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化氮化硼催化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英文)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39831983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烯是最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目前其工业来源主要来自于烃类的水蒸汽裂解过程.该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高温均相裂解过程,温度(>800℃)高,能耗大,碳排放严重.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属于放热反应,反应温度低,速率快,无积碳等限制,是一条更富有竞争力的工艺路线.然而,常用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容易导致乙烯深度氧化,从而降低了乙烯选择性.纳米碳材料在烃类氧化脱氢反应中展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但容易被氧化,难以用于反应温度高的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本文报道了羟基化的氮化硼(BNOH)可高效催化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氮化硼边沿羟基官能团脱氢生成了动态活性位,从而引发了乙烷的脱氢反应.BNOH对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显示出高选择性.当乙烷转化率在11%,乙烯选择性可高达95%;当乙烷转化率增加到40%,乙烯选择性保持在90%.重要的是,当乙烷转化率超过60%时,BNOH仍然可保持80%的乙烯选择性以及50%的乙烯收率.这些性能指标与现有工业乙烷水蒸气裂解过程运行性能相当.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BNOH催化剂能够实现高达9.1gC2H4gcat-1h-1的时空收率.经过200 h的氧化脱氢反应测试,BNOH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基本恒定,表明其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反应前后BNOH催化剂的物相没有发生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证实,反应后BNOH催化剂的形貌和微观结构也没有明显改变.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显示,反应200 h后BNOH催化剂表面的氧含量仅从反应前的6.9 atom%微增到8.3 atom%.1H固体核磁共振谱测试显示,反应200 h后,BNOH催化剂上羟基含量无明显改变.结合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和同位素示踪实验,初步确定了BNOH催化剂上引发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活性中心.氮化硼边沿的氧官能团并不能引发乙烷的氧化脱氢反应,而羟基官能团才是氧化脱氢反应发生的活性位.在乙烷氧化脱氢条件下,分子氧脱除羟基官能团上的氢原子动态生成BNO·和HO2·活性位.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乙烷首先在BNO·或HO2·位活化生成乙基自由基,这些中间物进一步与气相氧物种发生反应脱氢生成乙烯.动力学测试结果也验证了上述实验和理论结果.
其他文献
通过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将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各种化学品和燃料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众多生物质基平台分子中,γ-戊内酯(γ-valerolactone,GVL)可作为一种可持续
一、过程探究  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兴趣与动机等各方面进行测试和考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因此,在入学初期,教师对学生分别进行了摸底测试和问卷调查,希望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①学生大多英语底子薄;②学生的层次划
蕈样肉芽肿(MF)是T淋巴细胞特别是T辅助细胞亚群起源的原发于皮肤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因尚不明确.以往的研究提示,遗传、感染或化学物品均可能是蕈样肉芽肿的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