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电力能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是当前能源系统中的重要角色,而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的智能电网越来越多,能源电力在总体电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能源电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将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化石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对于环境保护也有着一定积极意义。探究未来能源电力的发展趋势,对于电力事业和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探析
中图分类号:TS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197-01
全球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电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想要更好地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改善并调整能源结构是关键性措施,将化石能源使用的比重减少,朝着低碳方向迈进,所以要让能源革命提速。就终端的能源消费去看,必须加快使用电能代替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这种直接消费,不断提升电力能源在终端的能源中消费占比,进而不断提升电气化的水平。
一、电力工业新发展的契机
低碳的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给电力工作一个新型发展的契机。从整体情况去看,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依然会以持续增加的态势增长,经济增速带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电力能源的增长速度高于整体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在一些数据统计预测中,对于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有这样的分析,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不单有传统因素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有一种因素就是电能代替快慢程度,用电能代替煤炭,用电能代理石油能源,这是对电力消费进行拉动的新动力。从电力预测数据中可以看出,未来2020年,我国整个社会的总用电量高达8万亿kw·h;如果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用电能代替煤炭,那么总体的用电量将高达8.4万亿kw·h,还有可能更高。放眼于2050年,我国整体用电量将会比2020年还高出一倍的上下。未来发展,电力能源会是终端能源的消费主力,将来30年到40年中,在电能的所占比例方面,会逐渐增加到50%之上。长远角度去看,未来形成的能源互联网系统,中心则是智能电网,并且应该是多能互补的科技化能源体系。
二、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形势
(一)朝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向发展
未来发展中,去除一些大型水电和核电的发电电源外,很大一部分电源会变成“低密度”的电源,也就是单位装机容量下的发电量比较低。我国电能需求不断地在增长,为了能够满足增长需求,电力部门开始逐渐朝着使用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供电格局发展,这时电源总装机容量将会变得更大,大幅度地进行电源方面的投资。也就会在大型水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上使用更多的开发资金,促使其发挥出更多发电效益,将来要能保持对核发电较高利用率,保证7000h,水电确保少浪费水能或者尽量不浪费水能。但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式发电在年利用方面的小时数还不够高,不同种类的调峰电源已经使用的小时数也不够高,但是,能够看出可再生能源就我们国家电源结构的占比还是在不断地提升,煤电比例一直在下降,因此,对电量不足做补充以及调节、备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后对电能增加需求,这是煤电今后的主要作用,形成容量效益,这样其年使用小时数就会大大减少。
(二)跨大区的电网互联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拓展
针对我国电力消费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做具体调查,其顯现出这样的特点,其二者的分布并不是非常均衡,而且我国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不断增多,发电规模扩大,以不断增强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为基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出的电能资源的消纳市场不断拓展以及跨大区的电网互联增强,对于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有着积极意义。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水能的发电情况下,必然会大大增加电力系统中的总装机,这对于更好地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能源利用率、强化电网输送功能、优化配置功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推动下,必然会加快我国的配电网、超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对于电网方面的投资也会不断增大。
(三)增大的电力系统发展不确定性
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模,并提高其利用率,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电网互联的逐渐扩大。但也不仅限于此,还有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需求侧管理等等措施,可是这些措施之间存在一些竞争的利益,就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协调;这样在未来发展中,电力系统发展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重要影响因素有某一环节创新以及其成熟的程度,关键还是必须具有一个高效性系统集成能力,以此期望整个电力系统成为一个最优的整体。想要更好地适应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迅速发展,就必须推进电动汽车技术、储能技术的成熟,然后在大规模范围内使用新型电能。电动汽车的推广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储能电池问题,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一问题也影响到了电力系统中使用新型储能的大规模推广。因此必须加大力度研发新型电能储蓄,尽快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新型能源系统的形成需要不懈努力
新型能源系统的形成,也就是以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的形成,还需要相关人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在未来发展中,更应该重视智能电网的应用,建立出以保证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抑制、生态环境保护为具体目标,并能协调开发与输送多种能源,结合利用电热冷多种等多种利用方式,高效的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促使可再生能源大比例使用与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电网,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对于我国来说,就是艰巨的规划与发展任务。我们要借鉴欧洲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经验,比如德国,大电网大大促进了再生能源的发展。从已有现实去看,电网中的发电网和配电网融入了风能发电的比重不断增加时,就需要更大范围的大电网,对其进行配制,并消纳其产生的电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但是我国现阶段在能源电力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都有在消费,并且还应该继续扩大消纳范围,促进可再生能源电能水平的提高,提升其利用效率,着力研究新型的电能储蓄,进而突破蓄电技术发展瓶颈,促进能源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畅.关于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探索[J].科研,2016(11):00171-00171.
[2] 张军军.我国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及展望[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11):16-17.
