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性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于性,始而无性,继而有性,终老于无性。
  在人线性的一生中,有性的线段远长于无性的线段。因性而生的愉悦与烦恼,此消彼长地纠缠人的生活、工作、休闲。
  曾有人撰文说,互联网上搜索的前100个关键词,把人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需求都囊括了,性是并列其中的一个,占比1%,不过尔尔。马上有人写文章发表在《读书》杂志上,郑重指出:性虽说是前100个搜索关键词之一,但性的搜索量占比却高达99%—其他99个关键词的搜索量加起来仅占1%。
  上网搜索,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都没有性与其他关键词搜索量占比的相关数据。
  但性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甚至认为,人之创造力唯一的来源,人之行为唯一的主宰力量,就是埋藏在人潜意识中的力比多。
  暂且不管各路学者们能否发现真理,现实生活中,围绕人的性需求,或明媚,比如谈情说爱明媒正娶,或晦黯,比如招蜂惹蝶红杏出墙,衍生出无数的精神、物质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占比99%的需求(姑且信之),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价值洼地。
  但是,这洼地里的价值,不是弱水三千,可以随便取一瓢饮的。它要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古希腊,女孩子成人后,必须到神庙里做神妓一段时日,侍奉神,为神创收。古希腊人的性道德,与特定的宗教有关。
  伊斯兰教实行一夫多妻制,先知的本意完全是善意的。当时地中海各国普遍采取“十一税”制(近代才有累进税制,由政府进行二次财富分配),富有的人纳税之后,仍有更多的盈余,而贫穷的人则缺少生活和生产资料。《古兰经》鼓励有能力的人,娶贫家女子,多给予女方骆驼等生产资料,其实是基于人的善良本性,引导人们行善。伊斯兰世界的一夫多妻制,同样与宗教关系密切。
  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则情况有所不同,表面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骨子里却透出强权男人明显的肉欲色彩。中国人的性习俗,与儒教的纲常伦理互为表里。
  不同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适应性变化,性约束、性放纵的尺度或宽或严,也都在动态地变化着。
  而要在性的领域创造价值,以营销的方式将利益最大化,平衡色与非色,便成了一项需要艺术的技术活。
  也就是说,“艺技”(非艺妓)水平的高低,是性营销成败的关键。
  人的性需求越繁盛,对应的,性营销带来的好处就越大,吸引力就越强,实践者、冒险者就越多。
  可是,要在钢丝上安稳地走,尤其是在世界各国经济依存度(比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与世俗政权国家)不断升高,不同的利益阶层(比如同性恋、性工作者)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主张权利的情况下,施展“艺技”的难度,可以说是空前大。
  卡夫多次发起fight hunger(反对饥饿)公益活动,面向非洲、亚洲等贫困地区,捐助那些缺少食品的人,品牌形象一向阳光健康。然而,日前卡夫在美国《人物》发布广告,一个俊男“玉体”横陈,与卡夫品牌食品一起,挑逗家庭主妇的性欲望和购物欲望,遭到女权主义团体抗议。
  一个有责任感的品牌,尚且禁不住性营销的诱惑,小小地尴尬了一回,可见其中的雷区之多。
  政治、宗教、文化、法律、人伦、习俗、商业等因素纠结在一起,决定了性营销的“艺技”高难度。而人强烈的性需求,又注定了这是一个营销的强磁场,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文/本刊主编 孙全胜)
其他文献
As we know that mastery of vocabulary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ers cannot learn a language without vocabulary. Based
<正>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著作中,第一次用"丝绸之路"来称呼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取代了这条路其他的一些名
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把文学艺术归结为“苦闷的象征”,说“向人生的道路进行的时候,我们就或呻,或叫,或怨嗟,或号泣”,这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文学艺术。  其实何止文学艺术,人本身就是“苦闷的象征”。  在有限的生命,与地老天荒的沧桑之间,人的生命预先铺设了苍凉、辽远的底色。点滴欢娱,相对于弘大且无缝隙不入的无聊和苦闷,极易洇没,失去明艳的色彩。  因此,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他人是地狱。但其实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