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ao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微博的日益兴盛,微博已逐渐取代BBS、博客成为网络爆料的第一选择,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发酵并蔓延,微博正逐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场。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以及其带来的反思。
  【关键词】微博反腐 舆论传播 “表哥”事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反腐”一度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触发舆论、提供线索、推动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微博的日益兴盛,微博更成为网络爆料的第一选择,从陕西“表哥”杨达才到广东“房叔”蔡彬;从重庆“不雅视频”雷政富到“离婚承诺书”当事人单增德,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发酵并蔓延,微博正逐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场。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以及其带来的反思。
  一、“表哥”事件始末
  2012年8月26日凌晨3时许,陕西延安境内一辆卧铺客车在与一辆运送甲醇的大货车追尾碰撞后起火,造成36人罹难,仅3人逃生,现场极其惨烈。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处理事故现场面露微笑被新华社记者拍摄在新闻照片中,并发布在新华网上。
  8月26日16时35分,网友“@JadeCong”在翻看事故现场图片时被杨达才的笑容激怒,发出“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的微博,并附上了相关截图。
  该微博被大量转发,众多网民开始了人肉搜索。19时53分,网友“@百姓大于天”在微博爆料涉事官员为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2时29分,网友“@未庄”在微博上传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由此开启“扒表”热潮。随着杨达才众多佩戴手表的照片被扒出,被戏称为“表哥”,因此被网民怀疑有腐败嫌疑。在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舆论的压力下,2012年9月21日,杨达才被撤职。
  二、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
  微博相比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其突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其成为当前网络反腐主渠道。在“表哥”事件中,微博呈现了其特有的舆论传播特征。
  1、舆论焦点的偶发性
  “表哥”事件能够成为舆论焦点,始于一张新华社记者拍到的新闻图片,而图片原本所要反映的内容仅仅是“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情况。8月26日16时,微博网友@JadeCong在网易浏览新闻,偶然发现现场一个官员的表情有些奇怪,将图片放大后发现他在微笑。在处理如此重大的交通事故时面带微笑,这种强烈的反差激怒了这位网友,他随即截图并发表微博“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这条微博立刻引起网友的关注,并被大量评论和转发。
  民间鉴表专家@花总丢了金箍棒认为,杨达才“被选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有一个“由头”——“处理伤亡事故面带微笑激发了网友的愤怒,如果不是这个前提,事情不会发展得那么深、那么快。”
  2、线索链条的连贯性
  不同于其他微博热点的平面化逻辑和连贯性的缺失,微博的反腐调查像“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呈现了线索链条的连续性。
  在“表哥”事件中,从8月26日16时35分微博网友@JadeCong 在浏览网易新闻时发现线索,抛出一条愤怒的微博信息,该则消息不到4个小时被转发六千多次,之后众多网友开始对照片中微笑的杨达才进行人肉搜索,19时53分,网友“@百姓大于天”在微博爆料当事人身份,22时29分,网友“@未庄”在微博上传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由此人肉搜索开启“扒表”热潮,之后杨达才又被爆出在不同场合佩戴的手表,手表品牌以及市场估价。事情进展到这一阶段,微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接力赛,热点接踵而至,环环相扣,线索呈现连贯性。
  然而因为当事人迅速出面回应,事件线索此时发生了一个较大的转折。29日晚21时至22时,杨达才开通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与网友交谈并解释事故现场微笑表情和手表的问题。因其迅速的回应以及诚恳的答网民问赢得的网络赞誉,杨达才一度获得舆论的支持,“表哥”事件也渐渐偏离公众舆论场的中心。
  这个时候,新线索的进入,事件重新引起注意。8月30日凌晨起,民间知名鉴表专家“花总丢了金箍棒”接连发布杨达才的其他5块手表,并对新增的表估价超过20万元。杨达才陷入诚信危机。
  进入9月,随着“保钓”事件的升级,陕西省纪委对杨达才的调查经过和调查结果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事件进行到这里,线索已经断裂,然而一些传统媒体并没有放弃对后续新闻事件的调查,9月15日,《钱江晚报》刊文《局长天天在正常上班》(A0013版),这则新闻被凤凰网转载后,点击量高达33913人次,将原本已经平息的舆论再一次推向高潮。在舆论的压力下,杨达才最终被撤职。
  在“表哥”事件中,线索链条在微博中呈现其特有的连贯性,具体表现为:发现线索——线索密集——线索弯曲——线索断裂——线索重接。在这样的线索链条中,我们可以发现“反腐”这个公共议题,只要没有完整的调查结果,在微博中,网民都会随时扔出线索,层层逼近,直到事情落幕。
  3、社交平台的交互性
  与BBS/论坛、博客等交互传播相比,微博的准入门槛更低,自主性强,交互起来更便捷。 “表哥”事件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微博的交互性。
