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要发挥社会作用,广泛传播知识,实现其教育职能,就必须抓好讲解这一重要环节。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出色的讲解工作不仅能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还能令枯燥的展品变得鲜活、令冰冷的展厅变得热情,从而让观众在快乐中学习、在交流中充实,流连忘返。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工作;讲解员;观众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70-02
讲解是博物馆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实践证明,丰富的陈列内容必须借助讲解员的介绍,才能为大多数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它不是一项简单而重复的劳动,而是复杂而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
一 、讲解工作的内涵
讲解是通过口语的分析说明或进行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一门语言艺术;是在熟悉陈列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观众的需要,传达其内容; 是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不论是讲解员还是观众,每个人都作为完整的人进行全面仔细的交流。因此,能够相互更好地传播信息。
讲解是以博物馆陈列或展览为主要依据,由讲解员对其内容进行提炼、选择、升华,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巧和真实情感,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完整的讲解,让观众得到更准确的理解。
二、讲解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首先,知识是讲解的基础。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与社会接触、发挥其教育职能的重要部门,它是一项以形象化教育为手段、以传播知识为主旨的社会教育工作。博物馆是形象化教学的课堂,讲解员就是形象化的老师。作为博物馆与社会相互联系的重要媒介,讲解员的讲解必须具有权威性。因此,讲解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其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讲解的先决条件。博物馆陈列中的文物、展品,除了简单的文字说明外,更有效的是通过讲解员的口头介绍,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直接服务于观众的,高度的语言修养是讲解员职业的特殊需要,而语言表达能力是讲解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讲解员的语言表现力愈高,感染力就愈强。通过讲解员准确、流畅、优美的讲解,可以激发参观者的情感,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讲解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标准的普通话为表现形式,不能掺杂任何方言。讲解时声音要圆润、自然,吐字清晰、流畅,字音准确,带有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把观众紧紧吸引在自己身边。讲解员语言表达能力关键在于通过陈列的文物、展品,以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物丰富的内涵,以内在的学识,通过语言表达出的情感,调动不同层次观众的积极性,使讲解和听众完美融为一体。
三、讲解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
讲解员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讲解时观众近在咫尺,讲解员始终处于观众视线之内,其仪表、姿态、举止以及每一个眼神和手势都会直接影响到讲解效果。同时,讲解员的仪表又可衬托出其精神面貌,产生吸引观众的力量,讲解员应以神采奕奕的仪表美取得观众的第一好印象。讲解员的穿着要整洁、大方,庄重而得体,尽量保持与讲解内容的整体和谐,给观众一种舒服协调的美。在讲解中还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神来组织观众,传递与观众心灵的感应,加上得当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观众思想情感的反映,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产生相应的共鸣。
四、参与讲解词的编写
编写讲解词之前,要要掌握所讲内容的直接材料。如讲一件文物就要掌握它的名称、年代、来源、质地、大小、造型、纹饰及主要价值等。同时,阅读有关书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编写讲解词的过程就是对陈列内容的熟悉过程,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还应掌握新的研究成果报刊对相关文物的介绍,并加以分析和比较,得出新的结论。还要确立新的主题,它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编写讲解词最后要达到的目的。
讲解词要写得精炼、准确、实事求是,而且要运用口语、简单易懂、生动形象、耐人寻味,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观众的需要,编写出独具风格的讲解词。当然,讲解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人而异。针对一般观众,讲解词的内容应偏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于专家学者,就要使用专业术语,以提高讲解档次。讲解员之间也可以用各自的讲稿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对观众反馈的信息和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把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理解消化,融会贯通,不断充实到讲解词中,以丰富讲解内容,使讲解更精彩。
