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积累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语言积累”,积累不足,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感,更无法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不能真正学好语文。可以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才能有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语言积累不足会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做好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高效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语文积累的现状
  语言的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语言材料、语言范例和语言知识这几个方面。对于语言积累,也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包括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努力开拓新的语言积累的方式,积极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老师提倡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读书时要做读书笔记,特别是看到好词佳句时要摘抄下来,这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如此,当让学生写作文时,他们依旧感觉词语匮乏、头脑空白,不知从何下笔;当与人交谈时,也不能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情况,值得语文教师思考:在学生的语文积累方面花了很多工夫,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
  二、学生进行高效积累的建议
  (一)宏观把握,启发引领,广泛阅读,悄然积累
  有句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積薄发”“下笔如有神”。所以,老师应该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并且要广泛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鼓励“杂读”,这样才能吸取多种养分。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增强想象力;阅读科技类作品,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热情;阅读历史读物,学生可以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由进行阅读活动,不断增加阅读量。虽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但不是任由他们发展。许多小学生会看《乌龙院》《七龙珠》等口袋读物,或者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这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学生的自主选择要建立在老师科学、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如:面对低中段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既有文字,又有图画的作品,像童话、故事、科普作品等,并让这些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要推荐一些小说、传记作品、科普作品等,这些书的种类要有所不同,涉及面要广,数量要多,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的选择范围。
  (二)形象诵读,情趣品析,深化认识,丰富积累
  语文教学有很多基本方法,诵读就是其中一种。诵读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增加语文积累。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地诵读为“美读”,同时他认为,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在诵读时要动情,更要生情,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积累。例如《槐乡五月》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描写五月槐乡独特的景观、别致的风情,述说了爱花更爱人的丰富情感。阅读这篇文章,就像品味一杯茶,读得越深越有味,芬芳的花香与饭香融合在一起,心爱的人与优美的花形成了独特的趣味,同时还有暖暖的主与客的情味都体现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在讲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在朗读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白茫茫”“浸”“清香”“醇香”“浓香”“飘”等,这时也可以给学生展示槐花的图片、录像,使学生对槐乡产生热爱向往的感情。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心意,同时也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
  在品析中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并积累语言。学生要加强对好词佳句的鉴赏,深化自己的认识,深入体会内涵,最终学会将范文中的语句变为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主动去感受情感,增加理解和体验,接受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感受审美乐趣。”确实,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力求与作者形成共鸣,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增加对文章的感受力,语言的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三)轻松背诵,形象记忆
  背诵是积累语言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一提到背诵总是很有压力,因为老师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而不讲究方法,使学生对此具有抵触心理。学生对于形象的东西具有较强的记忆,他们对于事物的记忆往往包含着感性的记忆。老师可以从一篇文章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背诵,并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记忆方式。例如背诵《庐山的云雾》,老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些庐山云雾的图片,吸引学生,在欣赏美景时,再配上文章中的语言,增加画面感,加深记忆。背诵《雪儿》时,可以加入雪儿和作者的动作,或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来进行……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背诵,会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形象,也为语言文字赋予生命力。
  (四)说话练习,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合适的时机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话练 习,把在书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深化积累。如学习《荷花》这篇文章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然后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接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再与课文中的内容相结合,与同学一起交流,介绍荷花的姿态美、荷叶美等。在说话前最好列一个提纲,然后为大家介绍时多运用自己摘录的语句,学生在说话中也得到了语言的积累。通过复述,可以把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复述,如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让学生通过说话加深积累。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第四中学,江西 赣州 341100)  【摘要】一提到语文作文,无论是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是无比的头痛,但是这个困难每个学生都要克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整张试卷中占的分值比例也大,语文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不仅仅代表在语文学科一方面得到了提高,更多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以及知识运用得更加灵巧。单独讲作文可能会很枯燥乏味,应该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
【摘要】本研究拟在梳理近年来在日语学界对日语格助词“で”“に”“を”的语义及习得研究的研究特点与研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关于日语格助词“で”“に”“を”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为今后日语学界在研究格助词“で”“に”“を”的语义结构以及习得研究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得出在今后进行关于日语格助词“で”“に”“を”的习得研究上,可以使用多样性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收集大量的口语语料进行分析,并与书面语语料
【摘要】《鼎湖山听泉》是一篇颇有思想深度的散文,初三学生很难完全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把握文章深层次内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化身为作者,重点体会“我”的感受,并注重关键词的赏析,把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发掘出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含义。  【关键词】视角;鼎湖山听泉;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使用苏教版语文课本以来,初三的第一课始终是《鼎湖山听泉》,本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市场化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压力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想要为人立世,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传统经典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
【摘要】相对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前视频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交流活动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转课堂既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本文从翻转课堂应用优势入手,浅论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课堂情景创设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增添课堂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进行课程设计之时就应当考虑课堂的情景设立,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性格特点考虑情景创设的方法。语文学科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科,學生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汉字书写方法、成语运用方法、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方法等,丰富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应当思考高效的情景创设方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在轻松适
【摘要】九年级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的转折点,面临升学的选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复习不仅要有的放矢,更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全国各地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考试要求,各学科针对要求都会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关键词】实践;思考;中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九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关键节点,对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文赏析: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
【摘要】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各项素质的综合体现,可以有效地展示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然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热爱写作成了初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出发,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策略;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