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和PRRT2基因突变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wz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KD)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专业门诊就诊的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共入选10例PKD患儿,均为男性,其中4例患儿为4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其余6例为散发病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和家系受累成员外周血,采用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PRRT2基因突变。

结果

10例患儿的起病年龄为4~13岁,中位起病年龄为10岁。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启动时出现异常姿势或不自主运动,其中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舞蹈手足徐动症2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手足徐动症3例,持续时间为3~30 s,发作频率为每月1次至每天20次,发作时意识清楚。4个PKD家系均发现PRRT2基因突变,突变均为c.649_650insC (p.R217PfsX8);6例PKD散发病例中,2例发现有PRRT2基因突变,突变为c.649_650insC (p.R217PfsX8),且突变均遗传自无PKD症状的母亲。

结论

PKD患儿的起病年龄可早至幼儿,家系受累者与散发病例临床表型无明显不同,可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舞蹈手足徐动症或二者兼有。PKD家系或PKD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的热点突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EB病毒感染患儿肺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其发生肺损害与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45例重症EB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为重症EB病毒感染无肺损害组(n=27)、肺损害无纤维化组(n=12)及肺纤维化组(n=6)。回顾性观察其中并发肺损害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转
目的探讨正五聚体蛋白3(PTX3)对脓毒症患儿病情及心血管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28 d、存在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感染的急性起病且排除慢性或特殊疾病的178例患儿,其中男102例、女76例,年龄1个月~13岁1个月。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101例,神经系统疾病7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于入院1 d内、3 d、7
目的分析北京2013至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的型别、流行趋势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至9月和2014年3至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门诊就诊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共977份,其中2013年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标本147份;2014年初步诊断手足口病患儿标本343例,不典型手足口病患儿标本201份,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标本83份,发热伴抽搐患儿标本25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与传统生理盐水复苏相比较,探讨3%高渗盐水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男33例,女11例),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24例)、3%高渗钠复苏组(HS组,20例),经静脉通路输入相应复苏液体,同时进行规范的抗休克治疗。监测液体复苏前后心率、平均动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