  第一,杨达才开通微博与网友对话。在杨达才的众多戴表照片曝光之后,不少网友猜测其本人有贪污腐败的重大嫌疑。面对日益升温的舆论,网民的指责和质疑,不同于其他官员的沉默,杨达才做出了迅速的回应,29日晚21时至22时,他主动在新浪开通实名认证微博回答网友提问。在13次回复中,杨达才6次向网友道歉。杨达才因迅速的回应以及诚恳的答网民问赢得的网络赞誉,曾一度获得舆论的支持。
  第二,传统媒体与微博互动。“表哥”事件在网上曝光后,《钱江晚报》8月28日《车祸现场官员傻笑 网友质问你笑啥》、《新民晚报》8月29日《车祸场中的笑有点冷血》、《法制日报》8月29日《微笑背后,最怕价值断裂》均从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挖掘新闻材料,在经过编辑整合后对此事予以报道和评论。此外,随着“保钓”议题的升级,杨达才话题淡出公众视线后,《钱江晚报》记者跟进调查,使得一度趋于平静的舆论再次掀起高潮,如果不是微博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积极发挥监督职能,“表哥”事件就无法回归正常轨道,无法重新引起人们关注,案件真相显然很难水落石出,相关责任人也不会受到问责处理。   第三,网友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网上互动。杨达才的各种戴表照网上曝光后,8月30日21时30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西部网发布消息称,陕西省纪委在这一事件发生后高度关注,已经安排人员进行调查。然而,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做出实际行动。直到网上呼声愈演愈烈,要求纪检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公开杨达才的收入,9月21日,山西省纪委才在其官方网站秦风网发布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的消息。
  三、对微博反腐社会功能的反思
  微博反腐有其正面功能,表现在:
  1、监督主体大众化
  微博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决定微博在传播和分享信息的同时,也提供给公众一个自主发言的平台,群众反腐积极性提高,政府的及时反应增强了群众的反腐积极性。
  2、微博反腐威慑力强
  官员腐败事件经微博曝光,由此微博的裂变效果带来消息的迅速传播,网民开始就该事件进行讨论,从而一环扣一环,形成巨大的舆论场,使得腐败事件及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透明公开的处理。微博反腐的效应给官员心理带来了强大的威慑力,不仅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而且促使官员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3、减少了社会反腐成本
  每个腐败大案、要案的查处,都要花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和汗水,耗费国家大量的财力物力。微博反腐的出现,调动了网络社会力量来打击腐败,通过网络各届人士提供的大量信息,使得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少绕了很多圈子,这对国家而言是低成本的。
  但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我们不能一味夸大微博作为反腐工具的优势,应该客观看待微博反腐的缺陷和负面影响。
  1、微博匿名性容易引发谣言,侵犯他人隐私和名誉权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不少网民打着“网络监督”的旗号,在微博上散布谣言,招摇撞骗,甚至进行诽谤谩骂和人身攻击,举报虚假信息,严重干扰微博环境,干扰执法机关办案,同时侵犯了被举报人的隐私和名誉权。网络的隐蔽性一方面保护了公民的隐私,保证了网络言论自由,维护了举报人的安全,但同时使得微博反腐呈现无序化状态。
  2、网民言论缺乏理性
  由于微博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当突发性事件中的敏感话题通过裂变式传播迅速遍布微博舆论场时,参与微博反腐的部分网民缺乏理性,受情绪化倾向和从众心理影响,他们通常难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审视和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宣泄对社会的不满,这种情绪容易对网民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3、实名举报仍存在风险
  网络的匿名性和公共性容易泄露隐私,目前我国对实名举报者进行保护的现实状况令人担忧,一般腐败分子手中多少有些权力,一旦知道了举报人的身份,就会利用各种手段,给举报者带去意想不到的麻烦,实名举报者被打击报复甚至迫害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鼓励更多的实名举报,纪检监察部门需要完善实名举报制度,制定严格的保密办法,加大对举报人的保护。
  结语
  微博在近年来之所以成为反腐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反腐途径和民意表达渠道不顺畅;另一方面是因为执政党逐渐认识到网络监督的强大作用,加强了在网上和民众的良性互动。但是微博反腐存在无序化、自生长等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反腐问题。因此,网民自身要加强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责任意识,理性评论和转发,“谣言止于智者、止于公开”,不散播谣言,保障反腐过程的顺利进行;相关纪检部门开通政务微博,保证反腐渠道畅通,增强举报者积极性,防止谣言传播以提高政府公信力。此外,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反腐机制,将微博反腐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但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知情权与隐私权、正当监督与造谣诽谤、揭露腐败与人身攻击等的法律界限较为模糊,尚待进一步规范。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特征与舆论引导》(项目号2010B11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②喻国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③卢金珠:《微博问政》[M].东方出版社,2012
  ④王彦红,《关于微博的批判性思考》[J].《东南传播》,2010(12)
  ⑤刘弘毅、何芳,《微博舆论传播特征及面临的困境》[J].《传媒观察》,2012(8)
