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审丑”现象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技术的普及以及环境的推动下,直播业的发展愈加蓬勃,当观看直播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内容之时,一股直播界的异类“审丑”之风也悄然出现。本文以抖音用户“殷世航”被封号为例,深刻剖析“审丑”现象,进而总结出直播间“审丑”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想应对这股异类之风,媒介平台、宣传界、个人三方必须承担自我责任,联合抵御。
  关键词:直播;“审丑”;抖音;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审丑”自古有之,有人把“审丑”看作审美疲劳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审丑”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丑学开创人罗森克兰兹认为“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但在直播盛行,而网络监管稍显滞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审丑逐渐变味,开始成为有心之人逐利的手段,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人深思。
  1 直播盛行背景下的异类“审丑”文化
  当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增加,信息的传播速度基本可以达到实时传播”[1]。这为网络直播的盛行提供了助力。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到9.89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17亿[2]。网络直播的流行,既为才艺能人和俊男靓女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一些主播进行“小丑式”表演创造了条件。在诸多因“小丑式”表演而著名的主播中,抖音用户殷世航堪称代表。殷世航因在直播间与女友上演各种爱恨纠缠的戏码被众人所关注,浮夸的言行加上土味剧情表演,为网民提供了绝佳的猎奇机会。而在这场闹剧背后,不光是夜赚两千万的巨大获利,更是肆意宣扬的“审丑”之风。
  网络“审丑”早在2004年便已存在,从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到自称“五百年无人可比”的凤姐再到雷人语录频出的hold住姐,她们搭载着贴吧、BBS、电视节目或社交网站等方式快速走红,媒介环境的变迁给了这股丑恶之风更多的展演形式。在直播势如破竹的今天,无论是形象油腻、满嘴“郭言郭语”的郭老师还是“今晚九点,锁定我直播间”的殷世航,他们的出现,无疑预示着这股妖魔之风又搭上了直播的快车,无声无息地侵蚀着网民的审美价值。
  2 抖音用户“殷世航”直播间的“审丑”呈现
  殷世航的走红绝非偶然,纵观其直播内容,可以发现大多为精心设计的“舞台剧”,从他私人小号与他人反馈来看,下了“舞台”的他并非如直播间那般浮夸疯狂。正如欧文·戈夫曼所提出的拟剧理论所说,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要努力地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来塑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直播间就是殷世航的舞台,他所要展现的就是网民津津乐道的浮夸人设。
  起初,殷世航通过分享与前女友的恋爱生活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与其分手并快速和一名叫套璐璐的女生相恋,在此期间他发现网友对其情感生活有着强烈的窥私欲,于是抓住机会,借着“表白、求婚、结婚、分手”等年轻人所关注的话题,与套璐璐合作,共同出演这场情感闹剧。一边深情求婚,一边又“谢谢大哥送来的火箭”,本该被严肃对待的话题如今在殷世航口中只是所谓的“流量密码”。“如果说情节是故事的发展脉络,那么角色则是故事的承担主体。”[3]对于殷世航来说,他完全可以凭借一张称得上帅气的脸俘获一众网友,但他并没有采用这种传统的吸睛方式,而是放大了自身身材矮小的短处,在直播间骑猪骑马、穿着不合身的大西装、让高大的手下合力抱起等等,这样的对比使得他的个人“丑角”色彩更为浓烈。
  如今,站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殷世航的走红,无论是他个人的言行举止还是精心设计的直播内容,都逃不开迎合受众的“窥私”和“审丑”之欲。面对他人的情感纠葛,多数人都想一探究竟,而对于自我奇观化的“小丑式”表演,观看者更是乐于站出来做雪崩前的那一片雪花,以显示自身的优越感,殷世航以唤醒人类的低端欲望为营利的工具,被封号也就理所当然了。
  3 直播间“审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直播间“审丑”是一种被异化了的审美,它是对传统美学意义上审丑的颠覆[4]。在网络直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具的今天,这股“审丑”之风正侵蚀着千万网民对主流审美的鉴赏力,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3.1 浪费直播平台资源
