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治疗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纳入胃脘痛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服用柴胡桂枝汤,对照组服用常规西药,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差别(P>0.05)。服药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相比无差别(P>0.05),服药后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桂枝汤在胃脘痛中效果突出,且疗效稳定,同时减轻症状,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胃脘痛;柴胡桂枝汤;中药;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的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消化能力异常,从而引发腹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具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直接影响患者机体健康[1]。临床以往多选择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但长时间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无法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2-3]。随着中医辨证技术的进步完善,临床认为柴胡桂枝汤存在疏肝理气以及健脾和胃的效果,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病情,同时可促进胃肠激素改善,有效控制病情[4]。本文展开试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纳入胃脘痛的患者88例,与《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 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的诊断相符(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年12月,第25卷第12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7-63岁,平均(41.27±1.03)岁,病程1-12年,平均(6.93±1.02)年;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41.33±1.15),病程1-10年,平均(7.02±1.11)年。两组基础信息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枸橼酸莫沙必利(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64,5mg),5mg/次,3次/d,口服。
  研究组:辨证使用柴胡桂枝汤,辩证要点主要有:①胃脘痛;②脉浮弦,尤其是关脉;
  ③舌质偏黯,舌边或舌尖瘀点;④舌苔厚,双边对称苔或舌苔偏于一侧,或舌有液线;⑤纳眠差,易心烦,出汗、口苦等;⑥伴有胸胁苦满或右胁部叩击痛。
  方药组成如下:柴胡60g、黄芩20g、党参20g、半夏20g、生姜20g(切片)、大枣20g(掰)、桂枝20g、芍药20g,用法:上方药加冷水12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煮开,文火煮30分钟,取汁600ml分3次温服,每次服200ml。便秘或舌苔厚者,用赤芍20g,空腹服药;腹泻或舌苔薄者用白芍20g,饭后服药。
  两组治疗方法为持续用药两周,停药后观察周期为两周,全部疗程为四周。
  1.3 观察指标
  (1)服药两周后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或者显著缓解是显著;症状减轻是好转;未获得上述结果是无效。总有效率=显著+好转[6]。
  (2)服药前后调查临床症状积分,评价症状(上腹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严重程度,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严重[7]。
  (3)疗效稳定性观察:治疗疗程内症状反复发作为疗效不稳定,治疗疗程内症状消失后症状未再次发作为疗效稳定。
  (4)不良反应:治疗疗程内出现腹泻、口干、皮疹、倦怠、头晕为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X2检验,P<0.05为两组数据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0.91%高出对照组75.00%(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的对比
  服药前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相比无差别(P>0.05),服药后研究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疗效稳定性对比
  研究组复发率9.09%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6.82%与对照组18.18%相比无差别(P>0.05)。见表4。
  3 讨论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其发病机制与过度劳累、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刺激等因素息息相关。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作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可提升乙酰胆碱释放量,改善食管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同时促进胃肠蠕动,但单一用药的效果较为局限,且用药后复发率较高,不利于病情康复[8]。
  中医认为疾病的病位在胃,病因有外感风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虚弱等,而病机为胃气不和,失于和降,气机不畅,甚至牵连多个脏腑受累[9]。因此,胃脘痛的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条文“伤寒六七日...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发汗多...自愈”。可见柴胡桂枝汤可治疗“心下”、“心腹”的疼痛,与胃脘痛的部位相符。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其半量而组成,《伤寒论注》云:“桂枝色赤通心...为汗”,合芍药益阴敛血,内和营气,发汗而止汗,故前人曰:“外证得之...调阴阳”。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柴胡可疏解少阳之邪;黄苓清泻少阳邪热,两者合用,使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外透;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调和胃气;参、枣、草益气和中,使中土健旺,不受木邪之害。药共七味,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可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调畅气机,故为和解之第一方。柴胡桂枝汤将二方合而为一,故可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台湾名医张步桃认为,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作用,又可调气血,小柴胡汤则可疏通三焦,全方作用是调和营卫,疏通三焦。而调和营卫气血符合胃脘痛的“不荣则痛”的病机需要,疏通三焦的作用符合胃脘痛“不通则痛”的病机需要。本人在临床中,对符合柴胡桂枝汤的病机及辩证要点的胃脘痛患者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辨证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更为突出,可迅速减轻相关症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大大节约医疗资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羽,申建国,张亮,等.柴胡桂枝汤加减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20,42(3):406-409.
  [2]孙凯滨,孙蓉.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模式的柴胡桂枝汤治疗胃溃疡与癫痫的异病同治分析[J].中草药,2019,50(21):5178-5186.
  [3]魏敏,陈思洁,李成艳.脐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2):1499-1503.
  [4]金燕,陈瑞芳.半夏泻心汤膏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8,40(8):1201-1204.
  [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3):1166-1170.
  [6]王智.理气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肠激素和胃动力的影响[J].中国中醫药科技,2020,27(2):179-182.
  [7]刘洪武,谢宜春,黎丽群,等.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系统评价的AMSTAR2质量评价及GRADE证据分级[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4):98-103.
  [8]邹蕾,黄志远,杨桥,等.柴枳平肝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不和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8):1031-1036.
  [9]于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对外周血胃动素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1):80-83.
  [10]蔡传运.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对疼痛症状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2):2058-2060.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定量超声技术的临床实用性,比较上海地区和高加索白人婴儿出生时骨状况.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Omnisense定量超声仪,对157例新生儿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peed of sound,SOS)测量并与白人婴儿比较.结果上海地区男女婴儿之间SOS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88例,SOS值为(2968±115)m/s;女69例,SOS值为(2956±105)m/s;P=0.52
一、命名的变迁  1953年,康映蕖主编的<临床产科学>中命名为"妊娠毒血症".  1963年由王淑贞主编的<妇产科学>第1版和1978年全国七大院校编写的<妇产科学>第2版中,均命名为"妊娠中毒症"。
期刊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某中医医院中医治疗室的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耳灸配耳穴贴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所选取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对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然后对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者应用健脾益肺消积汤加减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毒幅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GP化疗,观察组用GP化疗+健脾益肺消积汤加减治疗,比较各组免疫功能变化与毒幅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毒幅反应总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观察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75例(2020.6~2021.6),因手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38例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37例予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数据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其他指标,试
由《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孕产妇危急重症急救技术进展学习班”,于2004年12月12日~17日在广州市举办。该学习班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对目前产科领域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作了近20个专题报告:包括急救适宜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期刊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痢前期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两种主要靶抗原蛋白酶3(protein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与子痢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抗原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重度子痢前期和31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中的PR3和MPO
期刊
妊娠合并乳腺癌(pregnancy assisted breast cancer,PABC)是指在妊娠期或产后一年内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其发病率为10~30/10万,其中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15%[1],仅次于妊娠合并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癌肿之一.近年来,随着高龄初产妇的增加,妊娠合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现就妊娠期合并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
摘要:目的: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分别应用单纯丙泊酚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两种方案,并比较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06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麻醉方案为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麻醉方案为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秀率为83.02%,对照组为66.04%,差异明显(P<0.05);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