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_e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技术,虽然难度较大,但实际效果明显,是现阶段高层建筑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自重及支撑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转换层结构施工势必会存在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施工单位还需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水平,确保施工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 转换层按结构形式分类
  1.1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传力途径为上部墙→转换梁→下部柱,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楚的优点,便于工程计算、分析和设计,且造价较为节省,据资料统计,梁式转换层数量约占转换层总量的77%,转换梁的截面高度为0.8~6.0m,如某32层工程中,最大转换梁截面尺寸为1m ×3m,跨度8.6m。
  1.2 箱式转换层
  箱式转换层是单向托梁和双向托梁同上、下层较厚的楼板浇筑成一整体共同工作,从而形成刚度较大的箱式转换层。
  1.3 板式转换层
  当转换层上下柱网错开较多,布置又不规则,难以用梁直接承托时,则需要做成厚板,形成板式转换层,从抗剪和抗冲切考虑,转换板厚度往往很大,实际转换板厚度可达2.0~2.8m,板式转换层的下层柱可以灵活布置,但自重很大,材料耗用多,施工难度大。
  2.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特性
  2.1 建筑上、下部分之间的柱网尺寸不同,这种建筑虽然上下部分的结构类型相同,但通常需要通过转换层,扩大其下部结构的柱距,以形成大柱网。
  2.2 建筑上、下部分之间结构类型的转换,此类建筑上部和下部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如: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下部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2.3 具备转换结构和扩大轴线尺寸的混合形式。无论哪一类形式,高层建筑转换层作为实现内力转换的构件,都要担负建筑上部荷载在向下传递过程中,因被迫发生改变(因上下结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
  转换层结构需要具备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才能胜任其任务,转换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梁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厚板转换层和桁架转换层等。
  3 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3.1 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方式
  由于转换层自身的负重比较大,加上上层结构的重量,在施工中一定要特别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勘察,保证转换层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常见的支撑系统为:1.钢管支撑结构。该结构主要使用在负荷不太大的建筑结构中,或者采用板式轉换梁。转换梁的布置要精确,提高钢管的硬度和支撑能力。2.型钢构架结构。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建筑构造本身自重较大的工程中,主要针对一些转换层的位置较高的结构使用。施工人员会在转换层的下层埋设钢结构,用于对转换层的支撑,这样的话,钢结构就可以把来自建筑的荷载传导到地下,减轻转换层的负重,适合于传递纵向的荷载。3.设置与转换梁方向一致的支撑架结构。和前述一样,适用于转换梁自重大且上层负荷大的结构中,但它更适合用在转换层不太高的结构中。在架设钢结构时,一定要首先保证钢结构之间的间距,这样才能保证钢结构位置的稳定性。
  3.2 钢筋工程
  (1)为保证梁内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可在转换梁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作为钢筋临时支撑,利用钢管架支撑上部钢筋,待钢筋位置固定并焊接后,撤去钢管脚手架。
  (2)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并注意微、大化置,焊接人员均持证上岗,焊接和机械连接均按照规范要求做力学试验,确保焊接及机械连接质量。
  (3)征得设计同意后,可将箍筋做成开口箍,待粱的纵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箍筋焊接成封闭箍。
  (4)梁的上、下部钢筋伸入柱、墙内锚同长度,腰筋锚固长度及楼扳钢筋伸入梁内的锚固长度均按设计要求留设。
  3.3 模板工程
  梁侧模可采用组合钢模板或17mm厚覆膜胶合板,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将模板挤压变形而出现胀模现象,可在梁内设置对拉螺杆(Φ≥14mm),钢模板也可以设扁钢拉片(厚度≥3mm),螺杆纵横合钢模板或17mm厚覆膜胶合板,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将模板挤压变形而出现胀模现象,可在梁内设置向间距为400mm~600mm。侧模用钢管作背杠进行锁固,背杠间距纵横500mm,梁底起拱要求1‰~3‰。要求转换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底模。
  3.4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1)可以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在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上部施工了七八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加强转换结构下的支撑。
  (2)采用分阶段张拉技术,即通过逐渐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来不断平衡各阶段荷载,但会出现一个施工费用略高的问题,这是由于张拉次数较多,相应费用较大。
  (3)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在预拉区,用以实现反拱。
  3.5 混凝土工程
  (1)原材料:①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②加入适量的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③加入适量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使混凝土缓凝,使升温过程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
  (2)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做好:混凝土浇筑必须满足每层整体连续性的要求,浇筑时采用从转换板中心开始向两侧行进的对称浇筑路线,保证两侧施工速度一致,使下部脚手架对称受力,防止发生侧向位移;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连续浇筑到顶的方法;慎重选择振捣器;进行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需作处理。在初凝前1h~2h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在终凝以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闭合收缩裂缝。
  (3)由于转换层结构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时振捣难度较大,在实验的基础上尽量选择粒径较小的骨料,在施工中,砼振捣器以插入式高频振捣器为主。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为了避免过震、漏震,每点振捣时间约需20~30s,振捣间距≤500mm,振捣棒插入下一层 50mm深,对梁、柱、墙相交部位振捣时要振捣密实,以混凝土表面水平不再显著下降,表面开始泛浆气泡上反为宜。
  (4)严格监控混凝土温度变化:埋置足够数量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控制点,定时做好温度记录。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应大于25℃。
  (5)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注入冷水循环,使内部降温,外部用碘钨灯照射或者采取保温措施以提高表面温度,使温差缩小。