  網络直播最先因游戏直播而兴起,后来出现在各大语音社交网站,再到如今的电商带货。纵观这些年直播行业的发展,不难发现能够获得长足发展的往往都是具有自身特色或有一技之长的主播,他们在某个层面上都代表着所属历史阶段中大众的潮流所向,而直播间“审丑”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主流的朝向。轻浮的言行、粗陋的言语或是半癫半狂的表演,这种毫无意义的表演已背离了直播的初衷。无论是展示技艺的舞台,还是带货助农的渠道,网络直播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种通过扮丑来获得关注与利益的行为显然是对直播资源的浪费。
  3.2 引领异类直播风气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殷世航是否真是头脑简单的“小丑”,恐怕要打个问号。殷世航的“小丑式”表演,使其赚得盆满钵满,而这样剑走偏锋的走红仿佛给那群削尖了脑袋想要出名的网红提供了新思路。一个“丑角”变现成功,就会有无数个“丑角”蜂拥而至、逐利起舞。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们会选择更为低劣、猎奇的方式撩拨大家的神经,直至造成“审丑”内卷。而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破坏直播风气,将众人变成丑陋的金钱至上主义者,把本应健康、积极的行业搞得乌烟瘴气。
  3.3 弱化网民的思考能力
  媒介中的内容生产,如果“缺少理性的态度,价值贫乏且赤裸”,则会“不断地腐蚀社会思想,降低社会大众趣味品格,甚至导致视频受众觉得司空见惯而毫无抵制心理”[5]。所以在殷世航直播的评论里,大多为“你是我的快乐源泉”此类话语,而偶见几条“建议封杀他”的言论都被淹没在“为什么要封杀我的快乐”的话语里。“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当“审丑”成为大众心之所向时,美就成了原罪。而网友在庞大的“黑恶势力”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不断提高自身对丑恶的容忍度。不断的“审丑”疲劳消磨着人们的理性,蚕食着他们的思想,只会导致“不知所以然的笑和日益退化的思考能力”[6]。   3.4 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
  伯格纳的培养理论指出,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价值观在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态度和精神世界。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知荣辱、懂礼节”的传统文化价值,但在诸多“殷世航式”直播中,时常传达着一种对于丑恶的无谓和不知羞耻的放纵感,与此同时网友也被这种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小丑式”表演所传达的猎奇感激发着网友的低端需求,使他们被淹没在表层刺激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之中,进而对一些异类的作为作出错误判断,走入非主流的“审丑”队列,甚至使自身行为道德失范。在直播间实时大范围的传播下,社会主流价值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直播的受众不仅仅是已经具有行为协调和规范能力的成年人,其中也不乏众多还未形成价值观的青少年。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为94.9%[7]。面对汹涌的“审丑”之风,毫无招架能力的青少年更容易掉进异类的黑洞。青少年长期暴露在粗陋、浅薄的环境下,“小丑式”表演每时每刻都对他们的行为起着诱导和刺激作用,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也十分不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做起“一夜暴富”的美梦,不辨善恶美丑,对自身出格的言行不以为然,这都是主流价值受到冲击的表现。
  4 关于直播间“审丑”之风的对策
  要应对直播间的这股喧嚣之风,属实不是一件易事。殷世航最终被封号处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治理思路,要防止这种现象再度成为一种风尚,仍需从平台、宣传界、个人三方进行综合治理。
  4.1 加大网络媒介平台监管力度
  直播用户的增多为平台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直播行业乱象,平台更应该对直播内容进行规范和选择,承担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
  4.1.1 分类划级直播内容
  对直播内容进行分类划级,可以将相同类型的直播资源进行整合,这不仅可以使受众更为方便地找到兴趣所在,还能在日常内容筛选监督的过程中,进行量化审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直播内容制定相应的审查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同时,对于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要按照等级的划分给予时间、身份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内容对其造成的危害。
  4.1.2 挖掘推送优质内容
