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精神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共纳入符合DSM-Ⅳ-TR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206例(双相障碍组),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67名(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信息、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代谢指标的诊断依据,采用国际体力活力问卷对活力水平进行分组及组间比较。采用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双相障碍组共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25.7%与9.6%,χ2=14.90,P<0.01)高于对照组,相关的代谢指标体质量指数(F=11.70,P<0.01)、甘油三酯(F=12.17,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F=16.17,P<0.01)、收缩压(F=37.81,P<0.01)、舒张压(F=57.89,P<0.01)均高于对照组,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组较对照组在生活方式上多食(χ2=19.38,P<0.01)、荤食(χ2=14.67,P<0.01)和失眠(χ2=24.12,P<0.01)的比例较高,但活力水平分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1.526, P<0.01)、性别(OR=8.162, P<0.01)及总用药时间(OR=1.011, P<0.01)是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存在高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性别、体质量指数以及用药时间可能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2014年注册数据显示,5m以上公路客车(指从事公路旅客运输的营运客车)注册量为5.39万辆,同比减少20.4%.数据显示,2012-2013年这一细分市场的注册量基本保持增长趋势,但2014年出
病例1 患者女,43岁,因面部红肿、伴黄色分泌物4个月,咳嗽、发热4d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部红肿,伴黄色分泌物,外院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全身皮损逐渐增多,伴高热、咳嗽等,并渐出现左肩关节痛,右肩疼痛。
期刊
@@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5月发布.它被看作与德国“工业4.0”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目的是将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结合,来带动制造业新一轮发
目的初步探讨起病年龄对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期间前额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病房连续入组的早发(起病年龄≤24岁)双相Ⅰ型患者16例(早发组)、非早发(起病年龄>24岁)双相Ⅰ型患者14例(非早发组),及来源于社区的健康对照者16名(对照组)。经MINI中文版诊断,运用52导联近红外光谱成像(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