胖子伸出一个指头。“一樣也不差,桂皮、大料、茴香、白芷、紫丁香……”郝绍中说。胖子掀开衣襟,从口袋里掏出个纸包:“你把这包料面拿水冲了,在八分火候时倒进锅里,其它一样不变,试试吧!”胖子把纸包放在郝绍中手上,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
  
  三
  
  那个袜摊女正直愣愣地看着这一切,冲郝绍中笑了笑:“你要时来运转啦。”自从上次她帮助郝绍中对付市场上那个”红袖章”的无理刁难后,郝绍中知道她叫月芳,经营各式袜子已有三年了。她的袜摊摆在一个支起来的布架子上,晚上收摊时捆绑好,固定在自行车上,骑着就走。所以,她卖货的地点从不固定。不过,她每星期都要来花园街两趟,而且只要来,就早早来,把摊摆在郝绍中的乌豆车旁边。她干活儿利索,态度和蔼,货色也较全,招揽的生意不错。她穿戴不俗,稍加化妆,再添上好看的高挑身材,从侧面瞧,后面看,都十分迷人。郝绍中不由自主地看了又看,十分遗憾月芳的脸,要是再长点儿,再白点儿,那多美呀。月芳的优点全长到身上了,给脸上留下的太少了。
  有一次,郝绍中的乌豆生意不景气时,月芳开玩笑说:“干脆把这乌豆摊子退了,帮我卖袜子得了,赚钱肯定多。”转天,东方刚刚拉出一丝亮,煮乌豆的锅开了,郝绍中忽地想起了胖子给的纸包,打开一看,不知是什么动植物或矿物质的碎末儿,初一闻什么味儿也没有,可包起来,鼻子里丝丝吸入一股香味儿。郝绍中很奇怪,打开又包上,包上又打开。仍然是打开没味儿,刚一包上,那香味就出来了。到八分火了,郝绍中思忖了一下,小心地把那包佐料冲好,倒进锅里。奇迹真的出现了,这锅乌豆冒出一股奇异的香味。郝绍中尝了一个,一股香味儿直冲脑门。郝绍中迫不及待地收拾好,拉到花园街口。一开盖,那香味儿立刻窜满了整个街口,飘向了花园。“五香乌豆——”郝绍中一声清亮亮的吆喝格外有精神。他偷眼一看,月芳正抿嘴笑。不用吆喝,顾客就涌过来了。
  “哟,今儿这乌豆怎么这么香?”“呀!好香的乌豆。”郝绍中周围,前前后后到处可见抽鼻子的面部特写。就像有根线儿左一抻,右一扯,就被牵到乌豆摊这儿。一兜连一兜,郝绍中的乌豆一会儿就卖完了。末了,那空桶跟前还围着许多失望的吃客。至此,郝绍中的乌豆名声大振。一连三天,郝绍中收入大增。过去卖2块5一斤,现在卖4元一斤还供不应求。郝绍中每次卖完乌豆,准能得到胖子塞过来的第二包、第三包佐料。每次郝绍中付给10块钱,胖子只收5块。这样算下来,每天卖100斤乌豆,除去给唐四儿的租金,胖子的5块钱,再扣除成本,每天可赚40块,一个月就能赚1200块。郝绍中激动得身上每一块肉都在跳。他就像阿里巴巴第一次打开深山宝藏的大门。
  夜深人静时,郝绍中手点着钱,又掉下了眼泪,他想起了妻子,但不知不觉又想起那个男人……妻子是他的同学。他选调到建矿十处后,几个工人在一块喝酒消遣,抱怨在矿上找不到媳妇。郝绍中打哈哈:“搞媳妇好办,不出两个星期,我准保搞一个。如果搞不到,我掏20块钱请客。条件是得有人给我代写一封情书。”情书有人写了,而且写得非常好。他抄写了一遍,然后把仍在学校读书的女生们挨个儿想了遍,提笔在信头写了“崔尚荣”三个字。当然,信是由酒友们装好发出的。当时郝绍中也没有多大把握,权且视为儿戏罢了。可不出两个星期,崔尚荣回信了,她答应了。此事轰动了矿上的单身汉,大家凑钱逼着郝绍中把崔尚荣接到矿上住几天。他红着脸把真相告诉了崔尚荣,原以为会挨骂,可崔尚荣不理会,只是扎在他的怀中,久久地不肯抬起头来。后来,崔尚荣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城里的煤建公司。这其中,她与他分居两地,但她不负前盟,和郝绍中结婚。谁知道,到现在落了个同床异梦……
  妻子哭着到唐四儿这苦苦哀求郝绍中回去,可郝绍中冷冷的就像块冰。郝绍中一连20天,沉浸在热卖五香乌豆的喜悦里。他曾经动过念头,找个地方鉴定一下成份,自己掌握,不受胖子的牵制。想了一次又一次,还是算了。一天,胖子拉住郝绍中说:“告诉你,我是‘五香斋’的后人,我从小看不起这个行当,离经叛道,学了土木设计。文化大革命,我爷爷死前,把这个方子给了我,叫我继承祖业。可我干不了这个,放不下架子,子女们也都上了大学,没人瞧得上这玩艺儿。好汉不愿干,孬汉干不了,现在交给你,我放心。可是你千万得记住,这方子你一定要找个可靠的人一直传下去,不能到你这一代就绝种了!我找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五香斋’的传人喽!”胖子的眼角竟潮湿起来,他有些颤抖地掏出了用油布裹着的小包。
  
