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兴最明显的战略发展特征是聚焦规模,中兴终端在扩张过程中一直采取以低价换规模的激进手段。而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了市场的增量瓶颈,在国外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中兴该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成了新的考验。
这是国内第二大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一年。上月14日,中兴通讯发布了201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自去年以来利润下降的趋势并未扭转,反而出现了巨额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54.42%-263.78%,亏损为16.5亿元至17.5亿元,这是中兴通讯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10年之前,世界通信业市场低迷,当时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宣布2002年第四季度财报称,公司当季亏损额继续加大,连续第7个季度出现亏损。而中兴却在这一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年增长近18%。
这得益于中兴当时的果断决策。在联通CDMA还是一张图纸的时候,中兴就在研发上押以重注,这一冒险姿态使得中兴成为国内通信制造企业在联通CDMA项目上的最大赢家,在联通CDMA的二期招标中,中兴夺得15%的市场份额。捆绑中国联通CDMA,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兴的明智之举。而在小灵通市场成长最快的时候,中兴及时切入小灵通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0年之后,2012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仍在持续,美国经济低迷,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各国对通信设备的需求下降。
在此轮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中兴没能幸免,这归结于中兴通讯更加依赖国际市场,更为深刻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逐渐改变了作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通讯行业,目前从设备商到运营商都面临比较艰难的转型时期。
多年首次巨亏
两年前掌舵中兴通讯的史立荣不得不面对他上任总裁以来的最大危机。中兴、华为在美国遭到调查的事件还没平息,10月14日公布的中兴第三季度业绩曝出该公司在199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消息公布次日,中兴A股股价跌停,H股大跌15.79%。与此同时,伴随着业绩亏损,中兴也开始减薪和精简计划。
“这两年中兴在战术执行上确实存在问题。”10月15日,史立荣表示,对内部的问题应该进行反思。中兴做出了管理层集体降薪50%的决定,直至公司恢复全面盈利。
针对中兴第三季度的巨亏,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认为,中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并不意外,其出现严重亏损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宏观经济萎靡不振导致的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为中兴正面临运营商设备投资的减缓、运营商收入确认方式的改变等因素。
而中兴方面也表示,受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国际市场方面,海外运营商投资放缓,加上过往的低毛利率合同在三季度集中确认,三季度毛利同比有较显著的下降,而历史上毛利率较高的非洲地区自年初至今正处于旧项目向新项目的过渡中,新增合同较少。而国内市场方面,运营商集采模式的改变对公司收入确认方式造成了较大影响,而受运营商投资结构和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兴通讯相应的营收规模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事实上,包括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和阿尔卡特朗讯在内的电信设备巨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
爱立信财报显示,其二季度净销售额为553亿瑞典克朗(约合38.36亿美元),同比增幅仅为1%;净收入则由2011年同期的32亿瑞典克朗下降63%至13亿瑞典克朗。而根据诺基亚的财报,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净销售额为33.43亿欧元,同比下降8%。阿尔卡特朗讯二季度净亏损超过2.5亿欧元,而2011年同期则是4300万欧元。
反思战略失误
面对种种的外部不利因素,中兴最近对内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总裁史立荣表示,中兴将重新审视区域和产品战略布局,在当前情况下会做一些结构性优化。将对长期亏损且在短期内无法扭亏的代表处进行裁撤,对于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并且没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予以整合,将控制员工人数并进行结构性调整。
自2010年3月接任中兴通讯总裁的职位以来,史立荣给中兴提出了“大国大T(Telecom)”的市场战略,即市场上紧盯大的国家以及大的运营商客户,同时采取相对激进的市场策略,力求中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前三大设备商。
对此,史立荣说,中兴下一步将会更加“聚焦”。“我们的战略核心是,把我们所有的资源力量集中在我们的优势市场、优势产品领域。”史立荣说,这也意味着可能要做一些减法工作。
具体的执行方式包括,对“大国大T”战略依然会继续坚持,但是“大T”(即主流运营商)将会有所选择,“保证优势市场获得更大收获”。另外,对一些弱势、亏损的市场,将会进行结构性优化,比如并入其他市场。
对中兴而言,目前最大的机会便是4G。在飞象网总裁项立刚看来,此前,由于4G牌照政策不明朗,中移动对TD-LTE的投入较慢。“而目前,国家6个月内颁发4G牌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中国移动启动TD-LTE部署的话,对中兴比较有利,因为中兴在这方面积累还是比较深厚的,这是中兴最大的机会。”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全球性的3G投资基本结束,4G建设还未开始。中兴3年200亿元的巨额投入显然砸在了4G以及更多具有前瞻性的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手机等方面。收获的季节没到,账面上的亏损在所难免,但中兴有底气看到希望。
电信设备商的新考验
面对当前的窘境,已经七十高龄的老中兴人、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其实对当前的通信业仍然看得比较清楚。
他说:“大家都说日子不好过,其实全行业利润一点都没有减少。只是全行业利润在转移,比如转移到三星、苹果这样的终端厂商以及谷歌之类的互联网企业。”
受信息技术的变革,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通信业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电信运营商普遍感到了危机。如果不顺应技术变革,进行业务转型,电信运营商很有可能沦为众多互联网公司的底层管道而被边缘化。而作为电信运营商的设备提供者,电信设备商们更应该看到这场巨变,进行结构转型。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运用,通信(CT)和信息科技(IT)逐渐融合,IT服务和电信服务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世界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ICT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连运营商都向ICT服务转型,更不用说电信设备商。否则,就会重蹈诺基亚、西门子在手机领域以及惠普在PC领域所遇到的尴尬。电信产业链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化,足以令与运营商休戚相关的电信设备商重新思考,积极转型以迎接挑战。
