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2年8月13日凌晨,在“伦敦碗”举行的奥运会闭幕式上,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女子帆船冠军徐莉佳穿着红色的西服,扎着颈巾高举国旗入场。
在伦敦奥帆赛上,力压东道主及欧洲各路名将而勇夺冠军的徐莉佳,实现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性突破。徐莉佳的奋斗之路完美诠释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人物故事
徐莉佳10岁从上海长宁区体校游泳队改项学OP级帆船,师从张静教练。有先天缺陷的她一只眼睛视物困难,一个耳朵则几近失聪,需要“头碰头”般的交流才能听清。
12岁时,她参加外海训练遭遇暴风雨,皮艇被打翻后她在波涛中挣扎了2个多小时,才安全上岸。年仅15岁便已经战功赫赫,连续两年夺取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的女子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她又被查出患有肿瘤,不得不放弃参赛而进行手术治疗。万幸的是因为治疗及时,她保住了自己的左腿。
北京奥运会时,她曾获得一枚铜牌。经过新的奥运周期不懈苦练,她终于成为有力的金牌争夺人选,并在比赛中以较大优势夺冠,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奥运空白。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她以35分的净得分夺取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赛冠军,为中国队夺得第31金。2012年8月13日,徐莉佳成为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
成长历程
什么事情都有个慢慢成长的过程,徐莉佳和帆船也绝非一见钟情。当年在少体校练游泳的徐莉佳被张静教练选入了帆船队,“爸爸妈妈说去练练也挺好的,我就来了。当时还把帆船当作了帆板,在电视上见过帆板啊冲浪啊,觉得还挺时髦的,结果入队一看才知道是两码事。”
1997年6月27日,徐莉佳还清楚地记得这是自己到帆船队报到的日子。半年后,随队来到海南岛,徐莉佳第一次接触到了大海。“前半年在淀山湖练的时候,都是一条船两个人,我们新人都是有‘师傅’带的,想想这次真的下海,肯定师傅还在的,没想到,居然让我们单独出海,这下可狼狈了,又是断了缆又是扯掉帆,紧张得把器材都给弄坏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当年张静的手下有20来个孩子,但如今惟有徐莉佳练出了名堂。上海人习惯用“要”来形容一个人“有进取心、认真、能吃苦耐劳”,而张静一开口就这样评价:“这孩子,特别要。”由于出身普通的工人家庭,身体条件又并不出众,年少的徐莉佳异常刻苦。只练了3年,她的成绩就突飞猛进,一举在2001年、2002年两届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中获得冠军。2003年,按照国际帆船、帆板协会的规定,超过15岁的选手必须由OP级帆船改练大级别项目。这样,徐莉佳依依不舍地离开张教练,转投到了张静的先生刘小马的麾下。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用在徐莉佳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因为很难想象,这位年轻的世界冠军当初只是个身体有些小缺陷的丫头。她能进帆船队,颇有些因祸得福的意思。
从青涩菜鸟成长为世界级水准的选手,徐莉佳这两年来成长神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给小徐的成长提供了最佳条件,原来帆船队一年训练10个月、比赛只有1个月的状况完全得到了翻天改变,短短半年,徐莉佳在欧美参加了9项赛事。“以前参赛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比赛。比赛里学问太多了,比如怎么吃。以前总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打一轮比赛就累得半死,外国选手打两轮、三轮还那么精神,多打了比赛才知道,就是要给自己补充能量,一轮打完就得立即补充水分和果类食物,得抓紧时间多吃一些。”
半年奔波参赛抵得上平常两三年训练,徐莉佳“累却快乐着”,“我这才是万里长途的第一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首创辉煌
2006年8月6日晚23时,为中国帆船运动拿下首个奥运级别世界冠军的徐莉佳和教练以及其他队员载誉回京,他们在机场受到了中心领导的热烈欢迎。年仅18岁的上海姑娘徐莉佳夺得2006年世界帆船帆板激光级锦标赛女子组冠军,这是中国夺得首个奥运项目的帆船世界冠军。
徐莉佳曾经在2001年和2002年的OP级帆船(非奥运项目)世锦赛上两次夺冠,在去年的VOLVO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徐莉佳夺得了亚军。今年的激光级世锦赛在美国加州马里纳德尔雷举行,徐莉佳在比赛中优势明显,12轮比赛积42分,提前一轮夺得冠军。
徐莉佳原先从事的是欧洲级,改练激光级仅八个月,却在首次参加世锦赛就给大家带来惊喜,将卫冕冠军、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选手雷莉、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选手塔尼克里菲、欧洲冠军范阿克尔统统甩在了身后,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冠军。“我自己感觉很兴奋,也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徐莉佳笑着说,不过说起比赛来,她就变得谦虚得很,她说:“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激光级的世锦赛,所以我们赛前的目标仅仅是去学习,没有想到过会拿冠军。去的时候其实是很轻松的,因为人家都是世界名将,而我还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大赛,所以我就是一身轻松地去了,不过我并不畏惧和对手进行较量,不畏惧和她们进行战斗,我也感觉到自己这几个月里进步蛮大的。”