  四
  
  “五香斋”这个字号的兴衰落到了郝绍中的肩上,好像踏上了独木桥,他仔细研究了一下那方子,并不神秘,共有五味平常人们能见,又都不大注意的东西,但是组合在一起,而且有严格的配比,就成了一种新的成份。
  一天,他坐在花园街的长椅上养神,蓦地,耳根传来一阵吵闹声,郝绍中循声一望,是月芳的袜摊。“你挂坏了我的袜摊就不行。”“不行怎么着?”一个脖子上挂皮尺的小伙子,手扶着一块裁布板,正瞪着眼睛。“你不能走。”月芳不依不饶。“那好哇,我巴不得呢!”裁缝扮个怪相。“对,那就留下吧,哈……”有人起哄。月芳脸红了,骂了一句街。郝绍中从人群中挤进来,把月芳拉在身后。“噢,她爷们儿来了,快走吧!”几个起哄的跑了,那个裁缝冲郝绍中哈了哈腰,动手把袜摊扶正,瞥一眼郝绍中:”她爷们儿早喝酒喝死了,穷咋唬什么?”说完,不紧不慢地走了。
  月芳没有理睬郝绍中,只是默默地想着什么。有人买袜子,她也不照应。郝绍中挠挠头皮,替她卖起来,价钱是他随口一说。月芳索性坐在一边儿不管了,手托着腮,只管看着郝绍中。郝绍中觉得身上燥热,心神不定,三下两下,把袜子扒拉到一起,他把摊儿收了,捆好绑在月芳的自行车上,又把两个支架收起,挂在车架的铁钩上。“月芳,走吧,我送你。”“不走,一会儿要下雨。”“下雨?”郝绍中不解。“下雨更得走了。”“不走。”“干什么?”“这儿有块雨布,你陪我一起避雨。”郝绍中看了看这不足两米的雨布,心里怦怦直跳。他没遇见过这种事,像个泥塑一样立在那儿。雨果然来了,而且瓢泼一般。郝绍中把月芳的车子推到食品店的屋檐下,两人撑起雨布,连人带袜箱都遮掩起来。雨下成白蒙蒙一片,他们俩在雨布下紧紧地靠着。雨布并不大,但足可以把他们俩罩在里面,先是肩头挨肩头,再是胸脯挨胸脯,很快就拥抱在一起。泪水从月芳的睫毛里涌出来,外面雨的世界似乎不存在了。“你自己过?”“还有一个闺女……”“我也有一个,女儿很漂亮。”“你真好……”雨停了,郝绍中从雨布下钻出来,刚要喘口大气,猛地像被钉子钉在那里,呆呆地看着他放乌豆摊旁的铁栅栏,那儿站着浇得落汤鸡一样的妻子,手中有一件男式大雨衣。月芳甩了甩头,冲郝绍中笑了笑:“晚上,去唐四儿那找你。”月芳走了。
  郝绍中一步挨一步地走向妻子,妻子默默抽泣着:“绍中,你回家吧,我求求你,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咱们谁也别说谁,以后好好过日子。你这几年在外地,我们娘俩没人照顾。我不是个坏女人,那一次也是为了你回城里才那样的……我也没办法,你原谅我,好吗?”“你不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吗?现在怎么认了?”郝绍中冷冷的。“我想瞒过去,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你从那个山沟沟调回来啊!”妻子含泪而泣。郝绍中反而更冷静了。“我没说你一句不好,也没打你一下,我没怪你,你足以对得起我。我只恨自己没有能力,活得窝囊。咱俩分开吧。”“不!不!”妻子绝望地喊,“你不能太狠心了,你别卖乌豆了。去送煤吧,送个一年半年,我一定想办法调你去城建局开推土机。”“我们都有伤口,算了吧,给!”郝绍中拉起她的手,在她手上放了一叠钱,“给欣欣买点什么,你买也行。”郝绍中转身大步就走,虽然走得快,可他却隐约地希望妻子能追上来,把钱甩给他,把他强行拽回家去。也许他心一软,就和妻子回去了。可他始终没回头看一眼,雨布下月芳的温馨和刚才那隐约的希望,还在脑子里缠绕。
  转天,郝绍中的小车上又加了块招牌“五香斋”。买“五香斋”乌豆的人络绎不绝。百把斤乌豆摊上市,不一会儿就抢售一空。他只凭“五香斋”的招牌,从来不吆喝。这一天,一位买乌豆的常客告诉郝绍中,住医院的谢局长有急事找他。谢局长气色很好,见面就对他说:“你的工作问题,我给解决了。表是我代你填的,有几栏我不知情况,你自己填好拿到煤站盖个章,其它手续你就别管了,三天内发调令,你就准备一下吧!”郝绍中接过调动申请表,一眼扫去,接收单位是市政工程局道桥修建处。“我……我再想想!”郝绍中并没有像谢局长事先想的那么高兴。“扔了你的乌豆摊子吧,那玩艺儿不是你这号人干的。我知道你有一身技术,去开推土机吧!”郝绍中沉默了。老头儿火了:“你的驾驶盘,你的理想呢?”郝绍中一听此话,浑身的血直往上涌:“妈的,滚一边儿去吧,五香斋我不受那个‘红袖章’的气了。”他接过调动表,冲谢局长鞠了躬,转身跑了。