  如今一些平台在技术的支持下,能够针对用户的观看喜好实现内容的自动推送,其中不乏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无视内容好坏,一股脑将热门视频推送给受众的现象,而受众只能处于被迫接受的状态。“平台私人化的审美把关也可能会演变成大众流行的审美倾向,使得诸多用户忽略了自主的审美态度,使这种审美倾向演化成流行现象。”[8]因此在进行内容选送时,需要有所筛除和甄别,而不能只依靠单一标准的技术手段。同时,需要深度挖掘一些优质内容,并且给予一定的流量支持,展现出平台的人性化与审美门槛。
  4.2 做好适度“审丑”舆论引导
  4.2.1 主流媒体承担舆论引导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9]。“在我国,媒体平台对于传递正能量的任务责无旁贷,简而言之,就是传播‘中国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10]面对这股破坏社会稳定的“审丑”之风,主流媒体应最先站出来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首先,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与宣传中,帮助人民及时辨别是非,多做典型宣传,向群众展示真实鲜活的例子。此外,在网络平台中,应提防一些“審丑”拥护者的言论,发现有“审丑”倾向时应及时在其发布的内容下正面回复,树立积极榜样,将网友的评论引到正轨上来,防止负面影响进一步扩散。
  4.2.2 社会各界做好主流审美宣传
  在主流媒体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的同时,社会各界也需积极配合,展开卓有成效的审美宣传。各级基层社区、村落在日常生活中,要合力组织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如书画比赛等陶冶人们情操的活动。同时也需时刻警惕地方“审丑”现象,若有出现,则应立刻展开对话了解,进行教育和劝导。此外,艺术界应该多开展主流审美宣传,“艺术是对生活的比喻,是对生活的抽象与凝练”[11]。真正的美不应被束之神坛供人仰望,要将艺术展普及到当下的生活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美的观念与思想。
  4.3 提高传受两者自身素质
  诚然,单纯依靠外部力量彻底压制这场“审丑”风暴颇有难度,最主要的仍是从源头上防止发生的可能。传播者要制作具有较高审美标准的视频,“从画面内容来看,大部分短视频的审美取向仍然停留在偏草根、‘审丑’的阶段”[12],同时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自觉承担起作为传播者的责任,不能一味追求注意力经济而丧失了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荣辱观。而受者更应该提高自身鉴别美、甄别美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5 结语
  美与丑往往相伴而行,相辅相成。对于美的判断,我们至今仍无法给出一个固定的标准。但面对着这股因利而起的“审丑”狂潮,每个人都不应置身事外。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传统美学意义上的“审丑”已被有心之人大肆利用,而一众如殷世航、郭老师等丑角的纷纷下台也预示着国家与社会各界的有力治理。面对未来,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下一次这股“审丑”之风将会搭载何种平台,以何种形式再度肆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汝源.新媒体视域下粉丝文化发展特点研究[J].汉字文化,2020(11):62.
  [2]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2-03.
  [3] 王思文.自然类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研究[J].东南传播,2020(8):138-140.
  [4] 袁红艳,邓桂英.自我形象奇观化与短视频审丑——以韩美娟为例[J].视听,2021(5):126-128.
  [5] 陈思谜.美妆类视频自媒体的品牌建构[J].东南传播,2018(9):141-143.
  [6] 毛子钰.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文化真人秀节目研究[J].汉字文化,2020(7):176-178.
  [7]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7-20.
  [8] 张祁.大众传播视域下抖音APP走红原因的探析[J].东南传播,2019(3):24-26.
  [9] 吴梅舟.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导新闻舆论工作[EB/OL].军事记者,http://www.81.cn/jsjz/2019-03/01/content_9436731.htm,2019-03-01.
  [10] 张祁.改革开放40年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嬗变[J].戏剧之家,2019(16):83-84,96.
  [11] 张欢.对社会题材类电影引起情绪共振的思考——以《我不是药神》为例[J].东南传播,2019(2):43-45.
  [12] 高文慧,杜雅洁,安晓燕.国内Vlog内容构成与审美风格研究[J].新闻知识,2020(6):62-66.