  ⑥侯文昌,《27天“表哥”落马 专家:网友能否提高反腐公信力有待观察》[N].《检察日报》,2012-9-25
  ⑦李妍,《微博反腐——理性回归与顶层设计》[J].《中国经济周刊》,2012(48)
  ⑧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1、要善于做好主题宣传的策划。只有做好主题宣传报道,党报才能用足自身的政治资源及专业优势,充分体现权威性和公信力,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无限延伸。  2、要善于围绕民生和热点进行策划。党报的政治属性使得它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最新政策信息,并以权威的声音取得读者信任,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成为沟通上下、传递民意、释疑解惑、促进问题解决的有效渠道。  3、要善于策划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第一,突发事件发生后,政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曾劫持“三湖珍宝号”的五名索马里海盗被韩国海军逮捕,目前正在韩国大田监狱服刑。他们表示,韩国监狱的设施和待遇都非常好,“如果韩国允许,即便是通过入籍或难民申请也想留在韩国。”据法务部消息称,他们比刚被关进监狱时体重增加了将近十公斤。  其中一名囚犯阿曼·阿里说:“我曾是在索马里看护监狱的军人。在那里不允许囚犯洗漱,甚至不允许剪指甲。韩国监狱的设施和待遇都非常好。”另一位囚犯
我们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致的立场是一贯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相统一的,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和升华。这个“集中体现和升华”主要表现在“为了谁”的问题上。人民性是党性的主要来源和根基。这个“主要来源和根基”主要表现在“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上。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以党性引领方向。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坚持不懈讲。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
手持“长枪短炮”久候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外的记者们快要望眼欲穿的时候,英国王室第三顺位继承人终于在英国当地时间7月22日16时24分顺利“报到”了。  一如当年威廉王子大婚、女王钻禧庆典,王室喜添男丁让整个英国再次沸腾起来。皇家铸币厂已经宣布,将推出5英镑面值的新银币;纪念品零售业者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赚一笔;英国民众也没闲着,展开了一场围绕王室宝宝的终极猜想,甚至为这位王室成员将来是否会参加奥运
【摘 要】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舆论场即“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党报作为“主流舆论场”的重要角色之一,积极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这既是党报的责任,也是党报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自身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而“走转改”为党报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路径和有力保证。  【关键词】党报 走转改 两个舆论场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当下的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党台、党网
2017年的智慧营销峰会上,腾讯广告业务首次提出“一个腾讯”概念。  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宿命,就如同那张广为流传的表情图: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被配上旁白“加点广告怎么了?”  怎么了?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现在是腾讯广告在问题下写出答案的时刻了。  balance,是《第一财经》杂志在这次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在腾讯的广告业务这个命题里,它意味着:一个被视为“服务部门
【摘 要】新闻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细腻精准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以及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多角度表现事物感性特征的最小的材料。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好细节,是新闻抢占媒体制高点的重要所在,更是增加新闻魅力的重要砝码。《新京报》记者在《夏俊峰下葬:三个悲剧家庭纠葛终结》报道中的细节运用成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使我们不得不再次考虑民众诉求、行政管理与法律规范的关系与矛盾。  【关键词】新闻细节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形式向我们传递信息,对社会新秩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从传统单一的文字语言建构的特点对比、微博的传播特性、舆论监督与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新媒体时代微博图片在构建社会新秩序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 微博 视觉语言 舆论监督  一、新媒体时代视觉语言建构的特点  1、形象化地讲述新闻  图片
【摘 要】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谣言 网络谣言 证伪  当
【摘 要】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谣言 网络谣言 证伪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