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好的教科书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一本好的教科书是老师们的好帮手。教师应利用教材优势,优化教学流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
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学习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图书馆、文化环境等等,教师应针对资源来源的不同,有选择地利用。
1.凭借语文教材。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在课改中,教材仍是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但是,教师应该拓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
新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内容注意整合。如第二册围绕专题组织内容,第一组围绕“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这一组的学习,学生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可以从课外寻找大量的教育资源,如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曲赋、歌曲等,学生在读读背背中,领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激起了对春天浓厚的兴趣。课后我发动他们自己找找有关春天的资料。为此,我们班特别开展了一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的队会,用学生搜集到春天的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春天”的会场,在会上学生们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学生们的创造欲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刻被唤醒,创造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为了使学生对单调枯燥的生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把生字编成了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句子、儿歌或故事。例如,《雨点儿》我把12个生字编成儿歌、句子“黑夜中,朝天望,太空中,点点亮,”“数不清的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等;也可把12个生字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蓝猫”给学生写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你的好朋友蓝猫,前几天,我去太空旅游了一次,那里太好玩了。数不清的星星飘在半空中,我问他们:“你们叫什么?”他们没有回答,只是对我点点头,你认识它们吗?请你写信告诉我,好吗?
谢谢你!
你的好朋友:蓝猫
2.凭借实践活动。学生们语文知识和能力不只来自于书本教学中,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中阅读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为了激起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师就可利用多种实践活动。
学生刚入学时,为了摸清学前掌握古诗的情况,就举行了第一阶段“我爱读诗”比赛活动:会上学生们把在幼儿园或从书本中学到的诗展示给大家。虽然同学们知道的不多,但这次“热身赛”激起了学生学古诗的浓厚兴趣。
通过第一阶段的比赛,每天早读、自习时学生都会自觉地读起来。为此,我又举行了第二阶段“我爱读诗”的活动,活动中平均每位学生会背八九首。好的学生掌握了二十首左右。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热身赛,那么第二阶段就把读诗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3.凭借教师的多元角色特点。在学校,有的教师可能同时教几门课程,我在学校就不只是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着写字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我们要利用这种多元角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各个方面得到延伸。
在写字课上,我不仅使学生了解第一笔如何运笔,收笔及字的间架结构等知识,同时还给学生讲解一些汉字的演变历史,在汉字中蕴藏着的历史典故及做人的道理,这样的熏陶使学生写好一笔字,同时使学生从文字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二、社区资源的利用
“关心社会”是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引导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从了解和关注社区开始,社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社区文化艺术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社区文化艺术环境(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对于社区语文资源的利用,主要让学生语文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1、联系生活学语文。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例如,清明节时,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在去的途中,向学生介绍本地风土人情,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参观烈士陵园时,学生知道了很多有关革命烈士英雄的故事。又如带领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作为绿色景观,每天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到公园,听着哗哗的水声,看着绿绿的草坪,美丽的花卉,闻着清新的空气,学生们兴奋不己,思绪也随着飘向了远方。
2、服务社区用语文。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区服务,如当读报员,为身边的小朋友、老人读书报,上街纠正身边的错别字……使学生充分地读书交流,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当小主人的责任感。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家庭交往、学生学习习惯等,那么怎样利用家庭语文课程资源?
1.在关爱中利用语文资源。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就是亲情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第二册《识字》,学习了课文中的三字经后,我拓展教材,把传统的三字经“看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等故事讲给学生听,听后他们很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动。有的学生回家后,当晚就给爸爸妈妈暖被子,并且在日记中写:“平常都是妈妈给我暖被子。今天,我来给妈妈暖被子,被子里很冷;可想想黄香,我就不怕冷了。”家庭的温情就是在爱的相互中得到了升华,而这种爱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2.在交往中利用语文资源。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潜能,语言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语文具有工具性,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交际中能得到表现。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
学校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学习用书、教师教学用书、图书馆、文化环境等等,教师应针对资源来源的不同,有选择地利用。
1.凭借语文教材。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在课改中,教材仍是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但是,教师应该拓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
新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内容注意整合。如第二册围绕专题组织内容,第一组围绕“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这一组的学习,学生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可以从课外寻找大量的教育资源,如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曲赋、歌曲等,学生在读读背背中,领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激起了对春天浓厚的兴趣。课后我发动他们自己找找有关春天的资料。为此,我们班特别开展了一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的队会,用学生搜集到春天的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春天”的会场,在会上学生们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学生们的创造欲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刻被唤醒,创造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为了使学生对单调枯燥的生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把生字编成了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句子、儿歌或故事。例如,《雨点儿》我把12个生字编成儿歌、句子“黑夜中,朝天望,太空中,点点亮,”“数不清的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等;也可把12个生字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蓝猫”给学生写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你的好朋友蓝猫,前几天,我去太空旅游了一次,那里太好玩了。数不清的星星飘在半空中,我问他们:“你们叫什么?”他们没有回答,只是对我点点头,你认识它们吗?请你写信告诉我,好吗?
谢谢你!
你的好朋友:蓝猫
2.凭借实践活动。学生们语文知识和能力不只来自于书本教学中,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中阅读背诵优秀诗文50篇。为了激起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师就可利用多种实践活动。
学生刚入学时,为了摸清学前掌握古诗的情况,就举行了第一阶段“我爱读诗”比赛活动:会上学生们把在幼儿园或从书本中学到的诗展示给大家。虽然同学们知道的不多,但这次“热身赛”激起了学生学古诗的浓厚兴趣。
通过第一阶段的比赛,每天早读、自习时学生都会自觉地读起来。为此,我又举行了第二阶段“我爱读诗”的活动,活动中平均每位学生会背八九首。好的学生掌握了二十首左右。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热身赛,那么第二阶段就把读诗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3.凭借教师的多元角色特点。在学校,有的教师可能同时教几门课程,我在学校就不只是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着写字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我们要利用这种多元角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各个方面得到延伸。
在写字课上,我不仅使学生了解第一笔如何运笔,收笔及字的间架结构等知识,同时还给学生讲解一些汉字的演变历史,在汉字中蕴藏着的历史典故及做人的道理,这样的熏陶使学生写好一笔字,同时使学生从文字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二、社区资源的利用
“关心社会”是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引导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从了解和关注社区开始,社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社区文化艺术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社区文化艺术环境(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对于社区语文资源的利用,主要让学生语文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1、联系生活学语文。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例如,清明节时,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在去的途中,向学生介绍本地风土人情,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参观烈士陵园时,学生知道了很多有关革命烈士英雄的故事。又如带领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作为绿色景观,每天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到公园,听着哗哗的水声,看着绿绿的草坪,美丽的花卉,闻着清新的空气,学生们兴奋不己,思绪也随着飘向了远方。
2、服务社区用语文。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区服务,如当读报员,为身边的小朋友、老人读书报,上街纠正身边的错别字……使学生充分地读书交流,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当小主人的责任感。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家庭交往、学生学习习惯等,那么怎样利用家庭语文课程资源?
1.在关爱中利用语文资源。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就是亲情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第二册《识字》,学习了课文中的三字经后,我拓展教材,把传统的三字经“看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等故事讲给学生听,听后他们很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动。有的学生回家后,当晚就给爸爸妈妈暖被子,并且在日记中写:“平常都是妈妈给我暖被子。今天,我来给妈妈暖被子,被子里很冷;可想想黄香,我就不怕冷了。”家庭的温情就是在爱的相互中得到了升华,而这种爱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2.在交往中利用语文资源。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潜能,语言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语文具有工具性,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交际中能得到表现。
语文课程资源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个有心人,去努力开发,就能时时处处利用它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