五、掌握讲解技巧与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要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运用适当的讲解技巧与方法,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观众丰富的联想、深刻的思考,从而使讲解达到预期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在观众有兴趣听讲的部分,讲解的节奏要适中,突出语言的韵律美,语气要轻松活泼,给观众一种参观的轻松愉快感。同时,讲解员在讲解时对讲解的节奏处理一定要考虑具体因素、环境、内容和对象,要根据不同的观众进行深浅不同、长短有别的讲解。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讲解路线和位置,尽量不要遮挡观众的视线,转换场地时,要领先于观众。讲解时态度要亲切、自然,感情要真挚,并注意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只有充分利用讲解技巧和方法,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讲解达到好的效果。与此相反,传统的讲解方法是通过背讲解词来说教,而不是引导观众自己想或亲自做。实践证明,一成不变、单调古板的讲解形式只能使博物馆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只有推陈出新,采取灵活多样的讲解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因此,讲解员可根据观众的不同层次、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通过灵活多样的讲解方法,讲解员与观众之间的所谓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这种关系的淡化,有助于改变观众对博物馆的传统看法。因为观众不再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地位,而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主动的、亲自实践的地位,所以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就会始终充满自信心和好奇心。重视博物馆与观众的沟通,让观众参与到讲解中,是博物馆吸引满足观众文化娱乐要求不可忽视的手段。 六、讲解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先,对博物馆讲解员严要求、高标准,杜绝讲解中出现“生”的现象。 相关部门可以抬高博物馆讲解员的准入门槛,讲解员必须是历史、文物、考古、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对新聘任的讲解员,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和测试过关;对在岗人员,要进行定期拔高培训和知识更新补充。确保新员工规范、正确地讲解,老员工知识及时更新。博物馆要制定“参观评价”制度,每一次讲解结束,参观者都可以通过专门设定的“优秀”、“合格”、“差”评价系统对讲解员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及奖惩的依据。这种强化加评价的双重机制对于提高讲解员自身讲解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减少讲解中“生”的低级错误出现。
其次,注重对讲解员讲解技巧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避免讲解中“冷”的现象出现。 讲解过程也是一次和听众交流的过程,讲和听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密不可分,不能割裂开来。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结合参观者的感受,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讲解过程。完整的讲解过程应该既有很好的灌输,也有很好的吸收。 参观者是认真在听、心不在焉还是毫不耐烦,针对参观者不同的素质类型和当时不同的回应表现,讲解员要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和技巧。如针对那些认真听讲的参观者,就要讲得深刻一些,扩展面要广,延伸层要深,这样那些饶有兴趣的参观者才能得到知识渴求的满足;对于那些心不在焉的参观者,讲解员可以抓住某个点结合实际讲出新意;对于那些毫不耐烦的参观者,讲解员可以耐心真诚地说:“如果有其他事情赶时间,我可以把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概括地讲一讲。 我建议大家还是认真听一听,不枉来一次博物馆。”另外,讲解员还要爱岗敬业,遵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只有热爱这一行业,才会专注,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每一个细节,把讲解过程看作与参观者的交流过程,使讲解日臻完善,避免讲解中“冷”的现象出现。
再次,讲解员要把讲解工作看作真正的事业,把藏品看作自己的家人,全身心地投入讲解,使讲解过程既是与听者的交流,也是和藏品的情感对话,彻底抛却“硬”的瑕疵,使讲解水平达到最高境界。这需要讲解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博物馆藏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了解透彻,讲解过程游刃有余,充满激情,用心去讲,这是讲解的最高境界。博物馆藏品蕴含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价值较高,如果讲解员对所讲藏品了解得非常透彻,讲解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用心去讲,和参观者随时进行交流,使讲解成为交流与探讨的融洽、自然的过程。讲解员还应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和憧憬,讲解时渗透进对藏品的热爱,讲解不仅是对藏品的诠释,也是与之的情感对话,这样藏品也具备了活力和生命。 参观者被讲解员的激情所感染,也会对藏品充满感情。 讲解员、参观者、博物馆藏品,三者达到充分的交融和共鸣,这也是讲解的最高境界。
七、结语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一门独立的工作,是其他行业无法代替和兼并的。讲解工作与一些行业如导游、教师、主持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也有相同要求,如使用标准普通话,注意吐字发声,讲究语言艺术。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讲解员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讲解时要注意内容把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要把内容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情感更好地传递给观众,让受众听得不枯燥又有生动感。所以,需要讲解员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博物馆讲解工作有一个新的进步。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工作;讲解员;观众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20-0070-02
