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炭企业技能人才现状,分析、总结了影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困素,制定了切中要害的对策措施,为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煤矿企业 技能人才鉴定与培养
引言
作为一个大型的煤 炭企业单位,新形势下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爱岗敬业、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岗位技能的学习型、实干型岗位技能人才队伍,是当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成为我们研究职工队伍技能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先后到基层单位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一二十年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与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欧、美、口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为是获得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向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做出的总体规划。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具备某些或某一特长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或者拥有某些核心知识或关键知识,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上的那些人力资源。一般对人力资源而言,这些被称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影响因素情况
(一)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1.1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煤矿企业有其特殊的工作行业环境,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其员工大多数来自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招工、复转军人等,人才素质个体差异大,尤其是新进入学生,其理论基础强、有朝气、可塑性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但新进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耐性不足、专业知识面窄、经验不够、思维模式狭隘、遇到实际困难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将已有的或掌握的技术知识转换为实际煤矿开采中应用,需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适应。采煤、掘进作业、施工队伍间的素质差异大,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稳定,受绩效评定、工作环境、各种待遇的影响,职工个人的努力程度差异也很大,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差,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成为煤炭企业生产当务之急,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差,最终影响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1.2人力资源开发不完善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组织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高组织或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煤炭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营过程中,人海战术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企业员工的膨胀超过了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适度。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采煤技术更新,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员工知识技能的更新速度若赶不上该行业的科技更新速度,将造成企业生产能力相对滞后。
1.3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综合能力不高
目前,煤矿岗位技能人才的总量、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发展需要。首先是高技能人才的总量不足、素质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单位竞争优势的发挥。表现在员工总量充足与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并存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岗位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综合能力不高。
l.4结构失衡,高技能人才短缺
以某矿人才现状为例,该单位至今取得采矿工种高级技师资格证的有25人,工人技师有20人、高级工5人,还有500余名新员工刚刚取得上岗资格证书;还有分布不合理,取得采煤工种技师以上资格人较少,而其他岗位工种高技师更是风毛麟角。这种情况正是整个煤炭企业技能人才现状的缩影。
1.5用人机制体系不完善。某煤矿用工形式有正式、内聘、集体、劳务派遣等形式,其余有500余名新上岗的高职学院、技校等员工,这些新员工学历高、热情高,进取心强,但由于煤矿岗位用人制度的限制、其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个人成长受到制约,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新员工在企业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制约。
一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存薪酬分配激励不够,企业对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增加一定的岗位津贴,在其他待遇上没有很好的体现;二是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没有很好打开;三是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人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造成技能人才队伍建没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不配套,一是建立科学台理的激励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矛盾很多;三是观念不超前.满足于现行的分配方式和培训方式,基层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很好融合;四是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职工自身的原因。
三、主要对策和培训措施
3.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合理调整、配置、补充企业所需人才,有效盘活人才存量,适度提高人员增量,充分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以基层煤矿、班组为单位,依据单位发展规划、工作流程、组织机构和定岗定责定编情况,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认真做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技能人才、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人力资源规划贯彻落实。
3.2认真抓好岗位技能人才的培训鉴定工作。通过培训鉴定,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改善结构的目的。认真组织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式不断发现优秀人才,引导技能人才提高素质、提升技能,为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推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3.3科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煤炭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盈利。只有科学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结构,人能实现煤炭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中,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即在最合适的时间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以激励为重点,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在潜能,为煤炭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彻底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确保煤炭企业健康发展。
3.4建立健全岗位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首先是对岗位进行岗位类别划分,逐步实行技能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必须参加技能人才培圳并取证。按照岗位类别划分要求,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操作类、业务类及服务类岗位。在岗位类别划分中规定,凡是在生产操作类和业务类岗位中的员工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
其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基层推荐、组织审核、竞聘答辩、专家考评、任前公布、党委研究等竞聘工作程序,在考核评价中,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主要依据,学历、资历、职称只作为参考条件,打破论资排辈陈旧观念,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3.5严格考核,落实报酬。
一是出台岗位技能人才聘任管理办法,实行末位淘汰制,成立岗位技能人才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系统岗位技能人才的聘任、考核管理工作。通过考核每年都有聘任不称职的岗位技能人才被淘汰,让技能突出、业绩优秀的技能人才被聘用。
二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岗位技能人才所承担工作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进行公平、公正合理考评,真实反映岗位技能人才的绩效,奖忧罚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按照分级管理运级考核到人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绩效动态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挂钩,如果考核不合格岗位工资要退档。绩技工资要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分配,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及时的奖励。真正解决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3.6帮助岗位技能人才规划职业生涯。结合岗位技能人才建设,应为员工一的职业生涯设计纵横两条通道,有功劳者可横向发展晋升档次,有能力者可纵向发展晋升等级,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辅导。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岗位轮换等方法,及时引导,使他们得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并得以提升,从而扩展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
3.7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岗位技能人才建设氛围。
注重挖掘自身优势,展示自身特点,形成具体鲜明特色的企业发展价值观、职业使命、团队精神、企业核心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是实现人与事的有机结合,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为高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四是搭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使高技能人才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只有在企业的沃土上才能真正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论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经过探索形成一套符合煤炭企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才能为人才队伍建设和煤炭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针对煤炭企业战略目标,培训相应的人才战略管理,做好技能人才的鉴定工作,才能促进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关于煤矿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7