  (6)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早期混凝土出现收缩,应对新浇筑的混凝土采取养护措施,主要进行构件的湿润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采取蓄水护方法,对混凝土进行20天的养护。对于这种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为了防止水泥水化热问题的出现,在实施降温的同时控制峰值上升。混凝土浇捣成型后,在混凝土表面铺上覆盖布条、薄膜,很好的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裂缝出现。
  4 结语
  所谓结构转换层是指每个建筑物中用于连结不同结构形式的关节处,对于下部结构来说它是封顶,对于上部结构来说它是基础,因此在整个建筑机构体系中属于承上启下的连结纽带,对整个建筑物的搭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转换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具有受力明确,传力直接,性价比高等优势,所以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使用,特别是将其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垂直转换。
  参考文献
  [1]李文红.对高层混凝土结构1.6m厚板式转换层叠合法施工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5,3.
  [2]唐兴荣,何若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现状和发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海南豪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预应力技术出现后,我国公路桥梁的施工迅速发展,施工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近年来预应力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来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跨径,且效果明显。但同时,由于施工原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施工质量存在风险。如何科学地进行预应力施工已成为广大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分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交通设施的建设等级和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型建设材料的出现以及勘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保障。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是公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压实程度决定着路面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持久力,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设后期路面的运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路基填筑材料和
期刊
摘要:针对路桥桥头跳车对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有较大影响的特点,在明确其产生原因为沉降段产生较大差异沉降的基础上,提出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艺,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填料,保证路基压实度、沉降段总体结构设计与优化、强化施工管理、工序及工艺控制、施工质量检测,为切实保证沉降段质量,以差异沉降的减小或消除来解决桥头跳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公路施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种种缘由都逐渐刺激着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建筑机电在安装方面加大力度,力求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利益。  关键词:机电安装;问题;策略  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这就决定了机电安装
期刊
摘要:在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其比较一般适用于那些大型或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要注意设计、安装、验收、拆除等应用要点,并做好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以确保高支模施工质量,提升房建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
期刊
摘要:综述了国内学者关于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现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加,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抗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以及抗冻性能;纤维长度、纤维掺量、纤维掺加方式、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均能影响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纤维长度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呈现正态分布变化特征;掺加混杂纤维的混凝土比掺加单一纤维的混凝土耐久性能更好。  关键词:纤维混凝土;抗碳化;抗渗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路桥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及质量强化对策展开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几点完善对策,比如引导施工工程人员树立高度的全员质量意识、加大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力度、关注和管控路桥建设项目施工细节、加强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充分发挥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而促进路桥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关键点;质量强化;对策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过
期刊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加注重。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颇为可观,地暖在这种情况下走进千家万户,但由于安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给居民带来了生活的烦恼和不便。本文简单介绍了住宅地暖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暖安装;施工;问题;措施  引言  隨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阶段城市建筑的建设水平进入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支持,而随着路桥施工工程的数量不断攀升,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考量和关注。路桥施工工程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其施工范围广泛,另一方面,其地基施工必须和水域附近的软土土质打交道,这就使得施工团队的地基施工技术受到了严格的考验,稍不谨慎,就会影响整个路桥工程的基础质量。因此,是否能夠基于路桥工程的软土土质,不断创新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应用,道桥制造和施工技术及材料应用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的造桥技术、施工工艺、造桥材料在不断产生,推动着道桥制造技术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道桥制造和施工技术的现状和不足,了解掌握道桥制造、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促进我国道桥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存在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