[3] 杨波.国外新能源发电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方式对我国的启迪[J].科技视界,2016(8):24-25.
[关键词]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探析
中图分类号:TS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197-01
全球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电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想要更好地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改善并调整能源结构是关键性措施,将化石能源使用的比重减少,朝着低碳方向迈进,所以要让能源革命提速。就终端的能源消费去看,必须加快使用电能代替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这种直接消费,不断提升电力能源在终端的能源中消费占比,进而不断提升电气化的水平。
一、电力工业新发展的契机
低碳的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给电力工作一个新型发展的契机。从整体情况去看,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依然会以持续增加的态势增长,经济增速带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电力能源的增长速度高于整体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在一些数据统计预测中,对于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有这样的分析,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不单有传统因素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有一种因素就是电能代替快慢程度,用电能代替煤炭,用电能代理石油能源,这是对电力消费进行拉动的新动力。从电力预测数据中可以看出,未来2020年,我国整个社会的总用电量高达8万亿kw·h;如果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用电能代替煤炭,那么总体的用电量将高达8.4万亿kw·h,还有可能更高。放眼于2050年,我国整体用电量将会比2020年还高出一倍的上下。未来发展,电力能源会是终端能源的消费主力,将来30年到40年中,在电能的所占比例方面,会逐渐增加到50%之上。长远角度去看,未来形成的能源互联网系统,中心则是智能电网,并且应该是多能互补的科技化能源体系。
二、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形势
(一)朝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向发展
未来发展中,去除一些大型水电和核电的发电电源外,很大一部分电源会变成“低密度”的电源,也就是单位装机容量下的发电量比较低。我国电能需求不断地在增长,为了能够满足增长需求,电力部门开始逐渐朝着使用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供电格局发展,这时电源总装机容量将会变得更大,大幅度地进行电源方面的投资。也就会在大型水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上使用更多的开发资金,促使其发挥出更多发电效益,将来要能保持对核发电较高利用率,保证7000h,水电确保少浪费水能或者尽量不浪费水能。但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式发电在年利用方面的小时数还不够高,不同种类的调峰电源已经使用的小时数也不够高,但是,能够看出可再生能源就我们国家电源结构的占比还是在不断地提升,煤电比例一直在下降,因此,对电量不足做补充以及调节、备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后对电能增加需求,这是煤电今后的主要作用,形成容量效益,这样其年使用小时数就会大大减少。
(二)跨大区的电网互联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拓展
针对我国电力消费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做具体调查,其顯现出这样的特点,其二者的分布并不是非常均衡,而且我国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不断增多,发电规模扩大,以不断增强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为基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出的电能资源的消纳市场不断拓展以及跨大区的电网互联增强,对于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有着积极意义。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水能的发电情况下,必然会大大增加电力系统中的总装机,这对于更好地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能源利用率、强化电网输送功能、优化配置功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推动下,必然会加快我国的配电网、超高压电网、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对于电网方面的投资也会不断增大。
(三)增大的电力系统发展不确定性
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规模,并提高其利用率,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电网互联的逐渐扩大。但也不仅限于此,还有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需求侧管理等等措施,可是这些措施之间存在一些竞争的利益,就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协调;这样在未来发展中,电力系统发展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重要影响因素有某一环节创新以及其成熟的程度,关键还是必须具有一个高效性系统集成能力,以此期望整个电力系统成为一个最优的整体。想要更好地适应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迅速发展,就必须推进电动汽车技术、储能技术的成熟,然后在大规模范围内使用新型电能。电动汽车的推广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储能电池问题,其技术还不够成熟,这一问题也影响到了电力系统中使用新型储能的大规模推广。因此必须加大力度研发新型电能储蓄,尽快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四)新型能源系统的形成需要不懈努力
新型能源系统的形成,也就是以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的形成,还需要相关人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在未来发展中,更应该重视智能电网的应用,建立出以保证能源安全、气候变化抑制、生态环境保护为具体目标,并能协调开发与输送多种能源,结合利用电热冷多种等多种利用方式,高效的互动的能源互联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促使可再生能源大比例使用与开发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电网,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对于我国来说,就是艰巨的规划与发展任务。我们要借鉴欧洲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经验,比如德国,大电网大大促进了再生能源的发展。从已有现实去看,电网中的发电网和配电网融入了风能发电的比重不断增加时,就需要更大范围的大电网,对其进行配制,并消纳其产生的电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但是我国现阶段在能源电力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都有在消费,并且还应该继续扩大消纳范围,促进可再生能源电能水平的提高,提升其利用效率,着力研究新型的电能储蓄,进而突破蓄电技术发展瓶颈,促进能源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畅.关于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思路探索[J].科研,2016(11):00171-00171.
[2] 张军军.我国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及展望[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11):16-17.
[3] 杨波.国外新能源发电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方式对我国的启迪[J].科技视界,2016(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