  作者简介:凌冰(1999—),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其他文献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扬名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中期,“新写实主义”文学潮流中,刘震云以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揭示获得了文学界的喝彩。90年代,刘震云又以《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等小说引领了“新历史主义”思潮。对于90年代刘震云创作的“故乡”系列作品,学术界往往从新历史主义或后现代文化的角度予以解读,以“反宏大叙事”的个人化叙述为之命名。然而,时过境迁,在重写当代文学史语境下,重读刘震云的
期刊
摘要:方言是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文化传承与根基的延续。近年来,方言活跃在影视作品中,为方言保护及文化传承开辟了新思路。2021年,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中,方言元素的融入,让附着在其基础上的地域文化特色展露无遗,极具文化表现力和感召力。本文通过对《山海情》原声版与配音版的对比分析,探究方言在影视剧作中的渲染效果以及方言保护、文化传承新路径,以维护语言多样性,增强文化凝聚力。  关键词:方言
期刊
摘要:为探索信息时代传统民族纹样的创新设计路径,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设计对象,利用人工智能将传统纹样与当代元素相融合,形成了既符合当下文化语境又具有多维延展可能性的创新设计结果。  关键词:人工智能;西兰卡普;传统纹样;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3  1 研究缘起  1.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挑战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
期刊
译介导语:为了在“电影的哲学”和“电影哲学”的两极之间找到另外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作为思想实验的电影”这一概念,借助其他学者在电影哲学论争中提出的观点,将电影的思想实验潜力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对话,并指出电影思想实验的运作包含了影片和观众接受两个相互交织的层面。同时,作为思想实验的电影也为(欧洲)电影所面临的多重危机、数字转向带来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分裂等电影研究最迫切的问题,
期刊
一、面对身体“历史的谎言”  2018年1月12日,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研究院、舞蹈学院和《当代舞蹈艺术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春秋——追问古典系列之‘中国古典舞名实之辨’”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这是一个没有中国舞蹈决策者、中国古典舞“主体”实践者参与的博士论坛,论述的是一个在世界古典舞坐标中心照不宣的事实——名不符实的“中国古典舞”。  研讨会上,刘青弋研究员直言:“对古典舞的概念认识不清,是导致中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建设作为校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庆典与校园文化的双重诉求。本文总结庆典下的校庆核心内容,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历史文脉特点,提出校庆公共艺术建设的基本策略,并在山东科技大学校园中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落地一批具有庆典意义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旨在有效促进校庆活动良性发展。  关键词:校庆;校园公共艺术;集体记忆;文化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漫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多部令人称赞的作品,时代赋予了它更多发展的契机。这些契机也被人们紧握,国漫创作正经历革新。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国漫尚有很多不足,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唱诗班》对国漫的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国漫;《中国唱诗班》;发展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中国唱诗班》是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
期刊
摘要:影片《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因采用全手绘油画的表现语言进行动画创作,成为近年来轰动全球、引起热议的传记电影。该片在美术风格、制作手法、跨国协作、后期运营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之处,影片对于传主梵高的个人成长、精神世界的关注,对观者自身的成长与反思所倾注的人文思考,使我们无法忽视创作者在提升影片风格与艺术品格、丰富影片精神内涵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无疑也为我国动画电影创作、传记电影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期刊
摘要: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力于探寻省属行业特色和共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通过认真梳理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发掘适合该校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主要举措有通过自主培养与“四三工程”打造一流的学科队伍、通过构建多元模块打造一流学科平台、通过实施重要项目带动一流学科的科研产出、通过打造长望实验班培养一流学科拔尖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垂直拉升一流学科的建设水准与国际声誉。近年来,该校成功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摘要:校园戏剧是校内业余文化活动中最具社会性的艺术形式,本质上是一种集体创造,参与者共同通过参加戏剧创造和欣赏获得潜移默化的价值传播和积极的审美愉悦。山东建筑大学原创话剧《咫尺匠心》是在建党百年之际编写排演的校园三幕剧,它借助话剧的艺术形式,融合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舞台+思政”“排演+学习”“沉浸+体验”,实现审美愉悦与价值传递的统一,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党史学习更“有情”,让思政教育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