讲解是博物馆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实践证明,丰富的陈列内容必须借助讲解员的介绍,才能为大多数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它不是一项简单而重复的劳动,而是复杂而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
一 、讲解工作的内涵
讲解是通过口语的分析说明或进行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一门语言艺术;是在熟悉陈列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观众的需要,传达其内容; 是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不论是讲解员还是观众,每个人都作为完整的人进行全面仔细的交流。因此,能够相互更好地传播信息。
讲解是以博物馆陈列或展览为主要依据,由讲解员对其内容进行提炼、选择、升华,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巧和真实情感,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完整的讲解,让观众得到更准确的理解。
二、讲解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
首先,知识是讲解的基础。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与社会接触、发挥其教育职能的重要部门,它是一项以形象化教育为手段、以传播知识为主旨的社会教育工作。博物馆是形象化教学的课堂,讲解员就是形象化的老师。作为博物馆与社会相互联系的重要媒介,讲解员的讲解必须具有权威性。因此,讲解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其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讲解的先决条件。博物馆陈列中的文物、展品,除了简单的文字说明外,更有效的是通过讲解员的口头介绍,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直接服务于观众的,高度的语言修养是讲解员职业的特殊需要,而语言表达能力是讲解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讲解员的语言表现力愈高,感染力就愈强。通过讲解员准确、流畅、优美的讲解,可以激发参观者的情感,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讲解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标准的普通话为表现形式,不能掺杂任何方言。讲解时声音要圆润、自然,吐字清晰、流畅,字音准确,带有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把观众紧紧吸引在自己身边。讲解员语言表达能力关键在于通过陈列的文物、展品,以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物丰富的内涵,以内在的学识,通过语言表达出的情感,调动不同层次观众的积极性,使讲解和听众完美融为一体。
三、讲解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
讲解员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讲解时观众近在咫尺,讲解员始终处于观众视线之内,其仪表、姿态、举止以及每一个眼神和手势都会直接影响到讲解效果。同时,讲解员的仪表又可衬托出其精神面貌,产生吸引观众的力量,讲解员应以神采奕奕的仪表美取得观众的第一好印象。讲解员的穿着要整洁、大方,庄重而得体,尽量保持与讲解内容的整体和谐,给观众一种舒服协调的美。在讲解中还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神来组织观众,传递与观众心灵的感应,加上得当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观众思想情感的反映,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产生相应的共鸣。
四、参与讲解词的编写
编写讲解词之前,要要掌握所讲内容的直接材料。如讲一件文物就要掌握它的名称、年代、来源、质地、大小、造型、纹饰及主要价值等。同时,阅读有关书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编写讲解词的过程就是对陈列内容的熟悉过程,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还应掌握新的研究成果报刊对相关文物的介绍,并加以分析和比较,得出新的结论。还要确立新的主题,它是贯穿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编写讲解词最后要达到的目的。
讲解词要写得精炼、准确、实事求是,而且要运用口语、简单易懂、生动形象、耐人寻味,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观众的需要,编写出独具风格的讲解词。当然,讲解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人而异。针对一般观众,讲解词的内容应偏重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于专家学者,就要使用专业术语,以提高讲解档次。讲解员之间也可以用各自的讲稿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对观众反馈的信息和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把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理解消化,融会贯通,不断充实到讲解词中,以丰富讲解内容,使讲解更精彩。
