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转换前后招募的有偿和无偿献血人群风险评估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招募的献血人群传播输血性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TTIs)的风险.方法以血液筛查合格率和血清感染标志物(infectious disease markers,IDMs)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检出率作为评价依据.结果招募的献血人群血液筛查合格率依次为早期有偿人群82.6%、早期无偿人群89.4%、定期有偿人群93.5%和近期无偿人群94.8%,人均年献血小板2.8次者抗-HCV血清阳性率为0.110%、HBsAg为0.0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SEROALT参考品的瓶间差和不同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实验室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方法 以连续测定多瓶样品结果的变异表示的总不精密度,与用同一样品进行连续测定结果
机采血小板具有浓度高、纯度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污染少,受血者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的机会少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笔者对1009人次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反应进
目的 调查献血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而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
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TTV)最早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人于1997年从1例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1],是一种新的可经输血途径传播的DNA病毒
为减少血液浪费,各地采供血机构普遍采用金标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本市2004年以前未对2次以上献血者进行金标HBsAg初筛,由于2次以上无偿献血人数呈递增态势,从200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