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家的第三代劳模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岗做环卫工,她毫无心理准备
  
  作为时传祥的长孙女,今年49岁的时新春每次看到爷爷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双手紧握的照片,总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对于爷爷的人生经历,时新春小时就听奶奶讲过多遍:爷爷1930年从山东齐河逃荒来到北京,为了糊口,他为粪霸掏粪20年,受尽剥削和欺辱。新中国成立后,爷爷由旧社会的“粪花子”成了新中国的清洁工人。他不辞辛苦,“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10月26日受到刘少奇主席的亲切接见,并被请到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1971年10月,爷爷挂着“工贼”、“粪霸”的牌子,被送回山东老家。这是时新春第一次见到爷爷。她儿时的记忆里,爷爷弯腰驼背,刚从北京回来时总是拄着拐站在村口张望。多年以后,时新春终于懂得,爷爷一直在等,等一个清白。
  1973年,在周总理亲自过问下,时传祥被接回北京治病。1975年5月19日不幸离开人世,终年60岁。
  时新春听叔叔时纯利说,去世前,爷爷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两个心愿:接班人和机械化。时新春并没意识到爷爷的临终留言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何种影响,当时,她只是一个小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还在懵懂之中。
  1979年12月,17岁的时新春来到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105队,成了一名光荣的采油工人。
  1987年,时新春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北京市政府特批时传祥的儿女及家人迁回北京,但时新春毅然留在了胜利油田。
  1999年,人生的第二次抉择又摆在她面前:随着油田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她被要求转岗,唯一的选择就是去油田下属滨南社区刚成立的环卫绿化队。
  虽然是著名劳模时传祥的孙女,并且父辈们都从事环卫工作,时新春却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干起与爷爷相同的工作,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了,她心理准备不足。
  
  越干环卫工作,就越理解当年的爷爷
  
  时新春记得很清楚,上班第一天去扫街,熟人见了吃惊地问她:“小时,你怎么干起环卫工了?”一句话问得她满脸通红,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细心的丈夫见妻子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就开导她:“爷爷不也是掏粪工吗?一样成为受人尊敬的全国劳模,你要是怕见熟人,我下了班和你一块干!”
  丈夫的体贴和理解让时新春感到惭愧,亏得自己还是时传祥的孙女,要是爷爷地下有知,该多么难过呀!
  这时,已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叔叔时纯利,知道侄女的情况后,特意寄来了《人生楷模——时传祥》这本书,并告诉她爷爷临终前留给子孙的话:我干了一辈子清洁工人,你们要把这个班接下去。
  其实,时新春上小学时就偷偷看过《劳动模范时传祥》和《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两本写爷爷的书。再次走进爷爷非凡的生命历程,时新春心灵深处仍然受到了震撼。刚直不阿的爷爷在旧社会为糊口掏了20年大粪,受尽了欺辱,在新中国干一样的活却赢得了尊重和崇高的荣誉,国家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总理同他拉家常,北京市市长也跟他一起背粪桶,爷爷那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是发自内心喊出来的。比起爷爷,自己面临的还算是困难吗?而且,爷爷的4个子女,自己的爸爸、叔叔和两个姑姑,也都从事环卫工作,自己就不能干吗?
  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时新春拿出当采油工的干劲投入到新的工作。不久她就担任了班长。
  
  与爷爷相比,她的奖章更有科技含量
  
   时新春不仅像爷爷那样努力工作,还超越了爷爷,提出了“科技兴绿”的口号,为提高环卫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而努力。
  时新春办事肯动心思,脑子快,点子多。环卫绿化队需要定期给花卉喷洒农药,所用的设备手推式动力喷雾机非常笨重,每次喷药除了把握喷头的一人,还需要3个壮小伙专门推机器,工作累,效率低。于是,时新春打起了废置数年的吸尘车的主意,经过焊接改装,把喷雾机安置在吸尘车上,这样喷药时仅需一人驾车一人喷药,工作轻松,且效率提高10倍以上。
  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2006年,时新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石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继爷爷1959年、叔父时纯利199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后,时新春成了时家第三代劳模。
  跻身家族劳模行列,时新春专程去了一趟“时传祥纪念馆”。在爷爷的塑像前,她像孩子一样向爷爷炫耀:“爷爷,我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这是我的劳动奖章,比您当年的更有科技含量呢!”
  2009年,时新春被提拔为胜利油田滨南社区工会主席。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她始终没有脱离一线工作,她仍是队内公认的业务能手,5公斤重的绿篱机一端就是三四个小时,队里无人能出其右。
  “时传祥精神在当代还有什么意义?”时新春经常要面对媒体抛给她的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现在的社会价值标准趋于多元化,有些人尊重劳动,有些人只看重赤裸裸的金钱,一点也不奇怪。而我的感受就是,即使有人看不起这工作,但我和爷爷一样,收获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快乐,享受着劳动者的尊严,这就足够了!”
  摘自《新天地》201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到了晚年,晚间小酌,下酒菜独爱生花生。一把白瓷酒壶,一只小小的酒盅,淡黄色的带壳花生,随意地堆在桌子上,一颗颗胖胖的,看着就叫人喜欢。父亲饮一盅酒,就剥几粒生花生。“噼啪噼啪”剥花生的声音很清脆,仿佛还散溢着秋日独有的清爽。父亲将剥出的花生仁,顺手投入口中,缓缓地咀嚼。看上去,有滋有味。我们在吃饭,父亲就一直喝酒。他居高椅,我们坐低凳,一抬头就能看到父亲那慈祥仁爱的目光。我们不知道父亲在想
期刊
以碾压混凝土坝为对象 ,利用随机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坝体及坝体层面的可靠性 ,得出若干规律 ,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 Taking RCC dam as an example, the stochastic finite el
期刊
宴饮小酌本是怡情的雅事,但是若“眼大肚小”喝多了,不仅晕头涨脑,甚至第二天还会感觉难受。这时候,需要一碗醒酒汤来叫醒你!  我们为什么会喝醉?  酒精从入口,到进入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的过程中,酒精中的主要成分——乙醇的绝大部分会被人体吸收(胃黏膜吸收10%~20%、肠黏膜吸收75%左右),之后再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送到肝脏进行代谢——被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的一种叫作乙醇脱氢酶的成分转化成乙醛
期刊
存大爱:五旬农妇创办“老兵大院”    张凤英今年55岁,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华家桥村一个贫困家庭,15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照顾9个孩子,吃尽了苦头。当时,张凤英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孝敬妈妈。  1997年,张凤英和丈夫开了家老年公寓。张凤英心地善良,最见不得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不管有钱的没钱的,只要有老人找上门,张凤英都会收留。每当看到睡在大街上的精神病患者、流浪孤儿,她都会领回家,像亲人一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一夜间红遍网络    伴随着沧桑而富有质感的歌声,两个赤裸着上身的男子出现在画面上。他们当中,一个男子弹吉他先是自唱,接下来,一个叼着香烟的男子抢过话筒,继唱汪峰的那首《春天里》。他们忘情演唱的背景,是凌乱简朴的陋室。可以看出,整个视频制作粗糙,但两个大男人身处异乡的寂寥以及对底层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