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比兴”观浅释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玄对《毛传》116个“兴也”的笺注就是对《毛诗序》“六义”中“兴”的诠释,而后人却把郑玄对《周礼》“六诗”的注释当做是对《毛诗序》“六义”的解释,由是混淆了用诗之兴与作诗之兴的区别。然而,由于后人对郑玄两种比兴观念的误解,把用诗之兴当作了作诗之比兴,把本来是作诗之兴又切割为比和兴,遂使毛公“六义”真正涵义不明,郑玄对《毛传》兴体的论述也被抛弃了。
其他文献
本文以株洲四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针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
<正> 一、气火升腾,抑降潜阳可定类中风一证,清末·张伯龙提出是由“水亏木动,火帜风生而气血上奔,痰涎猝壅”而起,所谓“肝阳迫血,上冲入脑”。张山雷、张锡纯充实其说,立潜
钱耕森先生的"大道和生学"引进了"道""阴阳二气""冲气"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系统。以"道""和""生"这三个最有中国味道的关键词来表述思想,根柢深远而又亲切有味,古朴厚重而又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