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师要做“有心人”,在学生写作中通过从课本里找例题;在生活中欣赏、采撷;将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锤炼“妙手”,寻找捷径等方法让学生有真话可写,有真情敢诉,有方法可学,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真话 诉真情
当虚构之风甚盛,当背诵仿写甚多,当真实真情被虚构“围攻”……试问,一个有志气、有智慧的老师是否甘于妥协?今年刚刚带过一个班,班里有三个学生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写第一篇作文时,发现三个人都非常有文采,选材立意也不错。但是写到第三篇,忽然就发现落差很大。调查下来,结果很失望:是父母或者小学的老师要求他们背诵了几篇很好的例作,他们的前几篇文章是仿写出来的。我哭笑不得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
我反思着,在今天的课例中也获益匪浅,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于是,就如何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将这些做法简单概括成“四有”,也激励自己做个有心人——研究语文教学,永不懈怠。
一、有真例可考——从课本里找例题
虽然有不少专家谈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但是我在此还是要强调语文学科和理科学科的共性——例题。
我们是可以将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作为例题呈现给学生的,只是要花一些心思。例如:可以以《我的老师》为例感受直抒胸臆的写法;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看戏途中的景色描写为例,感受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又有多少例题可以来参考呢?用《荷叶母亲》做例题引导学生寓真情于物;用《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做例题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洞察人物内心。这些例题可以在阅读课上做练习,更可以在作文课上精彩呈现、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有真话可说——在生活中“欣赏”、“采撷”
无视自己真实的生活,是学生没有真话可说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回归真实,是语文教师职责所在。怎样去做呢? “一路欣赏、一路采撷”——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和兴趣,教给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当春日嫩芽出绽,给他们几个观察的任务,把孩子放到校园里(自然会乱一些),让他们嬉笑、讨论、观察。在教室等他们一脸热气地回来,准备好几张PPT,甚至带点视频、配点音乐,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细节。某个秋日,捡到一片落叶,不妨做个简单的标本,张贴在走廊、黑板、墙面,引导学生看落叶、听秋风、想秋风染红秋叶的无情或有情。在某个突来的雪天,让学生看雪、描摹,再来个“大雪纷纷何所似”的小小讨论会,写“飞扬……飞扬……”之类的小诗。慢慢地,学生在热闹里学会“欣赏”,在优雅中学会“采撷”。
三、有真情敢诉——将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生的作文里真情越来越少。如果被老师点评到,有的孩子甚至用这样的话为自己掩饰:“我编的”。我认为孩子们并不是没有真情可说,而是不敢说。为什么呢?怕人笑话,怕老师从一篇作文里看到自己的弱点,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怕自己的隐私被同学们发现,被他们取笑;怕说了真话,失去了朋友……
怎样给孩子们“壮胆”呢?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我必须先试着关注、观察他们。这个关注和观察就从他们的作文开始。为了打消学生们的疑虑,我改批改1/2为全批,有的学生就不再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其他学生知道,要求老师为他们保密。后来,只对提出保密要求的学生采取只老师批阅而对其他同学保密的方法;再后来,“真”作文的氛围建立起来了,也没有人要求自己的作文“保密”了。其次,要学生真情表达,老师必须真心爱他。爱是一切教师的出发点。记得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她叫况美丽,一个很有文采的女孩,但性格里多是叛逆。她将自己因为不适应初中生活的愤恨写在了作文里,并且暗示自己已经沉迷于网络。我开始关注她,并用各种方式暗示、谈话、警示……在她的作文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次次引导她摒弃网络,关心周围的真实世界。最终,她的网名从“恋上寂寞”改成了“美丽生活”,作文水平突飞猛进,她写的文章《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也在校报上发表。
四、有真法可依——锤炼“妙手”,寻找捷径
虽然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箴言,但是这“妙手”的锤炼可不是朝夕而就的。作文方法千千万万,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方法可依,有捷径可走。另外,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体验和教学作文中一定也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这些也要精心设计教学,在适当时机传授给学生。
总之,老师要做“有心人”,在学生写作的路上担当引领者、示范者、协助者,让学生有真话可写,有真情敢诉,有方法可学,终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只要用心,法法可循!
