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门副科,学校课时安排得少,占用得多,学生也认为不重要,加上部分教师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好。如何改变当前地理教学的低迷状况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地理感兴趣,才会想学乐学,才会主动去学习,地理成绩才会不断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灵活运用语言艺术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诗歌、成语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的险滩激流、奇美景色,可吟诵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几句就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
二、巧妙结合生活实际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有很多的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使地理知识的价值得到呈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提出学生熟悉但又解释不清楚的现象进行分析。又如,讲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时,可结合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嫦娥一号成功奔月等科研成果,因为那些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航天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讲星座、日食、月食、天气和气候等都可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地理图像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附图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图和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造地理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利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出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季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交替的原因,掌握萨瓦拉气候的成因及气候特点。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嘴、粉笔,很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地理教学的需要。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转化为声音、图像、动画等。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时候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对地理课堂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例如,讲解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收集一些关于地球在宇宙空间运动的动画,制作成课件,在播放这些课件的时候配上一些轻音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听课的时候,欣赏着美妙的音乐,观看着逼真的画面,就很容易掌握这些平时难以理解的知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进行参观调查和野外考察、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等。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一、灵活运用语言艺术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诗歌、成语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的险滩激流、奇美景色,可吟诵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几句就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
二、巧妙结合生活实际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有很多的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使地理知识的价值得到呈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提出学生熟悉但又解释不清楚的现象进行分析。又如,讲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时,可结合神舟七号顺利升空、嫦娥一号成功奔月等科研成果,因为那些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航天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讲星座、日食、月食、天气和气候等都可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地理图像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附图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图和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造地理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利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出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季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交替的原因,掌握萨瓦拉气候的成因及气候特点。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嘴、粉笔,很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地理教学的需要。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转化为声音、图像、动画等。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时候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对地理课堂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例如,讲解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收集一些关于地球在宇宙空间运动的动画,制作成课件,在播放这些课件的时候配上一些轻音乐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听课的时候,欣赏着美妙的音乐,观看着逼真的画面,就很容易掌握这些平时难以理解的知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进行参观调查和野外考察、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等。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