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藏族民俗舞蹈多地舞刍议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自古就是多民族地区。众多的古代民族,尤其是古代的北方和西部各民族,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劳作生息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用智慧、劳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目前,甘肃还聚居着汉族和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保安族、撒拉族、满族、土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它们或者由当地的土著发展演变而成,或者由外地迁入。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所独有的三个民族。
  陇原大地上,有许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文化现象。笔者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甘肃省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一位作曲家。他本人是藏族,从小就在舟曲县生活,通过他对舟曲县当地的民俗、音乐、舞蹈等介绍,使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文试就舟曲藏族民俗舞蹈多地舞及其表现形式略作探讨。
  1、舟曲县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西与迭部县及四川省交界,东、南、北均和武都地区相邻,两(河口)郎(木寺)公路通过境内。?譹?訛全县辖22个乡:曲瓦乡、巴藏乡、立节乡、大峪乡、憨班乡、峰迭乡、坪定乡、城关乡、江盘乡、弓子石乡、中牌乡、南峪乡、大川乡、三角坪乡、池干乡、巴楞乡、武坪乡、插岗乡、拱坝乡、大年乡、铁坝乡、博峪乡。” ?譺?訛“藏族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支流拱坝河流域的大年、铁坝、拱坝、插岗、武坪等乡,博峪、八楞和三角坪三乡也居住有较多的藏族,在白龙江谷地两岸的南峪、丰迭、憨板、立节、除瓦等乡也都有藏族居住。?譻?訛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2%,藏族占31%,210个行政村,有11.6万人民生活在29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譼?訛
  2、舟曲藏族民俗舞蹈种类
  舟曲县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七个辖县之一。在当地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喜庆佳节、婚嫁喜事、生产劳动,还是佛事活动,都把舞蹈作为鼓舞精神、增进团结、表达感情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舞蹈。主要有“卓”、“多地”、《玛谐多地》、《萨热多地》、《竹马多地》、《贡边多地》、“则柔”、“羌姆”、《池哥昼》、《白马果卓》等。
  多地舞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多地”主要流传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及迭部一带,这里保留着许多藏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多地就是其中之一。《玛谐多地》,也称《莫合西尔》,是男子舞蹈,流传于舟曲县境内,是节日期间的压台节目。《萨热多地》,又称《羌拉》,俗称《马铃舞》,流传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迭部、卓尼一带,是表现古代脚户生活的男子舞蹈。《竹马多地》,俗称《猴子舞》,主要流传在高山林区的舟曲县南岭乡骡地坪队,系男子舞蹈。《贡边多地》,又称“采花节”,是流传在舟曲县博峪乡的传统舞蹈。《格班多地》,也叫“乐乐舞,汉称“丰收舞”,流传于舟曲县的巴楞乡、武坪乡、三角坪乡的藏族村寨。
  3、多地舞的表现形式及服饰风格特点
  3.1多地舞的表现形式
  多地舞表演时,舞者围圆圈而舞,上身前俯后仰,随舞步的挪动前后大幅度摆动,如同“迎风摆柳”。舞蹈由一人领唱领舞,手拿马铃击打节奏,另有鼓、镲伴奏。开始一拍换一次脚,快时单脚起双脚落,由慢、稳、沉到快、稳、跃,快到极限,场内气氛热烈沸腾;又突然转慢,恢复到“迎风摆柳”的慢、稳、沉的对比效果上,如此反复循环,动律独特,声调优美。一般由长者主持,老艺人祝词,歌首领唱,舞首领舞,众人齐唱欢舞。
  3.1.1《玛谐多地》
  《玛谐多地》系男子舞蹈,流传于舟曲县境内,是节日期间的压台节目。舞蹈开始,长者祝词,为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勇士们祭祀,然后舞者手拿长刀、棍棒,有的还在刀尖、棍棒上挑上点燃的羊头、腊肉,踏着鼓、镲的节奏出场,双腿呈大八字步半蹲,背朝观众,面朝高山峻岭,嘴里高喊,双手举起落下,别具特色。舞蹈结束时,舞者冲向村头峡谷,将点燃的肉食扔进沟里,此时动作大步跳窜,达到高潮。
  3.1.2《萨热多地》
  《萨热多地》流传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迭部、卓尼一带,是表现古代脚户生活的男子舞蹈。山区人民为了交换和运输需要,经常有马帮、驮队来往于此间,趁歇息之际卸下骡马脖子上的串串马铃,翩翩起舞,尽情欢乐,以驱散旅途中的困倦和疲乏,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舞蹈,并传承发展至今。
  3.1.3《竹马多地》
