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常用介词偏误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吕叔湘(1980),“在”字结构用法有五:1.表示时间。2.表示处所。3.表示范围。4.表示条件。构成“在+动名词短语+下”的格式,用在动词或者主语前边。5.表示行为的主体。
  介词“在”可以与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结合组成介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等,还可与方位词组合在一起,表示时间、空间、范围、方面、条件等等。“在”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状语、补语,还可以作定语、宾语等。韩国学生使用介词“在”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状语错序、定语错序、遗漏方位词等。下面我们对韩国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偏误种类
  
  (一)遗漏偏误
  1.介词框架遗漏
  “现代汉语的介词从类型上来看,跟英语的介词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英语中,介词作为前置词跟方位词作为后置词不能搭配(或者说英语中就没有方位词),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往往可以跟方位词、名词、连词、助词等等构成种种固定格式,这些固定格式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我们称为‘介词框架’。”
  留学生用介词“在”的时候,常常遗漏介词框架中的方位词。例如:
  (1)在他们观念,红色是幸福的颜色。
  (2)在各种玫瑰,我最喜欢黄玫瑰。
  (3)把苹果放在盘子把盘子放在桌子。
  以上例句都缺少了相应的方位词,在表示范围、方面时,方位词的使用是强制性的。不能省略,省略后语义就不完整了。所以应该补上相应的方位词,至于用什么样的方位词,则要根据宾语的性质和句子所表达的实际内容来定。这实际上又涉及到方位词的选择运用这个问题。
  2.“在+L+V”结构遗漏
  例如:
  (4) 我(在)三星电子公司当科长。
  (5) 我现在(在)水原工厂工作。
  (6) 他每天(在)外边和别人玩玩儿。
  这类错误,我们认为这是母语对目的语学习所形成的负迁移。在韩国语中,与汉语介词“在”相当的副词格助词需要放在表示场所、地点的名词性词组后面,如“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按照韩国语的语序排列应该是“我南京师范大学在学习。”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习惯了把各种词尾或者助词省略不说,所以在说完了介词宾语以后,也就直接说出了动词,而把介词“在”置于脑后了。
  
  (二)错序偏误
  A 类:状语后置
  (8)我住了两年在台湾。
  (9)我学习在南京师范大学。
  (10)我买了钢笔苏果超市。
  以上例句中“在+宾语”都是状语,而不是补语。在汉语中状语应该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不能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所以上述各例都应把“在+宾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B 类:定语后置
  (13)而今的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在外国留学。
  (14)凭自己的毅力他才可以越过很多困难在前面。
  (15)我给他缝着一个破洞在他的肩膀上。
  以上例句中“在+宾语”都是用来作定语的,但是却放在了被修饰的中心词的后面,在汉语中定语应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的前面,而且介词短语做定语时一定要在介词短语后加上结构助词“的”,所以上述各例中的“在+宾语”都应移到所修饰中心词的前面而且应该加上结构助词“的”。
  
  (三)误用偏误
   介词短语不仅可以做状语修饰后边的谓语动词,还可以做补语补充说明前边的谓语动词。在介词短语做结果补语这一点上,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突出表现在“在”字结构上。例如:
  (25)那一个星期我住了朋友的奶奶家。
  (26)我住在的地方是海边。
  (27)公园里,有的人散步,有的人坐在椅子。
  (28)五十亿人民住在地球里。
  上面的例句说明韩国学生对“在”所形成的介词短语的语法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要么丢失了动词后面的介词“在”,要么丢失或错用了结果补语中处所词语后面的方位词,要么不恰当地将动词与结果补语“在”固定在一起作为定语修饰名词,要么不明白“在”做结果补语时后面要有处所词语。介词“在”加上表示处所的词及方位词可以在动词后面作结果补语,表示某人或某物通过某个动作而处于某个位置。上述偏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韩国学生在介词短语语序功能上的认知难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母语的干扰:韩语没有补语,因而学生对谓语动词后面的部分难免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学生在模仿时不恰当的学习策略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对教学的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试着对韩国学生进行介词“在”的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受母语的影响,韩国学生在使用“介词框架”和“在+处所+VP”时,常常遗漏介词“在”,尤其是在初期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在”的使用。
  (二)学生由初期的“在”字结构作状语发展到“在”字结构作补语时,容易将“住在”“座落在”等看成一个词使用,这一方面给学生正确使用“在”字结构作补语带来了一些便利,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对“住”“座落”等词的掌握,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帮助学生对这些词语加以区分,以便准确掌握它们的用法。
  (三)汉语中,某些方位词语在表达时必须使用介词“在”,而另一些方位词语在使用时则绝对不能使用介词“在”。如果教师对或用或不用介词表示方位处所的特点讲解不清楚,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因此我们认为,课堂上老师对此加以适当强调可能会对学生掌握汉语介词“在”的特点有所帮助。
  另外,在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讲清“在”字短语中方位词的重要性。对于某种事物所处的方位,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比如“本子掉在地上了”,留学生要么说“本子掉在地”,要么说“本子掉在地下”,而对于“上”还是“下”这一方位词的选择,就需要教师进行一番细致的说明。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在”字结构体现了中国人对事物空间关系所具有的独特的把握角度,往往成为学生的认知难点。在这一方面,韩语与汉语的方位意识显然是存在着心理差异的。
  (张武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数词“一”的修辞效果    汉语的数词“一”,除用作数量计算外,还具有修辞的作用。它并非只是枯燥、呆板的称数,在表达具体数目以外,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数词“一”的修辞效果表现为表意精确、强调语意、创设意境等。  1.表意精确  数词“一”作基数词使用,表示最小的正整数;作序数词使用,表示第一。这种情况下,数词“一”
摘要 目的:探討益气散结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给予保肝、对症、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益气散结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
《马氏文通》起词节从起词的本质、构成、隐现、借代等方面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相当于现代汉语主语的句子成分,为后来主语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起词”论
“粪土之墙”的“粪土”是一个动宾结构,义为“掉落或扫除尘土”,由此引中出“脏土、秽土”,进而引申为“鄙贱下劣的事物”或“形容恶劣的环境”;“粪”指“粪便”义,是汉代以后才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花茶、绿茶、红茶和黑茶4类茶叶中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进行提取,优化洗脱液配比,选
《论语》是语录体,它的语言虽是散珠碎玉,但经过“论篡”,让人捧读,便觉满眼金碧生辉,耀眼夺目。或精警,或幽默,或含蓄,或隽永,或清新,或沉郁,或峻切,或雄放,风格多样,仪态万千。格言、警语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认为“混”hùn有四个义项:  ①动 掺杂:~合∣~为一谈∣两种豆子~在一起。  ②动 蒙混:~充∣鱼目~珠∣你是怎么~进来的?  ③动 苟且地生活:~日子∣~了半辈子。  ④副 胡乱:~出主意。  其中第三个义项的中心义素是[+生活],基本上可以用“过”来替换;此处的“苟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解释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可见《现汉》认为“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