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新兴事物总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初中历史探究学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历史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学习;体会
  G633.51
  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可以称为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师为主心,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决定学习方法、评估学习成绩,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转,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往往极其低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改精神提倡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方法自主的学习,教师也把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进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虽然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可是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现实的差异
  1.1基础教育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性、品格的完善、提高与升华
  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身心的、个性、人格的完善,潜能的开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各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基于此点,初中历史教学与改革必须围绕实现以学生展为本,重构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与学生未来工作与生活有价值的基础知识,构建一个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1.2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自然科学学科与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分科课程教学中;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曾企望通过课程的整合以形成综合课程,使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得以具体落实,但学科长期割裂的现实难以突破,因之,这一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教育。
  1.3历史在初中教学中不受重视
  历史在初中是一副课,长期应试教育和教育行为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学生与家长不重视历史、片面强调分数、升学的价值,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训练,使学生成了机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精力去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所以说解决好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与教学现实的矛盾,才能使历史教学有真正的出路。
  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与设置探究性课程相关连。探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探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而不必拘泥于是否单独设置探究性课程和单独排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各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式的探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当前学校教学的实际。
  提出探究性学习的背景,就在于力求突破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标准答案唯一性”的思想禁锢,以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创新的本质,是对原有事物及现有状态所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改变;而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在于其所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围绕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养。从这个角度考察,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一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与假设能力,二是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三是怀疑与批判能力,四是具有价值的选择;从而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假设与提问的能力提高,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历史知识的结构,既包括纵向时间及因果关系的链式结构,又包括民族、国家、地区等横向空间和内容上的综合性,具有知识层面的多元化和无限的包容性特点,这就给予课程教学内容采撷与剪裁增加了难度。为了实施课程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必须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使之既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在新的历史知识体系构建中,笔者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注重历史内容的广度而不追求其专业深度,以形成多方位、多视角观察问题的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历史的时代特征而不追求面面俱到,有限的课时,不允许对每一个时空及交叉点上的全部历史过程进行全面阐述,而只能捕捉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通过对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学习,以掌握觀察、认识历史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思维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注重历史资料和历史过程的剖析,尽量避免给出唯一的或武断的结论而让学生硬记死背,通过剖析,既增加兴趣,又培养了能力。
  3.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历史的体会
  3.1只有创设情境,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一切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历史特点,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提出或者精心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在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促使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合理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只有明确质疑点,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的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本的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正确的认知方法和历史观念。
  3.3提高学生的求索新知识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大胆的探索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概括的能力。
  4.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已被人们所熟知,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探究性学习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
  [1]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06)
  [2]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3]李美丽.初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9)
其他文献
“点、线、面”思维是一种既具单向性又具全面性的思维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训练,其强调的是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
摘要:教学环节设计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环节设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对于生源较差的普通高中,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于普通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导、思、议、评、练”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对于每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简介并阐述了个人的观点,本文所著内容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课
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此,着重探讨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
绝经期出血(PMB)是指绝经1年以上出现的阴道出血,其是老年妇女生殖器官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PMB已成为现代绝经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院自1998~20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而政工师也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促进企业创新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目前,我
【摘 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开展有序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还能逐渐提升中学生的物理素养,完善其知识架构。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课堂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然后探讨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为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 合作学习模式 应用  一、引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脑膜瘤并发癫(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ABC法研究一氧化氮合酶的3种亚型在并发术前癫(癎)的脑膜瘤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脑膜瘤的组织切
摘要:民间游戏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离不开祖祖辈辈的聪明智慧,这些游戏不仅仅好玩,更重要的是它们存在的价值。回想起来,我们有多少代人的童年里都存放着它们的记忆。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好好地运用这么些民间游戏,让他们在幼儿活动中发挥它们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社会性发展;积极作用  I207.8  在幼儿园中积极开展民间游戏,不仅是一种教学尝试,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