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膜边缘真菌与阿米巴混合感染一例
【机 构】
:
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美国纽约Icah
【出 处】
:
中华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7年53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患儿12例(16只眼),其中男性6例(9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年龄平均为(16.04±12.48)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角膜混浊,其中Peter异常Ⅰ型8例患者(11只眼);巩膜化角膜2例患者(3只眼);中央部角膜皮样瘤
微小RNA(miRNA)-184是一个长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蛋白的单链小分子RNA,且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极其保守,为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其功能涉及多种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分化、功能维持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有关miRNA-184在眼部的生理作用及其与眼部疾病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表明miRNA-184在小鼠角膜和晶状体中呈特异性高表达;miRNA-184在眼部的新生血管
目的探讨Möbiu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至201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确诊为Möbius综合征患者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初次就诊年龄平均(28.9±27.9)个月,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斜视角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和全身麻醉后被动牵拉试验。7例第一眼位内斜视患者早期接受内斜视矫正术,观察术前与术后眼位、斜视度数、眼球
目的探讨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Ⅱ型和Ⅲ型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AACE-Ⅱ型和AACE-Ⅲ型连续性病例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12例;年龄(22.1±15.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眼科常规检查和斜视专科检查,并排除了因其他原因发生的内斜视以及与颅内及全身疾病相关的AACE
目的探讨单纯Knapp手术与联合Foster缝线技术的改良Knapp手术在双上转肌麻痹(DEP)治疗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DEP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3~25岁。患者行Knapp斜视矫正手术或联合Foster缝线技术改良Knapp手术治疗,分析术前术后眼位、斜视度数、患眼上转和下转功能及双眼视功能的变化。非正
目的评估术后3个月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眼位对间歇性外斜视(IXT)患者及其家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共招募180例行斜视手术的IXT患者(2~17岁)。对每位患者的一位家长分别于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采用2种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CIXTQ)进行调查,即家长代理量表[用于家长评估儿童的生活质量(HRQoL)]和家长量表(用于家长评估自身的生活质量HRQoL)。根据手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活化NMDA受体1(NMDAR1)/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对单眼剥夺弱视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研究。54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弱视模型(MD)组、低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组、高剂量左旋多巴治疗(H-左旋多巴+MD)组、高剂量左旋多巴+MK801组、高剂量左旋多巴+PD98059组、MK801组、PD98059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