  在去煤建公司转换关系的路上,郝绍中想起了“五香齋”,想起了胖子那双信赖的眼睛,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月芳还不知道这个喜讯,她会怎么想呢?他低头看了看脚上的鞋,那是月芳给他买的,又是月芳亲自替他穿上的,还甜甜地吻了他一下。煤店到了。可等候他的却是当头一棒:煤建公司因他旷工几个月,早就将他开除了。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通告。他一口气跑回小仓房,洗豆、泡豆、过水、倒缸、烧火、投料,整整忙了半天。他双手泡在水里,抚摸着发好的蚕豆,几颗大滴的泪,吧嗒吧嗒砸在水里。月芳悄悄地来了,温柔地靠在他身旁。月挂中天了,月芳没有走。突然,有人轻轻地叩门。他妻子像幽灵一样站在那里,一张惨白的脸,一双无神的眼睛,两片无色的嘴唇……妻子呜咽地哭着,头也不回地走了。月芳也用被子蒙着脸抽泣着。
  唐四儿从广州回来了,他把郝绍中拉到芙蓉酒家,要了一桌子菜。郝绍中很识时务,主动摊牌:“有话说吧,是提高租金,还是入伙?”唐四儿哈哈一笑:“咱老同学了。我是,我是这几回赔了本,琢磨着还是咱合伙干乌豆吧,怎么样?对半分,我干活儿。”“不行。”郝绍中又是一个斩钉截铁。“你他妈的怎么翻脸不认人了?”唐四儿怒了。郝绍中一举酒杯:“我感谢你帮助我,可我付了租金,并不欠你的。”“那我收回,明天你就搬走。”“可以,不过我提醒你,你要这套家伙连窝窝头都挣不上。我能把租金给你每月长到300元,你想想这个价。”郝绍中不想伤和气。唐四儿气馁了,点点头:“真没看透你,得了,就算我没说。”郝绍中哈哈大笑,猛地把酒杯摔个粉碎。唐四儿吓了一跳,随即也跟着笑起来,呛出了泪。
  此时,郝绍中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孩子,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突然便下意识地痛哭起来,他将怎样度过后半生呢?晚上,他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回家里,他的妻子对他抱头大哭,偎在他怀里。他似乎感觉他们应当互相原谅了。他煮了一锅乌豆,忽然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乌豆,煮在锅里,化了,没了。他开始尝了尝,滚下两串泪,他要去找胖子,找唐四儿,找以前的那帮穷工友,他要将“五香斋”的事业发扬光大,因为这锅乌豆已经有了十分的香味儿……
  
  责 编:熊正红
  题 图:余和操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其他文献
水又漫了上來,没有节制  它首先漫过奶奶的童谣  漫过小学同桌划下的三八线  漫过大学里喧嚣的青春  再漫过毕业后暗藏的泪水  三十年了,它漫过我成长的整个腰际  漫过每一座山,每一株草  它还漫过父亲低沉的呼吸  又将漫过女儿幼稚的脚印……  2010年,水又漫了上来  我守在故乡的门槛,试图想让水  漫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好让我看清风向,好让我听清生命的声息  水,又向前漫了一步  (3620
期刊
又一年,远方的人  被一个叫除夕的日子  趕回家  他们更多来自  内陆的乡村  像我一样  操持某个地方的方言  在一列火车粗重气息中  抵达早在诗经里就衰落的村庄    有谁想把自己埋进泥土  为先人们守护麦田和坟场  村庄是最后的母语  她的沉默比历史更残忍  我们只是一群没有名字的人  行走在没有尽头的道路上  如同祖父一样贫穷一样善良  又一年  我们匆匆,来了又去  (314400浙江
期刊
慢吞吞的火车  五天五夜才把我扔在  正月的乌达  银妆素裹的原野  看不清我该去的方向    雪化了  突然而至的黑遍地都是  暗含着燃烧的煤  一声不吭  潜伏在大地的心脏  裸露在外面的  是那些走動的民工兄弟  他们黑得只剩下  看路的眼睛  却怀揣激情  就要点燃朴实的生活  我还认得出自己  那个有些弱不禁风的是我  像一小块煤  站在山一样的煤堆上  让人看不清楚    1992年,