参考文献
1.万强 周云波 做有心人 写个性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9期。
2.叶袁梅 仿写——锤炼作文语言的捷径.《学苑教育》,2012年,第2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真话 诉真情
当虚构之风甚盛,当背诵仿写甚多,当真实真情被虚构“围攻”……试问,一个有志气、有智慧的老师是否甘于妥协?今年刚刚带过一个班,班里有三个学生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写第一篇作文时,发现三个人都非常有文采,选材立意也不错。但是写到第三篇,忽然就发现落差很大。调查下来,结果很失望:是父母或者小学的老师要求他们背诵了几篇很好的例作,他们的前几篇文章是仿写出来的。我哭笑不得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
我反思着,在今天的课例中也获益匪浅,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于是,就如何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此,将这些做法简单概括成“四有”,也激励自己做个有心人——研究语文教学,永不懈怠。
一、有真例可考——从课本里找例题
虽然有不少专家谈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但是我在此还是要强调语文学科和理科学科的共性——例题。
我们是可以将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作为例题呈现给学生的,只是要花一些心思。例如:可以以《我的老师》为例感受直抒胸臆的写法;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看戏途中的景色描写为例,感受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又有多少例题可以来参考呢?用《荷叶母亲》做例题引导学生寓真情于物;用《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做例题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洞察人物内心。这些例题可以在阅读课上做练习,更可以在作文课上精彩呈现、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有真话可说——在生活中“欣赏”、“采撷”
无视自己真实的生活,是学生没有真话可说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回归真实,是语文教师职责所在。怎样去做呢? “一路欣赏、一路采撷”——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和兴趣,教给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当春日嫩芽出绽,给他们几个观察的任务,把孩子放到校园里(自然会乱一些),让他们嬉笑、讨论、观察。在教室等他们一脸热气地回来,准备好几张PPT,甚至带点视频、配点音乐,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细节。某个秋日,捡到一片落叶,不妨做个简单的标本,张贴在走廊、黑板、墙面,引导学生看落叶、听秋风、想秋风染红秋叶的无情或有情。在某个突来的雪天,让学生看雪、描摹,再来个“大雪纷纷何所似”的小小讨论会,写“飞扬……飞扬……”之类的小诗。慢慢地,学生在热闹里学会“欣赏”,在优雅中学会“采撷”。
三、有真情敢诉——将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生的作文里真情越来越少。如果被老师点评到,有的孩子甚至用这样的话为自己掩饰:“我编的”。我认为孩子们并不是没有真情可说,而是不敢说。为什么呢?怕人笑话,怕老师从一篇作文里看到自己的弱点,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怕自己的隐私被同学们发现,被他们取笑;怕说了真话,失去了朋友……
怎样给孩子们“壮胆”呢?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我必须先试着关注、观察他们。这个关注和观察就从他们的作文开始。为了打消学生们的疑虑,我改批改1/2为全批,有的学生就不再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其他学生知道,要求老师为他们保密。后来,只对提出保密要求的学生采取只老师批阅而对其他同学保密的方法;再后来,“真”作文的氛围建立起来了,也没有人要求自己的作文“保密”了。其次,要学生真情表达,老师必须真心爱他。爱是一切教师的出发点。记得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她叫况美丽,一个很有文采的女孩,但性格里多是叛逆。她将自己因为不适应初中生活的愤恨写在了作文里,并且暗示自己已经沉迷于网络。我开始关注她,并用各种方式暗示、谈话、警示……在她的作文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次次引导她摒弃网络,关心周围的真实世界。最终,她的网名从“恋上寂寞”改成了“美丽生活”,作文水平突飞猛进,她写的文章《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也在校报上发表。
四、有真法可依——锤炼“妙手”,寻找捷径
虽然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箴言,但是这“妙手”的锤炼可不是朝夕而就的。作文方法千千万万,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有方法可依,有捷径可走。另外,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体验和教学作文中一定也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这些也要精心设计教学,在适当时机传授给学生。
总之,老师要做“有心人”,在学生写作的路上担当引领者、示范者、协助者,让学生有真话可写,有真情敢诉,有方法可学,终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只要用心,法法可循!
参考文献
1.万强 周云波 做有心人 写个性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9期。
2.叶袁梅 仿写——锤炼作文语言的捷径.《学苑教育》,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