艰辛历程
很多人都觉得帆船帆板是一个带着点浪漫的项目,蓝天碧海,小船飘在其中,很多摄影记者都喜欢这样美丽的画面。可是,长年累月在海上待着,浪漫的感觉早就被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所取代。很多人有过晕船的经历,看水看时间长了,谁都会晕,更别说每天对着同一片水域,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了。
练帆船帆板的姑娘身材修长,令人羡慕,可是她们的皮肤却早早被海水、紫外线和风浪“袭击”,脸上都带着一点“高原红”,一般的防晒霜根本不起作用,50倍、60倍的防晒霜对于她们来说都是小意思,而且要涂厚厚一层,所以,在镜头里看到的姑娘皮肤都“白”得吓人。殷剑开玩笑说,这样的照射把细菌都杀死了,皮肤绝对健康。防晒霜几乎成了姑娘们最大的支出项目。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远离人群和城市,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承受着无边的寂寞。
虽然艰苦,但是她们却那样热爱生活,长期远离城市并没有让她们封闭,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写日记、看书,不断充实自己。为了自己喜爱的船,喜爱的海,所有的一切,她们用心去享受。为了备战奥运会,她们已经很久没能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了,哪怕是过年。
创造历史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中国队的徐莉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比赛中,获得女子激光镭迪尔级冠军。徐莉佳一路领先以30分19秒率先撞线,她以35分的净得分夺取该项目金牌。这是中国队首次夺取镭迪尔级的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第31枚金牌。徐莉佳的胜利是继殷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帆板RS-X级冠军后,中国获得的第二枚帆船帆板金牌。
在过去多次奥运会的历史上,中国队仅仅夺取了两枚帆船帆板项目的奖牌。而即使整个亚洲选手,也只夺取了四枚奖牌,金牌数是0。多年来,帆船帆板项目一直呈现欧美选手垄断的格局,这梦寐以求的突破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中国人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徐莉佳书写了新历史,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几年之后中国帆船队将更加强大!
从张宁到徐莉佳,连续两届闭幕女旗手谱写的感人故事,也正是中国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真实写照。在奥运闭幕式欢乐的海洋中,每一位为梦想默默努力的健儿们,都值得受到来自全世界观众们的最高顶礼与尊崇。
(编辑 李天骄)
在伦敦奥帆赛上,力压东道主及欧洲各路名将而勇夺冠军的徐莉佳,实现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性突破。徐莉佳的奋斗之路完美诠释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人物故事
徐莉佳10岁从上海长宁区体校游泳队改项学OP级帆船,师从张静教练。有先天缺陷的她一只眼睛视物困难,一个耳朵则几近失聪,需要“头碰头”般的交流才能听清。
12岁时,她参加外海训练遭遇暴风雨,皮艇被打翻后她在波涛中挣扎了2个多小时,才安全上岸。年仅15岁便已经战功赫赫,连续两年夺取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的女子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她又被查出患有肿瘤,不得不放弃参赛而进行手术治疗。万幸的是因为治疗及时,她保住了自己的左腿。
北京奥运会时,她曾获得一枚铜牌。经过新的奥运周期不懈苦练,她终于成为有力的金牌争夺人选,并在比赛中以较大优势夺冠,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奥运空白。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她以35分的净得分夺取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赛冠军,为中国队夺得第31金。2012年8月13日,徐莉佳成为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
成长历程
什么事情都有个慢慢成长的过程,徐莉佳和帆船也绝非一见钟情。当年在少体校练游泳的徐莉佳被张静教练选入了帆船队,“爸爸妈妈说去练练也挺好的,我就来了。当时还把帆船当作了帆板,在电视上见过帆板啊冲浪啊,觉得还挺时髦的,结果入队一看才知道是两码事。”
1997年6月27日,徐莉佳还清楚地记得这是自己到帆船队报到的日子。半年后,随队来到海南岛,徐莉佳第一次接触到了大海。“前半年在淀山湖练的时候,都是一条船两个人,我们新人都是有‘师傅’带的,想想这次真的下海,肯定师傅还在的,没想到,居然让我们单独出海,这下可狼狈了,又是断了缆又是扯掉帆,紧张得把器材都给弄坏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当年张静的手下有20来个孩子,但如今惟有徐莉佳练出了名堂。上海人习惯用“要”来形容一个人“有进取心、认真、能吃苦耐劳”,而张静一开口就这样评价:“这孩子,特别要。”由于出身普通的工人家庭,身体条件又并不出众,年少的徐莉佳异常刻苦。只练了3年,她的成绩就突飞猛进,一举在2001年、2002年两届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中获得冠军。2003年,按照国际帆船、帆板协会的规定,超过15岁的选手必须由OP级帆船改练大级别项目。这样,徐莉佳依依不舍地离开张教练,转投到了张静的先生刘小马的麾下。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用在徐莉佳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因为很难想象,这位年轻的世界冠军当初只是个身体有些小缺陷的丫头。她能进帆船队,颇有些因祸得福的意思。