五、掌握讲解技巧与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要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运用适当的讲解技巧与方法,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观众丰富的联想、深刻的思考,从而使讲解达到预期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在观众有兴趣听讲的部分,讲解的节奏要适中,突出语言的韵律美,语气要轻松活泼,给观众一种参观的轻松愉快感。同时,讲解员在讲解时对讲解的节奏处理一定要考虑具体因素、环境、内容和对象,要根据不同的观众进行深浅不同、长短有别的讲解。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讲解路线和位置,尽量不要遮挡观众的视线,转换场地时,要领先于观众。讲解时态度要亲切、自然,感情要真挚,并注意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只有充分利用讲解技巧和方法,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讲解达到好的效果。与此相反,传统的讲解方法是通过背讲解词来说教,而不是引导观众自己想或亲自做。实践证明,一成不变、单调古板的讲解形式只能使博物馆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只有推陈出新,采取灵活多样的讲解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因此,讲解员可根据观众的不同层次、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通过灵活多样的讲解方法,讲解员与观众之间的所谓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这种关系的淡化,有助于改变观众对博物馆的传统看法。因为观众不再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地位,而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主动的、亲自实践的地位,所以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就会始终充满自信心和好奇心。重视博物馆与观众的沟通,让观众参与到讲解中,是博物馆吸引满足观众文化娱乐要求不可忽视的手段。 六、讲解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先,对博物馆讲解员严要求、高标准,杜绝讲解中出现“生”的现象。 相关部门可以抬高博物馆讲解员的准入门槛,讲解员必须是历史、文物、考古、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内涵。对新聘任的讲解员,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和测试过关;对在岗人员,要进行定期拔高培训和知识更新补充。确保新员工规范、正确地讲解,老员工知识及时更新。博物馆要制定“参观评价”制度,每一次讲解结束,参观者都可以通过专门设定的“优秀”、“合格”、“差”评价系统对讲解员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及奖惩的依据。这种强化加评价的双重机制对于提高讲解员自身讲解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减少讲解中“生”的低级错误出现。
其次,注重对讲解员讲解技巧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避免讲解中“冷”的现象出现。 讲解过程也是一次和听众交流的过程,讲和听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密不可分,不能割裂开来。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结合参观者的感受,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讲解过程。完整的讲解过程应该既有很好的灌输,也有很好的吸收。 参观者是认真在听、心不在焉还是毫不耐烦,针对参观者不同的素质类型和当时不同的回应表现,讲解员要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和技巧。如针对那些认真听讲的参观者,就要讲得深刻一些,扩展面要广,延伸层要深,这样那些饶有兴趣的参观者才能得到知识渴求的满足;对于那些心不在焉的参观者,讲解员可以抓住某个点结合实际讲出新意;对于那些毫不耐烦的参观者,讲解员可以耐心真诚地说:“如果有其他事情赶时间,我可以把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概括地讲一讲。 我建议大家还是认真听一听,不枉来一次博物馆。”另外,讲解员还要爱岗敬业,遵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只有热爱这一行业,才会专注,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每一个细节,把讲解过程看作与参观者的交流过程,使讲解日臻完善,避免讲解中“冷”的现象出现。
再次,讲解员要把讲解工作看作真正的事业,把藏品看作自己的家人,全身心地投入讲解,使讲解过程既是与听者的交流,也是和藏品的情感对话,彻底抛却“硬”的瑕疵,使讲解水平达到最高境界。这需要讲解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博物馆藏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了解透彻,讲解过程游刃有余,充满激情,用心去讲,这是讲解的最高境界。博物馆藏品蕴含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价值较高,如果讲解员对所讲藏品了解得非常透彻,讲解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用心去讲,和参观者随时进行交流,使讲解成为交流与探讨的融洽、自然的过程。讲解员还应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和憧憬,讲解时渗透进对藏品的热爱,讲解不仅是对藏品的诠释,也是与之的情感对话,这样藏品也具备了活力和生命。 参观者被讲解员的激情所感染,也会对藏品充满感情。 讲解员、参观者、博物馆藏品,三者达到充分的交融和共鸣,这也是讲解的最高境界。
七、结语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一门独立的工作,是其他行业无法代替和兼并的。讲解工作与一些行业如导游、教师、主持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也有相同要求,如使用标准普通话,注意吐字发声,讲究语言艺术。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讲解员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讲解时要注意内容把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要把内容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情感更好地传递给观众,让受众听得不枯燥又有生动感。所以,需要讲解员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博物馆讲解工作有一个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