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走出创新帮扶“黄金路”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因病致贫的河南省新蔡县余庄村村民杨喜锋,通过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黄金”)创新式帮扶,加入了三个种植合作社和光伏项目。如今,已经买了辆三轮车,在附近的工地上帮忙,每天能挣两三百块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多年来,中国黄金肩负中央企业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为先导,注重创新扶贫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的3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贵州省贞丰县、河南省新蔡县两个定点扶贫县,以及新疆、西藏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开展援助帮扶和投资建设。5年来,已累计扶贫投入超过1亿元,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断创新教育扶贫模式
  “我不期望女儿长大后能对父母多孝顺,就期望孩子长大后不要像我这样窘迫地生活。”谈及女儿,河南省新蔡县农民王国营双眼通红,眼泪哗地就下来了。王国营是河南省新蔡县土生土长的农民,由于患病多年,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大女儿被迫早早地离开了校园。
  要扶贫就必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扶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黄金派驻贵州省贞丰县纳尧村第一书记皇甫亚宏说,“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才能斩断贫穷的代际传递,才能坚决拔掉穷根。”
  2014年开始,中国黄金以旗下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为载体,在河南省新蔡县和贵州省贞丰县招收家庭贫困的初、高中畢业生,组成“中国黄金集团宏志班”,免费对其进行两年的教育培养,毕业后根据个人条件和意愿,进入中国黄金下属企业就业,通过稳定收入带动家庭脱贫。
  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校长韦玉亭说:“我们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优势,从扶贫地实际出发,通过‘思想引导 职业教育 企业就业’的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企业主导、帮扶地区联动的教育扶贫机制,真正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最终目标。”
  在中国黄金的帮扶下,王国营将女儿送到了中国黄金宏志班学习。“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及生活补助均由中国黄金承担,毕业后在中国黄金所属企业就业,每个月还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中国黄金派驻新蔡县余庄村第一书记王瑞厚说。
  据了解,2014年开始,中国黄金定向培养新蔡县贫困家庭学生30人;2015年6月,中国黄金将宏志班扩大到贵州省,定向培养37名学员;2016年6月,中国黄金进一步扩大教育扶贫面,给予新蔡县和贞丰县各定向培养学员55名,两县共计培养110名宏志班学员;2017年6月,学校又迎来了60名来自新蔡县和贞丰县宏志班的新学员;2018年再次招收宏志班学员50名。截至2018年8月,已有287名贫困家庭学生进入“中国黄金集团宏志班”学习。
  如今,第一批学员已于2016年5月毕业,目前所有毕业生都在公司相关岗位上学习工作,有的学生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这些学员培养出来真心不容易呀。”中国黄金派驻新蔡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东说,“孩子们的质变,不仅可以带动贫困家庭脱贫,也给贫困生家长带来了希望,同时对于孩子们个人职业发展、事业平台建设、组建幸福家庭、提升生活品位等都能打下良好基础。”
  持续产业扶贫,打开致富路
  与此同时,中国黄金还通过发展并持续实施各类优质扶贫产业项目带动脱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关键是要找到适合扶贫地区长久发展的产业。在贞丰县纳尧村,由于山多地少,90%的群众居住在山腰上,加之路险坡陡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基础设施薄弱且建设成本高,经济上仍以传统种养殖为主,缺乏产业支撑。
  通过考察后,中国黄金派驻贞丰县纳尧村第一书记皇甫亚宏发现种植染料蓝靛经济效益可观,时间短、见效快。于是,便组织村民开展蓝靛种植工作。2016年初,中国黄金赞助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由村委会引导科香、纳盘组1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蓝靛,贫困户出让土地、投工投劳,形成“村集体 合作社 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共计种植了150亩蓝靛。
  2017年1月,首次蓝靛种植产出成品80吨,按市场价每吨1万元计算,年产值达80万元。种植户收到了5.5万元的分红,更多的村民开始申请加入,并成立了文昌蓝靛种植有限公司,很多村民实现了就近上班。“原来种水稻和玉米,每亩只有1500元至2000元的收入,而蓝靛项目则有3500元至4000元收入,每亩多增加收入1500元至2000元。”皇甫亚宏说。
  但是,仅仅依靠蓝靛产业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寻找适合纳尧村长期发展的主导产业,皇甫亚宏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共20人,前往册亨县考察油茶产业经过对苗圃种苗、种植方式、前期投入、产值、榨油加工设备、市场销售、利润等方面进行的全面考察后,纳尧村将规划种植3000亩油茶。此外,纳尧村还在油茶里套种生姜、佛手瓜等“短、平、快”项目的农产品。
  贞丰县纳尧村主任左绍防说,“油茶能长80年至100年’有经济效益,还能绿化生态。在3000亩荒地上种植油茶,产后效益可达千万元。”据了解,2016年,纳尧村已种植2000多亩油茶,全部覆盖47户贫困户,同时带动了60余人就业。
  不仅如此,地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境内的纳尧村还有着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的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此,中国黄金调配资金,为纳尧村修建了产业规划区观光亭及便道,为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打好基础。皇甫亚宏介绍,下一步还要在现有的1500亩高钙苹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发展种植2000亩,并将800亩蜂糖李和300亩槿柑种植发展到1000亩和500亩,从而创建立体农业。
  随着产业扶贫持续深入地发展,中国黄金还先后完成了道路硬化,修建机耕道,实现村供电系统升级改造,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做好安全饮水工程,普及广播电视、网络网线,落实村亮化等工程。
  如今,纳尧村彻底换了模样。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一栋栋两层小楼拔地而起,道路两旁的田地里是绿油油的蓝靛;山上则栽满了油茶树和各种果树,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目前,纳尧村已经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正走在进一步实现小康的路上,贞丰县也将在今年底脱贫摘帽。而作为中国黄金两个定点扶贫县之一的河南省新蔡县在历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核查、社会公示和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后,已经正式脱贫。
其他文献
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左右,缺口超3万亿元。文化消费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积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精神素养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增长加快,新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文化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用鲜花点亮生活  冬日的北京色调本就单调而枯燥,再加上连
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在汇聚全球资金、资源和技术的同时,还凝聚了世界智慧。如今,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浦东要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打造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  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在这里诞生,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在这里成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这里鸣锣,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在这里试水,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在这里上线……然而28年前,这里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和瓦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下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意见》强调,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约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两区”地块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
“中国制造”逐步惠及全球消费者,“中国市场”也在持续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进口商品的关税不断下调。仅今年7月份,就降低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降低了涵盖食品、服装鞋帽、家具用品、日杂百货、文体娱乐、家用电子、日化用品、医药健康等8类日用消费品,共计1449个税目的关税税率等。  进口产品关税的降低,一方面扩大了有效供给,满足了人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
“一带一路”倡议,让改革开放有了更广泛、更包容、更具生机的内涵。  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在其2012年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开诚布公地写道: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今天的中国会出现如此巨变。  的确如此。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以及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复杂
7月16日,陕西省渭南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检察院杨春雷检察长在全省检察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省检察机关作风教育整顿会议精神,对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4个月的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  李逸强检察长要求,全市检察机关一是要充分认识开展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突出重点,把握方法,认真解決作
我国的创业创新热潮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如今也已成为中国的正面标签和形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八个字如今已深入人心。  这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的新势态。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改革开放的40年,可以说正是中国企业创新、创造最具活力的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定点扶贫的河南省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总人口73万,县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近年来,中国通号切实主动担负起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助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发挥党员千部先锋作用,以党建促扶贫  中国通号出资5000万元作为首期51家中央企业参与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持续加大年度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