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广西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状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选取广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确诊并报告的,分娩日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共9 378例;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治疗情况、非梅毒螺旋体滴度水平、妊娠结局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的年龄为(30.05±6.07)岁,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者为1 184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2.63%;接受梅毒治疗者占83.30%(7 812例),其中规范治疗者占50.32%(3 93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25岁者相比,≥35岁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更高[OR(95%CI)=1.37(1.13~1.67)];分娩1~2次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较既往分娩次数为0者低,OR(95%CI)值为0.81(0.70~0.94);与孕早期进行梅毒检测者相比,初检孕周≥28周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更高,OR(95%CI)值为1.54(1.26~1.88);与初检滴度<1∶8者相比,滴度≥1∶8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更高,OR(95%CI)值为1.33(1.12~1.57);与治疗梅毒者相比,未治疗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更高[OR(95%CI)=1.41(1.19~1.68)];与规范治疗梅毒者相比,未规范治疗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更高[OR(95%CI)=1.27(1.09~1.47)]。

结论

梅毒感染孕产妇初检孕周、初检滴度和治疗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与治疗和规范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相比,未治疗和未规范治疗的孕产妇更易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儿童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幼年皮肌炎(JDM)合并严重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3例抗MDA5抗体阳性JDM合并严重IL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juvenile dermatomyos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nti-MAD5
期刊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力促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背景、主要指标、各层面的具体行动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试点区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加强防护技术、标准研制等五个方面提出科学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的建议。
目的分析2000—2015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地区的2000—2015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计算发病率、平均发病年龄和年龄别发病构成比,并采用Segi′s世界人口进行标化。将人群分为7个年龄组(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平均发病年龄、年龄别发病构成比的变化趋势;采用Join
期刊
目的对太原市人腺病毒53型(HAdV-53)病毒分离株进行基因特征研究。方法采集2016年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病例眼结膜拭子,共计79份,通过病毒分离和3个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包括五邻体基座(Penton base)、六邻体(Hexon)和纤维蛋白(Fiber)的序列鉴定,共获得5株HAdV-53病毒株,同时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全球流行的HAdV-53病毒株以及与HAdV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的应用对规范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血压评价、及早发现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加强高血压早期干预、促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标准给出了不同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的筛查界值。由于应用过程复杂,逐条评价或自行编写程序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为此,本研究依据该标准编写了SPSS语法程序供研究者
数据来源于山东省伤害住院监测系统,2012—2018年5个监测县(市、区)共报告意外中毒病例2 683例,其中急性职业中毒住院病例164例,占意外中毒的6.11%。急性职业中毒住院病例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5/10万;男性(126例)病例数是女性(38例)的3.3倍;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5月份和每天的5—7时;主要由刺激性气体(92例,56.10%)和窒息性气体(53例,32.32%)所致,其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吸烟行为的关联。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蚌埠市、河南省新乡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6个城市抽取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和吸烟行为等情况。共发放问卷23 137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2 628份。按照健康素养得分进行高、中、低三分位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以肺癌、膀胱癌、皮肤癌为效应终点,计算中国人群经膳食途径无机砷暴露所致癌症的疾病负担。方法以无机砷、食品或膳食为中文关键词,arsenic、food以及China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发表的关于食品中无机砷含量的文献,并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计算经膳食途径的无机砷暴露情况;采用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数据,计算经膳食途径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