  《竹马多地》主要流传在高山林区的舟曲县南岭乡骡地坪队,系男子舞蹈。舞蹈中,青年小伙子们在采伐期间摹拟猴子的动态,手操棍棒跳上跳下,活泼机灵、幽默、滑稽。
  3.1.4《贡边多地》
  《贡边多地》是流传在舟曲县博峪乡的传统舞蹈。该舞蹈形式独特,富有浓烈的林区风貌,舞蹈语汇稳健优美,肃穆庄重,舞蹈以横挪步悠摆、双膝半蹲为主要动律。舞者联臂拉手,动作整齐划一,虽然简单,但各村均有专用舞步,集中在舞场上表演,显得丰富多彩。
  3.1.5《格班多地》
  《格班多地》流传于舟曲县的巴楞乡、武坪乡、三角坪乡的藏族村寨。舞蹈语汇简单淳朴,稳重矫健。舞步主要是挪步半蹲,挪一步跺一下,一蹲即起,以脚掌碾转拍地,身体动作自然协调。尤其是带有弹性柔韧的膝盖伸屈,婀娜多姿的左右晃荡,配以特殊的服饰,有一种古朴的原始之美。舞队站成一横排、面相对站两排和圆圈、半圆型为多。围圆而舞时,要以逆时针方向向右移动。
  3.2多地舞的服饰风格特点


  女舞者服饰:跳《贡边多地》时,将长发编成尽可能多的细辫,每个辫稍处用黑绒线续编至腰下,然后使其散开下垂及脚腕,再向上挽,掖进腰带里;将多块青布头帕层层叠起顶在头上,用约三指宽的织锦彩带箍起;把采来的鲜花插在头上;将珍藏的彩色衣服一件件套穿在身(每一件都要露出一些),然后穿肚兜,最外面套一件宽袖衣;头戴胸挂的首饰,也是尽其所有;红绿绸裤、织锦腰带、洁白的“缠子”(裹腿)、绣花鞋等亦是随其所好。跳《格班多地》时,编碎辫方法与《贡边多地》相同,不同之处是头巾用33厘米宽、2米长的黑布巾缠头,身穿宽大襟上衣后,再穿上织锦肚兜,外套坎肩。胸挂直径约33厘米的银盘,裤、裙、鞋按节日盛装自便,颜色自选,但忌用黄色。
  头饰:左侧的圆形凸出物代表太阳;右侧的圆形凸出物代表月亮。
  耳饰:成人与未成人佩戴的样式不同。这是区别成人与未成人的标志。
  辫子:成人与未成人也有区别。未成人头上盘一根,下面垂吊一根,头上七彩线代表彩虹。未成年人戴一根,结婚时戴两根。
  扣子:衣领中间系的扣子,既有扣子的用途,又是一种装饰品、工艺品。
  针线包:佩戴于胸前,便于使用。
  象牙:出门下地干活时,防止蚊虫叮咬。
  腰带:由于地处高山阴湿地区,所以腰带用纯羊毛织的,主要起护身作用。
  手绢:既是一种装饰品,又是用来随身携带擦手擦汗的工具。
  大襟衣服、灯笼裤:以前较为肥大,没有腰身,现在经过改动后变得合体随身,但在样式上几乎没有改动。
  鞋:藏语叫“料子鞋”,浓缩了鸟和雄鹰的身影。妇女穿上后,就好像孔雀、凤凰。
  男舞者服饰:戴礼帽,穿高领大襟长袍(上襟镶宽边)、便裤、藏靴,扎腰带后,将袍下摆掖进腰带里。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舟曲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仍保留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了许多现代文化的元素。如春节时各乡举办的文艺汇演中,不仅有几千年流传于当地的多地舞,还有当今流行的迪斯科,整个演出无不透露着多元文化在这片沃土上的汇集。多地舞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深受当地藏族人民的喜爱,就文化价值来看,它是茶马古道和藏族传统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是研究藏羌文化起源、发展的有力证据,是舟曲人民凝聚力的体现,也是解讀藏族人民审美心理的最重要依据。目前的留存状况比较乐观,但其保护、传承仍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部门、传承艺人们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兰心大戏院,英文名Lyceum Theatre,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剧场之一,同时又是西方侨民于上海成立的A.D.C.剧团(Amateur Dramatic Club of Shanghai)主要演出场所。兰心大戏院与上海A.D.C.剧团属同一董事会管理,先后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兰心大戏院建于1867年,1871年因失火付之一炬;第二代兰心大戏院复建于1873年,1929年出售更名;第三代兰心大戏院于1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人被学校派遣到美国学习。到达美国后,原本以为离公共艺术发源地越来越近,会看得越来越清楚。但通过本人与部分美国艺术家深入交谈,以及对美国大多数大学艺术专业教育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大学基本没有公共艺术专业,因此非常失望。然而,美国公共艺术现状并非如此,本人到美国各地参观了很多公共艺术现场和展览,一个意外的现象是:美国拥有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普遍的特点是:(1)观念奇特;(2
期刊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阶段性教学理念的应用实践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了解了阶段性教学特征,声乐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声乐阶段性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困难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主动对声乐教学阶段性理念进行感悟,能主动进行理念的实践。