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然而,在相当多的课堂上,我们发现这一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不少体育教师追求的是可见的形式,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演变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演变成了“灵丹妙药”,成了“课改标签”,逢课必用,开课必贴。教师在操作中由于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如此种种,使“合作学习”明显走进了误区。?
  
  1.误区之一: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我们在观摩体育公开课时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当对某一运动技能进行教学时,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便会拿出体育挂图,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来完成该项运动技术的学习。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各自为政,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聊天、玩耍,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体现“课改”精神的任务,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小组讨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那么到底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其含义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的一种学习形式;三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合作学习必须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协同交往,共创共享合作成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轻松愉悦,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
  
  2.误区之二: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学生的“避风港”
  
  在某些采用合作学习的体育课堂中,我们会遇到如下的“怪”现象:少数学生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或聊天、或玩耍、或走神、或静听……热闹非凡,乱作一团,他们却出人意料地喜欢这样的“小组活动”,因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非常安全,躲在“避风港”里何其乐也!在这里,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所谓个人责任是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鼓励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就必须通过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一份工作,这分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而且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伙伴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必须齐心协力,个人不能游离在小组之外。这样让学生逐渐懂得怎样合作,逐步提高合作技能。此外,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合作技能提高了,合作学习才能成为生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枢纽,新课堂才会呈现一派生机,“活而不乱”。
  
  3.误区之三:合作学习成了教师的“课中休息”
  
  有些体育教师上课开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或退至队伍边上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与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合作学习成了伪饰的包装,课改的标签。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合作”意义何在?这样的“学习”效率如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与调控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一一都能在教师预料之中,有时合作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有时合作产生不良情绪,需要教师引导;有时合作时间不足,需要教师调整;有时合作偏离主题,又需要教师纠正。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两方面的指导:第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具体如下: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任务(保证小组成员能独自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体现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小组成员向同伴提问(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彼此相互尊重);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着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归纳组员观点(共享合作成果)。第二、在学生学习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误区之四:合作学习分组的随机性
  
  目前有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表现在:学习小组的组建简单地按站位划定,并不考虑学生的技能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小组间力量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不仅如此,这样的分组还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有的小组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聚集,他们自我优越感强,合作时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显得十分霸道;有的小组运动能力较弱,他们胆怯、自卑、缺乏信心,常常出现合作冷场,无法进行下去的局面。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摒弃随意性,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人数、技能等因素,注意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技能的先进学习方式。
  再者,学生学习内容时刻在变,我们的分组也不能一成不变。老师让学生和谁一起学,他们就和谁一起学,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常常因分组的局限,不能痛快地学习。这样的合作显然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组缺乏应有的凝聚力,阻碍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组建的学习小组也应该定期调整,并适当采取“找朋友”等灵活组建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提高合作学习实效,充分发展学生技能的目的。
  
  5.误区之五:合作学习开展时机的随意性
  
  为了迎合形势,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动不动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例如有的运动技能很简单,多数学生一练就会,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分组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因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必须确定合理的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时机,这是保证小组合作交流切实有效的重要前提。
  那么,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开展合作学习较为有效呢?第一、当需要学生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可以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从而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第二、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疑难问题或对同一问题在看法上有意见分歧,需要选择解决策略或求得共识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因为学生个体认识问题有局限性,当其认识和别人有分歧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希望通过交流来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第三、当创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正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这时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每个小组成员不仅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如何多角度思维,而且可以学会如何优化自己的思维,从而分享合作学习带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汪霞.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教育科学研究[J],2004.12
  [2]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课程教材教法[J],2004.4
  [3]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的合作教育.课程教材教法[J],2004.4
  [4]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曾琦.走出误区,走进真正的合作.http://jcjykc.cersp.com/Index.htm
  [6]教育部.走进新课程[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原料不合格,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然而,合格率不到八成的中药材,却生产出了合格率超九成的中成药。“2013—2016年全国药品质量抽验监测表明,中药材与饮片总体合格率分别为64%、68%、75%、77%,合格率呈逐年提升、稳步向好的趋势。但相对于其他药品,中药材及饮片的不合格率依然较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称“中检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表示。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是长期
65岁的刘先生,几个月前突然肩部疼痛,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肩周炎,于是便按照肩周炎又是吃药又是贴药膏。可是症状不但沒有好转,其他部位也出现骨头痛,辗转到我院,竟查出一个惊人的真相——前列腺癌!  像刘先生这样的遭遇绝非个案,前列腺癌因前期症状不明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所以误诊率极高,很多都是因为骨转移出现骨病症状后才被查出。但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骨痛症状最常见  “
患者突然胸痛,也可伴胸闷、心悸等不适。常常发作突然,严重者伴意识障碍,必须立即抢救。这其中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包炎、贲门黏膜撕裂、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突发胸痛怎么自救呢?先批驳下网上的一些传言。  批驳1:  传说中的“立即拍打法”,是要不得的,这样只会加快送命。因为上述能引起胸痛的急症都首先需要镇静,紧张、兴奋、活动等都会使病情加
开始部分进场将旗放在身体的左前斜45.的地上,距左脚一步远.听哨声学生击掌××××××××××××,上前一步拿旗,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