期刊
执手走过  不想俯拾尘中浅浅星光  昨夜尽是你的眸子  像西风卷起  在上一个无语的季节    是了  就是这样的感觉  相通的灵犀中  已是千年厮守的约定  不必知道我明日的影踪  或来生的愿望    执手走过  不要今世烟云的繁华  长流的细水里  如果漂流着并蒂的莲花  一任远远的月翻读  彼此的叠藏的心    只有你  抹捻记忆的空弦  默契  已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  (518126广东深
期刊
一口高压锅增加了我生活的压力  房租水费以及和一位  河南女孩生米还未  煮成熟饭的爱情  为了掩饰窘困我必须用那张旧棉被  捂住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  和疼掏出被芯里的棉塞紧耳朵  听不见父亲的来电   在贤江这个南方都市里的小村庄  我学会了过掩耳盗铃的生活  我的房东至今还叫不出他的  名和姓氏从他的脸上  你感觉不到半点暖意    推開破损的门拖欠的房租  什么时候才能还清这份岁月的债务  
期刊
婴儿爱吮吸自己的手指  妈妈说,指尖有婴孩的二两蜂蜜  现在我也爱吮吸手指  听人说,手指有诗的味道    孤寂的夜,思念比月亮還亮  想起他对我说,写首诗给我吧  我伸出右手说  我的诗都在五指上    他握着我的手轻轻地闻  好久,痴痴地说  兰花吐蕊,爱的芬芳  (125100辽宁兴城市永宁门里北胡同52号)
期刊
父亲,您能听我说吗?我知道,在您眼里,我是个很不听话的儿子,可是父亲,我并不是不听您的话,而是我有自己的想法。  记得去年我甩门而走的时候,您一定很生气吧?我也是在气消了之后才后悔的,后悔自己不该和您争吵。我也知道您是为我好,希望我成个家,立好业。您把我目前做的事情看成是混日子,没有走正路,并且天天在我耳边聒絮,日子一久,我也丧气了。无论我怎么解释,您总是说您吃的盐比我多,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长。可
期刊
早些年,他家穷,相貌平平,毕业大半年,工作依然没有着落,社交圈子又极其狭小,一个耐心听他说话的朋友也没有,所以,他終日郁郁寡欢,觉得生活简直是一池恶臭的粪水。  父母见他天天愁眉苦脸,怕他再闲下去,越来越颓唐,便托人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差事,让他干。他是个孝顺的儿子,硬是压下内心的挣扎,默不作声地开始上班。他工作的地方在安华工业区,专门负责一栋九层楼的公寓清洁。他每天从一楼到九楼,逐层扫一次,拖一遍
期刊
公司的士多店要招租,我心头一热,就想法承包下来了。该店地处旅游区,人流量大,前景不错。  妻子从事外贸跟单工作多年,对流通领域很熟悉。她一手操办了进货和盘点,我负责掌柜。星期日,妻子抱着女儿到城区玩耍,我一个人照看店子。临走时,她再三叮嘱,要我对顾客热情,并时刻保持微笑。我想,做生意讲究和气,自然要奉顾客为上帝。  中午时分,一位中年妇女在店子门口左顾右盼,一副焦急的样子。我想,她肯定遇到什么困难
期刊
最初认识小侠姐,是在两年前,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时候。那时只知道她的名字,并没有真正见过她本人。知道她的名字是缘于一本我最爱看的打工杂志《江门文艺》,记得当时小侠姐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在广大打工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后来,又频频在杂志上看到她的文章,我便开始注意她,心里也渐渐地生出一种很想认识她的冲动。  我连夜写了封信给经常编发小侠姐文章的编辑老师,让他帮我转给小侠姐。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小侠姐的来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