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未必腿先老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一些即将或己经步入老年族的人说:“人老了,腿脚不利索了。”生活中也常见一些老年人走路不正常,诸如抬不起脚、打趔趄、腿软、站立不稳、步履维艰等。
  根据老年人出现的这些现象,多年来有一种广为流传并被许多人认可的说法“人老腿先老”,意思是说,人的衰老首先从腿开始。
  果真如此吗?请您读一读下面专家和读者的问答便知分晓。
  
  问:“人老腿先老”的说法科学吗?
  答:不科学。先让我给您讲讲我院急诊科近期遇到的三例老年人急症病例:第一例,一位老太太下台阶时,因未看清下面还有一阶,蹬空摔倒发生股骨头骨折。第二例,一位老先生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走路被绊倒,突发心梗猝死。第三例,一位退休多年的女医生在家中看电视时,突感头痛继之昏迷,CT确诊为脑出血。值得提出的是,这三位老人平时都无“腿老”现象。生活中常有并无“腿老”的老年人而突发意外(急症、猝死)事件者,此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这说明“腿老”不是身体先老的必然规律,换言之,即没有“腿老”身体也会有老化情况存在。事实证实,人老腿先老不是绝对的,起码可以这样说:人老并非腿先老。
  
  问:不少老年人确有“腿老”现象,此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说明什么?
  答:正常情况下,肌肉组织内的血液循环,能保证肌肉活动时养料和氧的充分供应,同时带走各种代谢废物,故肢体活动自如。但当供应肌肉血液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血管内腔狭窄时,則可导致供血量减少和代谢废物堆积,肌肉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老年人多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自然也包括在内),当走路时,小腿肌肉能量(养料)需求增多,耗氧量增大,代谢产物(废物)也增多。此时,小腿的血液循环则不能承担下肢的运输任务,于是便会出现“腿老”现象。由上所述可知,“腿老”现象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小腿的局部表现,而不是小腿单独老化的孤立现象。
  
  问:请谈谈比“腿老”出现更早的老化现象会有哪些表现?
  答:有人曾对有“腿老”现象的人群作健康体检,发现在这些人中各脏器大多存在程度不同的“老化”现象(或称生理性退行性改变)。有的在"腿老"出现前就已发展成为老年病,比如:心肌逐渐萎缩致收缩无力,心脏排血量减少,稍事活动便心慌气短、疲惫不堪,有力不从心之感;因全身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常患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气管黏膜萎缩,气管内膜纤毛运动减弱,吞食细菌和尘埃的能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和肺炎;胃肠蠕动减弱,食物排空慢,易出现腹胀、腹部不适和便秘,且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常有消化和营养不良。另因胃肠道生理性衰老,还可出现胃黏膜脱垂、消化道憩室等;胆囊变小,胆囊和胆管壁变厚,胆汁浓稠,易发生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多有骨质疏松,出现骨痛和驼背。骨骼还可发生增生性改变(骨表面出现小突起),在X光照片上看起来有点像骨头上长出的"刺",故又叫骨刺,有腰疼、膝关节痛或活动受限。男性常有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男女均可出现更年期症候群。用CT测量脑体积多数缩小,呈现脑萎縮,脑血流量也减少,记忆力减退。有轻重不一的白内障,视力下降。内耳也有老化现象,因而听力多不好。此外,还可有肾囊肿、肝囊肿、高脂血症、高黏稠血症、肾小动脉硬化(蛋白尿)、性功能减退和皮肤粗糙长"寿斑",等等。
  
  问:既然“人老腿先老”的说法不科学,为何能广为流传?
  答:人们之所以把“腿老”现象看作是老的开始,可能因为其它“老化”现象或老年病,有些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有的即使有症状,往往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看不出来,惟独“腿老”现象除本人能感觉到外,旁人也能看得清楚,于是就有了广为流传的“人老腿先老”这一传统说法。
  
  温情提醒
  千万不要被“人老腿先老”的说法迷惑,因为许多老年病可发生在“腿老”现象之前,单靠“腿老”现象判断是否衰老,不但不准确还往往会误事(可能把有病当成无病)。要善于从蛛丝马迹中捕捉老年病信息,才能真正做到防重于治、未雨绸缪,也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其他文献
分散式充电桩是充电服务设施的主体,由居民区和单位停车场的专用充电桩以及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的公共充电桩组成.现剖析不同类型充电桩在政府政策、电费
第四版WHO(2015)心脏肿瘤组织学分类(简称新版)与2004年第三版的内容比较变化不大。心脏原发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其中近90%为良性肿瘤,最多的是黏液瘤,约占所有心脏肿瘤的70%~8
患者女性,72岁。因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2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触血阴性。子宫扪及不清,盆腔内触及直径约20 cm的囊实性包块,固定,无触痛,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