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引领初中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引导学生讲究文明礼仪,引导学生诚实守信,促进初中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五常;初中;德育
一、中华传统儒家思想对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深厚基础。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取其精华,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去旧赋新,其合理性对当今初中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意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
(一)儒家思想有助于促进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明礼诚信,守德为人。在儒家经典中,对做人的标准,成才的途径,修身的方法,都有全面、精辟的论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加强学生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儒家思想要求知行统一,言行相顾,言行一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二、儒家“五常”引领初中德育之策略
1. 用“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人相处时,做到融洽和谐,做到互相关照,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现阶段,道德冷漠现象频繁发生,人际情感的疏远,初中生依赖于网络,沉湎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以至于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家意识感不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减退的问题。我們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儒家经典中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让他们感悟中国灿烂的古代史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近现代史,使他们产生民族认同感,从而培养爱国情操。
2. 用“义”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义者,做事遵循内心的道德约束,去做应该做的,在别人有难时出手相助,即为义。当前,部分初中生强调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从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忽视互助互爱。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抓好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力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还要坚持集体主义教育,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学校的主导价值要求,引导学生互助互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同学、关爱长辈,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责任感,最终学会做人。
3. 用“礼”引导学生讲究文明礼仪
礼者,即对他人有礼,敬人即为礼。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礼仪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协调人际关系,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
目前,有的初中生文明礼仪的意识淡薄,出现许多与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平时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如无视校纪校规,不尊重师长、行为不羁、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于上述现象,加强礼仪教育势在必行。在礼仪教育时,一是要善于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班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被动行为变为自觉行为;二是营造健全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校园礼仪氛围对学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营造良好的人文与礼仪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热情,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等为舆论宣传阵地,把明礼诚信、积极健康的内容向学生做宣传;三是多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理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学校可以经常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加强礼仪教育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初中生的风范,把讲文明、讲礼仪的道德风尚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4. 用“智”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习惯
智者,智慧、才智。孔子把见多识广,具有观察、辨别、判断事物能力和远见卓识称为智。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现实中,部分初中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拖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我们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采用古诗词吟诵等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还可以举办“儒家经典名篇导读”“唐诗宋词欣赏”等讲座,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习惯。
5. 用“信”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信者,人言也,即诚信、信用。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信”的内涵很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
现实中,初中生存在着失信行为,造成学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说谎、逃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提高学生的诚信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如进行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故事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通过自感、自悟、自省、自励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诚信之星”的评选,树立诚信榜样,用高尚的诚信人格感染学生。为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在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场所中渗透“诚实守信”精神。
总之,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对初中德育教育有积极性,对塑造初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长期本着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大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
参考文献:
[1]马成慧.从儒家思想的复兴看法治与德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车如山.儒家社会教育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
【关键词】五常;初中;德育
一、中华传统儒家思想对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深厚基础。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取其精华,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去旧赋新,其合理性对当今初中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意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
(一)儒家思想有助于促进学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明礼诚信,守德为人。在儒家经典中,对做人的标准,成才的途径,修身的方法,都有全面、精辟的论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加强学生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儒家思想要求知行统一,言行相顾,言行一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二、儒家“五常”引领初中德育之策略
1. 用“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人相处时,做到融洽和谐,做到互相关照,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现阶段,道德冷漠现象频繁发生,人际情感的疏远,初中生依赖于网络,沉湎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以至于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家意识感不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减退的问题。我們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儒家经典中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让他们感悟中国灿烂的古代史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近现代史,使他们产生民族认同感,从而培养爱国情操。
2. 用“义”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义者,做事遵循内心的道德约束,去做应该做的,在别人有难时出手相助,即为义。当前,部分初中生强调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从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忽视互助互爱。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抓好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力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还要坚持集体主义教育,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学校的主导价值要求,引导学生互助互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同学、关爱长辈,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责任感,最终学会做人。
3. 用“礼”引导学生讲究文明礼仪
礼者,即对他人有礼,敬人即为礼。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礼仪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协调人际关系,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
目前,有的初中生文明礼仪的意识淡薄,出现许多与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平时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如无视校纪校规,不尊重师长、行为不羁、难以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于上述现象,加强礼仪教育势在必行。在礼仪教育时,一是要善于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班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的被动行为变为自觉行为;二是营造健全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校园礼仪氛围对学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营造良好的人文与礼仪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热情,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等为舆论宣传阵地,把明礼诚信、积极健康的内容向学生做宣传;三是多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理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学校可以经常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加强礼仪教育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初中生的风范,把讲文明、讲礼仪的道德风尚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4. 用“智”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习惯
智者,智慧、才智。孔子把见多识广,具有观察、辨别、判断事物能力和远见卓识称为智。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现实中,部分初中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拖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我们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采用古诗词吟诵等教学方法,带动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还可以举办“儒家经典名篇导读”“唐诗宋词欣赏”等讲座,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习惯。
5. 用“信”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信者,人言也,即诚信、信用。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信”的内涵很丰富,包括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勇于承担责任,认真履行义务等。
现实中,初中生存在着失信行为,造成学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说谎、逃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提高学生的诚信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如进行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故事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通过自感、自悟、自省、自励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十大诚信之星”的评选,树立诚信榜样,用高尚的诚信人格感染学生。为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在校园的自然环境、文化设施场所中渗透“诚实守信”精神。
总之,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对初中德育教育有积极性,对塑造初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长期本着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大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
参考文献:
[1]马成慧.从儒家思想的复兴看法治与德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车如山.儒家社会教育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