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浅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所以,时代的进步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思考了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之一,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在教育行业,大多数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还必须进行学业水平考试,进而参加高考。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标环境下,对教学目标要求分为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不可少。情感教育穿插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不例外。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要逐步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断培养,这些教育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我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坐在相邻位置,然后在班里选出几个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当小组长,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提高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沪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但我校是城区高中、省重点中学,学生来自全区各个乡镇,在小学初中阶段有的学校开设过信息技术学科,有的没有开设,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的也只占少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及打字练习等。
  三、选择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并且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学习,不管老师说有多么重要,他们都“一概拒之”,因此趣味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将课本灵活进行裁剪和补充,使之符合学生的“口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讲文本信息加工时,不是直接讲课本内容,而是先利用Word做好一张贺卡,并说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这时学生都很好奇,接下来我讲述这张贺卡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如何制作这张贺卡兴趣很高,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学生既学习贺卡的制作,又掌握教学内容。
  2.以游戏带动自觉学习。
  打字练习中学习指法非常枯燥,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则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打得既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
  3.精讲多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有效讲授与探究,师生互动;有效提问与倾听,指导学习”。这是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精髓。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必须有针对性的目标方向,每节课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探究学习;设计的驱动任务要强化策略,安排的任务要高效务实,与现实生活、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效果评价,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之后,或通过小组、个人进行演示操作,或借助一定的工具展示出优秀作品,或以回答问题、老师汇总等形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反馈评价,通过教师的“肯定”和全班同学的“追捧”,使学生获取满足感,进而产生成就感。
  要尽量将课堂教学中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将抽象晦涩的变成形象直观的,将文字的变成图形的,将单媒体展示的变成多媒体展示的,将教师单纯讲解的变成学生讨论的,将学生的被动操作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才能及时控制好课堂局面,才能便于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用担心课堂失控,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2]蒋浙萌.谈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3]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4]马永霞.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张辉.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长跑训练项目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有效开展中长跑训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中长跑训练中,体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训练方法,使中长跑训练简单机械,缺乏相应的情感艺术元素。如何有效开展中长跑训练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详细阐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中长跑训练。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中长跑训练 身体素质  中长跑训练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训
摘 要: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微课程作为创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被愈加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作为微型学习形式,微课程主要利用短时视频展现微型教学内容,从而捡拾起碎片化教学时间,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微型学习模式探讨微课程设计策略,构建与之相契合的教学应用模型。  关键词: 微型学习 微课程 课程设计 教学应用模型  伴随各种新媒体的兴起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博、微信使用量持续增
摘 要: 移动终端发展迅速,智能手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为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信息管理作为学校日常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势必要跟随时代的潮流。目前,学生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校园的网站进行管理,必须有电脑才能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工作效率,开发出操作简便、界面人性化的手机软件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智能手机 移动终端  1.研究背景
摘 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既学好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借助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教学软件的精心选择、教学知识的优化等维持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实现学生技能的提升。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激发兴趣 精讲多练 任务驱动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在教学导入、语言、教态、方法和总结各方面处处“留情”,做一个“多情”的政治教师,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学情感 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有些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抽象、单调,学习起来没有多大兴趣。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少“情”,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倾注更多“情”,做“多情”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