文章主要对声乐阶段性教学理念的应用及实践的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声乐阶段性教学理念的内涵,然后对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声乐阶段性教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虽然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在诠释同一个声乐作品时,二者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有效配合来真正展现出声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所以在进行声乐演唱时不能够单一地强调某一方面的表演而忽略另一种表演,要充分发挥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优点,将歌声与琴声完美融为一体。本文通过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关系、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实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相互配合三个方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本身来源于民间,以继承中国多元化艺术发展而来,借鉴西方歌唱方法为我所用,丰富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文学底蕴,从而形成现今声情并茂的演唱艺术,深刻总结“教与学”的关键所在,志在弘扬民族声乐艺术瑰宝。  【关键词】民族声乐;继承;借鉴学习;弘扬  中国民族声乐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声乐给予高度的重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对教师综合素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学前教育而言,社会教育机构有必要积极培养和输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才,以提高教学综合能力,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学前教育事业中。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对声乐课程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因其是培养和提升教师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
期刊
初中毕业生考入中等职业院校以后,幼师专业是最受其欢迎的专业之一,而且经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参加高考,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后,对学生未来就业具有积极的帮助。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幼师这个职业具有独特的魅力,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幼师岗位对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师众多专业技能中,音乐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对激发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中职教育学校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能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美术教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 如何有效利用美术教具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师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根据教学实际,总结美术教具的种类,概括美术教具的作用,论述几种美术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希望对美术教学工作者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教具;小学美术;多媒体  1 前言  为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有效应用教具,笔者曾通过观察及谈话等形式
期刊
【摘要】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推动教学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增强美术课的观赏性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多媒体  1 前言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
期刊
【摘要】在小學美术课堂教学中,综合材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关键部分,利用综合材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使学生通过材料学习了解传统中华文化与民间工艺,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小学美术课堂中所运用的综合材料进行分析,尤其是其创新应用方面做出深入分析。  【关键词】综合材料;小学美术;创新能力  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概述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件,但是因为中高考对其不重视,许多小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