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在我国各个企业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采用多种措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企业会计 信息化 档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产生和保管形式及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管理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也成为学界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特点
(一)信息载体的多元性
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不论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还是会计报表,都是以单一的纸介质的形式存在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的会计档案不仅包括传统的纸介质的资料,同时还包括由计算机和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所产生的会计凭证和数据,因此,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呈现出有纸化和无纸化两种形式,其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档案的无纸化载体形式会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二)信息生成的智能性
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其信息储存的智能性特征非常明显,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基本都是依靠手工进行处理的,而会计信息化档案则是借助于会计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操作非常少,系统会根据相应的报表、凭证或其它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然后生成相应的结果。而且,当相应的数据出现异常化的状态时,系统还会进行预警提示,以保证系统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此外,借助于网络,还可以与其它的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利用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而目前的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管理问题却非常突出,并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拓展与应用。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各个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形式,但企业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还没有发生现代化的转换,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导致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对信息化档案的重视不足,不能根据信息化档案的特点及时将有关的电子凭证、电子报表等会计信息从财务系统中备份到外存储器中,不能及时的对电子文档进行检查核实,一旦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大量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进行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的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但从目前一些企业的资金投入来看,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信息网络平台管理流程比较落后,各个子系统之间衔接不足,相互协调能力较差,无法实现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互通和互动,这种状况导致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缺乏统一性和协调,致使会计数据毁损或丢失。
(三)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推进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各个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水平高低。目前,虽然经过高校教育或业务培训,一些企业的信息化会计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距离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并成为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瓶颈,对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迫切需要寻找突破途径。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创新管理路径
目前各个企业在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国将会计信息向纵深层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滞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我国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增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
会计档案管理意识的培养对于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这种意识是管理者和有关工作人员能够自觉的运用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原则原来去认识和储存、处理会计信息的一种导引性的愿望,并直接决定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所以,各企业单位通过宣传和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安全管理,对会计信息及时備份。
(二)加大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投入
从企业实现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需要来看,为了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会计信息管理安全性和高效性,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网络平台,购置必备的网络安全装置和会计信息的存储设备,建设与企业生产、销售相匹配的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引进先进的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档案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为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项培训资金,从软件和硬件各个方面保证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提高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即需要复合型人才。各企业可以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对计算机技术、会计业务和档案管理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到单位担任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对本单位的会计档案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丰富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知识,提高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能力。除了业务素质外,企业还必须注重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责任心和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防止弄虚作假,维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的发生。
总之,会计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条途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薇.浅析农垦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2/07
[2] 郝金岩; 王洪敏.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2/01
[3] 习永凯.会计电子档案性质探讨[J].财会通讯.2012/19
[4] 李增泉,卢文彬. 2003.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 2: 19~27
[5] 李远鹏. 2006.会计稳健性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发现.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 信息化 档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产生和保管形式及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管理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也成为学界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特点
(一)信息载体的多元性
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不论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还是会计报表,都是以单一的纸介质的形式存在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的会计档案不仅包括传统的纸介质的资料,同时还包括由计算机和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所产生的会计凭证和数据,因此,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呈现出有纸化和无纸化两种形式,其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档案的无纸化载体形式会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二)信息生成的智能性
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其信息储存的智能性特征非常明显,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基本都是依靠手工进行处理的,而会计信息化档案则是借助于会计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操作非常少,系统会根据相应的报表、凭证或其它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然后生成相应的结果。而且,当相应的数据出现异常化的状态时,系统还会进行预警提示,以保证系统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此外,借助于网络,还可以与其它的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利用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而目前的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管理问题却非常突出,并严重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拓展与应用。
(一)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各个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电算化的会计档案形式,但企业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还没有发生现代化的转换,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导致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对信息化档案的重视不足,不能根据信息化档案的特点及时将有关的电子凭证、电子报表等会计信息从财务系统中备份到外存储器中,不能及时的对电子文档进行检查核实,一旦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大量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进行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的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但从目前一些企业的资金投入来看,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信息网络平台管理流程比较落后,各个子系统之间衔接不足,相互协调能力较差,无法实现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互通和互动,这种状况导致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缺乏统一性和协调,致使会计数据毁损或丢失。
(三)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推进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各个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水平高低。目前,虽然经过高校教育或业务培训,一些企业的信息化会计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距离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并成为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瓶颈,对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迫切需要寻找突破途径。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创新管理路径
目前各个企业在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国将会计信息向纵深层次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滞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我国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增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
会计档案管理意识的培养对于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这种意识是管理者和有关工作人员能够自觉的运用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原则原来去认识和储存、处理会计信息的一种导引性的愿望,并直接决定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所以,各企业单位通过宣传和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会计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安全管理,对会计信息及时備份。
(二)加大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投入
从企业实现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需要来看,为了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会计信息管理安全性和高效性,企业必须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投入,建设先进的网络平台,购置必备的网络安全装置和会计信息的存储设备,建设与企业生产、销售相匹配的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引进先进的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档案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为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项培训资金,从软件和硬件各个方面保证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提高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即需要复合型人才。各企业可以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对计算机技术、会计业务和档案管理比较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到单位担任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对本单位的会计档案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丰富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知识,提高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能力。除了业务素质外,企业还必须注重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责任心和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防止弄虚作假,维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的发生。
总之,会计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多条途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薇.浅析农垦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2/07
[2] 郝金岩; 王洪敏.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2/01
[3] 习永凯.会计电子档案性质探讨[J].财会通讯.2012/19
[4] 李增泉,卢文彬. 2003.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 2: 19~27
[5] 李远鹏. 2006.会计稳健性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发现.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