[2]李晓曼,煤炭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大学2011、6
关键词:煤矿企业 技能人才鉴定与培养
引言
作为一个大型的煤 炭企业单位,新形势下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爱岗敬业、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岗位技能的学习型、实干型岗位技能人才队伍,是当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成为我们研究职工队伍技能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先后到基层单位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一二十年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与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欧、美、口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为是获得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向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做出的总体规划。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具备某些或某一特长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或者拥有某些核心知识或关键知识,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上的那些人力资源。一般对人力资源而言,这些被称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影响因素情况
(一)技能人才队伍现状:
1.1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
煤矿企业有其特殊的工作行业环境,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其员工大多数来自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招工、复转军人等,人才素质个体差异大,尤其是新进入学生,其理论基础强、有朝气、可塑性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但新进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耐性不足、专业知识面窄、经验不够、思维模式狭隘、遇到实际困难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将已有的或掌握的技术知识转换为实际煤矿开采中应用,需经过一定的培训才能适应。采煤、掘进作业、施工队伍间的素质差异大,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稳定,受绩效评定、工作环境、各种待遇的影响,职工个人的努力程度差异也很大,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差,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成为煤炭企业生产当务之急,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员流动性差,最终影响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1.2人力资源开发不完善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团体在组织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依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提高组织或团体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煤炭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营过程中,人海战术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企业员工的膨胀超过了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适度。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采煤技术更新,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员工知识技能的更新速度若赶不上该行业的科技更新速度,将造成企业生产能力相对滞后。
1.3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综合能力不高
目前,煤矿岗位技能人才的总量、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发展需要。首先是高技能人才的总量不足、素质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单位竞争优势的发挥。表现在员工总量充足与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并存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岗位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综合能力不高。
l.4结构失衡,高技能人才短缺
以某矿人才现状为例,该单位至今取得采矿工种高级技师资格证的有25人,工人技师有20人、高级工5人,还有500余名新员工刚刚取得上岗资格证书;还有分布不合理,取得采煤工种技师以上资格人较少,而其他岗位工种高技师更是风毛麟角。这种情况正是整个煤炭企业技能人才现状的缩影。
1.5用人机制体系不完善。某煤矿用工形式有正式、内聘、集体、劳务派遣等形式,其余有500余名新上岗的高职学院、技校等员工,这些新员工学历高、热情高,进取心强,但由于煤矿岗位用人制度的限制、其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个人成长受到制约,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新员工在企业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制约。
一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存薪酬分配激励不够,企业对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增加一定的岗位津贴,在其他待遇上没有很好的体现;二是技能人才的发展通道没有很好打开;三是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人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造成技能人才队伍建没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不配套,一是建立科学台理的激励机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矛盾很多;三是观念不超前.满足于现行的分配方式和培训方式,基层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很好融合;四是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职工自身的原因。
三、主要对策和培训措施
3.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合理调整、配置、补充企业所需人才,有效盘活人才存量,适度提高人员增量,充分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以基层煤矿、班组为单位,依据单位发展规划、工作流程、组织机构和定岗定责定编情况,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认真做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技能人才、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人力资源规划贯彻落实。
3.2认真抓好岗位技能人才的培训鉴定工作。通过培训鉴定,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达到改善结构的目的。认真组织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式不断发现优秀人才,引导技能人才提高素质、提升技能,为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推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3.3科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最宝贵的资源,煤炭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盈利。只有科学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结构,人能实现煤炭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中,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即在最合适的时间把最合适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以激励为重点,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在潜能,为煤炭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彻底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确保煤炭企业健康发展。
3.4建立健全岗位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首先是对岗位进行岗位类别划分,逐步实行技能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必须参加技能人才培圳并取证。按照岗位类别划分要求,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操作类、业务类及服务类岗位。在岗位类别划分中规定,凡是在生产操作类和业务类岗位中的员工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
其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基层推荐、组织审核、竞聘答辩、专家考评、任前公布、党委研究等竞聘工作程序,在考核评价中,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主要依据,学历、资历、职称只作为参考条件,打破论资排辈陈旧观念,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3.5严格考核,落实报酬。
一是出台岗位技能人才聘任管理办法,实行末位淘汰制,成立岗位技能人才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系统岗位技能人才的聘任、考核管理工作。通过考核每年都有聘任不称职的岗位技能人才被淘汰,让技能突出、业绩优秀的技能人才被聘用。
二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定量方法,对岗位技能人才所承担工作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进行公平、公正合理考评,真实反映岗位技能人才的绩效,奖忧罚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按照分级管理运级考核到人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绩效动态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挂钩,如果考核不合格岗位工资要退档。绩技工资要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分配,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及时的奖励。真正解决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3.6帮助岗位技能人才规划职业生涯。结合岗位技能人才建设,应为员工一的职业生涯设计纵横两条通道,有功劳者可横向发展晋升档次,有能力者可纵向发展晋升等级,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辅导。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岗位轮换等方法,及时引导,使他们得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并得以提升,从而扩展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
3.7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岗位技能人才建设氛围。
注重挖掘自身优势,展示自身特点,形成具体鲜明特色的企业发展价值观、职业使命、团队精神、企业核心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是实现人与事的有机结合,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有良好的精神风貌,为高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四是搭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使高技能人才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只有在企业的沃土上才能真正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论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经过探索形成一套符合煤炭企业发展的要求、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才能为人才队伍建设和煤炭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针对煤炭企业战略目标,培训相应的人才战略管理,做好技能人才的鉴定工作,才能促进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关于煤矿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7
[2]李晓曼,煤炭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大学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