从青涩菜鸟成长为世界级水准的选手,徐莉佳这两年来成长神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给小徐的成长提供了最佳条件,原来帆船队一年训练10个月、比赛只有1个月的状况完全得到了翻天改变,短短半年,徐莉佳在欧美参加了9项赛事。“以前参赛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比赛。比赛里学问太多了,比如怎么吃。以前总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打一轮比赛就累得半死,外国选手打两轮、三轮还那么精神,多打了比赛才知道,就是要给自己补充能量,一轮打完就得立即补充水分和果类食物,得抓紧时间多吃一些。”
半年奔波参赛抵得上平常两三年训练,徐莉佳“累却快乐着”,“我这才是万里长途的第一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首创辉煌
2006年8月6日晚23时,为中国帆船运动拿下首个奥运级别世界冠军的徐莉佳和教练以及其他队员载誉回京,他们在机场受到了中心领导的热烈欢迎。年仅18岁的上海姑娘徐莉佳夺得2006年世界帆船帆板激光级锦标赛女子组冠军,这是中国夺得首个奥运项目的帆船世界冠军。
徐莉佳曾经在2001年和2002年的OP级帆船(非奥运项目)世锦赛上两次夺冠,在去年的VOLVO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徐莉佳夺得了亚军。今年的激光级世锦赛在美国加州马里纳德尔雷举行,徐莉佳在比赛中优势明显,12轮比赛积42分,提前一轮夺得冠军。
徐莉佳原先从事的是欧洲级,改练激光级仅八个月,却在首次参加世锦赛就给大家带来惊喜,将卫冕冠军、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选手雷莉、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选手塔尼克里菲、欧洲冠军范阿克尔统统甩在了身后,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冠军。“我自己感觉很兴奋,也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徐莉佳笑着说,不过说起比赛来,她就变得谦虚得很,她说:“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激光级的世锦赛,所以我们赛前的目标仅仅是去学习,没有想到过会拿冠军。去的时候其实是很轻松的,因为人家都是世界名将,而我还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大赛,所以我就是一身轻松地去了,不过我并不畏惧和对手进行较量,不畏惧和她们进行战斗,我也感觉到自己这几个月里进步蛮大的。”
艰辛历程
很多人都觉得帆船帆板是一个带着点浪漫的项目,蓝天碧海,小船飘在其中,很多摄影记者都喜欢这样美丽的画面。可是,长年累月在海上待着,浪漫的感觉早就被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所取代。很多人有过晕船的经历,看水看时间长了,谁都会晕,更别说每天对着同一片水域,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了。
练帆船帆板的姑娘身材修长,令人羡慕,可是她们的皮肤却早早被海水、紫外线和风浪“袭击”,脸上都带着一点“高原红”,一般的防晒霜根本不起作用,50倍、60倍的防晒霜对于她们来说都是小意思,而且要涂厚厚一层,所以,在镜头里看到的姑娘皮肤都“白”得吓人。殷剑开玩笑说,这样的照射把细菌都杀死了,皮肤绝对健康。防晒霜几乎成了姑娘们最大的支出项目。在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月,远离人群和城市,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承受着无边的寂寞。
虽然艰苦,但是她们却那样热爱生活,长期远离城市并没有让她们封闭,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写日记、看书,不断充实自己。为了自己喜爱的船,喜爱的海,所有的一切,她们用心去享受。为了备战奥运会,她们已经很久没能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了,哪怕是过年。
创造历史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中国队的徐莉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比赛中,获得女子激光镭迪尔级冠军。徐莉佳一路领先以30分19秒率先撞线,她以35分的净得分夺取该项目金牌。这是中国队首次夺取镭迪尔级的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第31枚金牌。徐莉佳的胜利是继殷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帆板RS-X级冠军后,中国获得的第二枚帆船帆板金牌。
在过去多次奥运会的历史上,中国队仅仅夺取了两枚帆船帆板项目的奖牌。而即使整个亚洲选手,也只夺取了四枚奖牌,金牌数是0。多年来,帆船帆板项目一直呈现欧美选手垄断的格局,这梦寐以求的突破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中国人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徐莉佳书写了新历史,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这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几年之后中国帆船队将更加强大!
从张宁到徐莉佳,连续两届闭幕女旗手谱写的感人故事,也正是中国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真实写照。在奥运闭幕式欢乐的海洋中,每一位为梦想默默努力的健儿们,都值得受到来自全世界观众们的最高顶礼与尊崇。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