“业务创新和去电信化则是缓解这个现象的利器,”史立荣这样认为,“我们的机会应该说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从全球情况来看,无线和宽带的需求量是爆炸式增长。市场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宽带不仅仅表现在接入层,背后的承载传输成本也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国内,在TD-LTE上中兴已成为中国移动最大的设备供货商。”
尽管史立荣一直坚信,这两三年中兴的战略方向把握、决策是正确的,只是在战术和执行路径上存在问题,然而有一点不容否认,即便是战术和执行路径的问题,对于中兴而言同样致命。
近年来,中兴最明显的战略发展特征是聚焦规模,中兴终端在扩张过程中一直采取以低价换规模的激进手段。而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了市场的增量瓶颈,在国外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中兴该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成了新的考验。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这是国内第二大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一年。上月14日,中兴通讯发布了2012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自去年以来利润下降的趋势并未扭转,反而出现了巨额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54.42%-263.78%,亏损为16.5亿元至17.5亿元,这是中兴通讯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10年之前,世界通信业市场低迷,当时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宣布2002年第四季度财报称,公司当季亏损额继续加大,连续第7个季度出现亏损。而中兴却在这一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年增长近18%。
这得益于中兴当时的果断决策。在联通CDMA还是一张图纸的时候,中兴就在研发上押以重注,这一冒险姿态使得中兴成为国内通信制造企业在联通CDMA项目上的最大赢家,在联通CDMA的二期招标中,中兴夺得15%的市场份额。捆绑中国联通CDMA,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兴的明智之举。而在小灵通市场成长最快的时候,中兴及时切入小灵通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0年之后,2012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仍在持续,美国经济低迷,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各国对通信设备的需求下降。
在此轮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中兴没能幸免,这归结于中兴通讯更加依赖国际市场,更为深刻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逐渐改变了作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通讯行业,目前从设备商到运营商都面临比较艰难的转型时期。
多年首次巨亏
两年前掌舵中兴通讯的史立荣不得不面对他上任总裁以来的最大危机。中兴、华为在美国遭到调查的事件还没平息,10月14日公布的中兴第三季度业绩曝出该公司在1997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消息公布次日,中兴A股股价跌停,H股大跌15.79%。与此同时,伴随着业绩亏损,中兴也开始减薪和精简计划。
“这两年中兴在战术执行上确实存在问题。”10月15日,史立荣表示,对内部的问题应该进行反思。中兴做出了管理层集体降薪50%的决定,直至公司恢复全面盈利。
针对中兴第三季度的巨亏,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认为,中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并不意外,其出现严重亏损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宏观经济萎靡不振导致的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为中兴正面临运营商设备投资的减缓、运营商收入确认方式的改变等因素。
而中兴方面也表示,受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国际市场方面,海外运营商投资放缓,加上过往的低毛利率合同在三季度集中确认,三季度毛利同比有较显著的下降,而历史上毛利率较高的非洲地区自年初至今正处于旧项目向新项目的过渡中,新增合同较少。而国内市场方面,运营商集采模式的改变对公司收入确认方式造成了较大影响,而受运营商投资结构和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兴通讯相应的营收规模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事实上,包括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和阿尔卡特朗讯在内的电信设备巨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
爱立信财报显示,其二季度净销售额为553亿瑞典克朗(约合38.36亿美元),同比增幅仅为1%;净收入则由2011年同期的32亿瑞典克朗下降63%至13亿瑞典克朗。而根据诺基亚的财报,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净销售额为33.43亿欧元,同比下降8%。阿尔卡特朗讯二季度净亏损超过2.5亿欧元,而2011年同期则是4300万欧元。
反思战略失误
面对种种的外部不利因素,中兴最近对内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总裁史立荣表示,中兴将重新审视区域和产品战略布局,在当前情况下会做一些结构性优化。将对长期亏损且在短期内无法扭亏的代表处进行裁撤,对于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并且没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予以整合,将控制员工人数并进行结构性调整。
自2010年3月接任中兴通讯总裁的职位以来,史立荣给中兴提出了“大国大T(Telecom)”的市场战略,即市场上紧盯大的国家以及大的运营商客户,同时采取相对激进的市场策略,力求中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前三大设备商。
对此,史立荣说,中兴下一步将会更加“聚焦”。“我们的战略核心是,把我们所有的资源力量集中在我们的优势市场、优势产品领域。”史立荣说,这也意味着可能要做一些减法工作。
具体的执行方式包括,对“大国大T”战略依然会继续坚持,但是“大T”(即主流运营商)将会有所选择,“保证优势市场获得更大收获”。另外,对一些弱势、亏损的市场,将会进行结构性优化,比如并入其他市场。
对中兴而言,目前最大的机会便是4G。在飞象网总裁项立刚看来,此前,由于4G牌照政策不明朗,中移动对TD-LTE的投入较慢。“而目前,国家6个月内颁发4G牌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中国移动启动TD-LTE部署的话,对中兴比较有利,因为中兴在这方面积累还是比较深厚的,这是中兴最大的机会。”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全球性的3G投资基本结束,4G建设还未开始。中兴3年200亿元的巨额投入显然砸在了4G以及更多具有前瞻性的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手机等方面。收获的季节没到,账面上的亏损在所难免,但中兴有底气看到希望。
电信设备商的新考验
面对当前的窘境,已经七十高龄的老中兴人、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其实对当前的通信业仍然看得比较清楚。
他说:“大家都说日子不好过,其实全行业利润一点都没有减少。只是全行业利润在转移,比如转移到三星、苹果这样的终端厂商以及谷歌之类的互联网企业。”
受信息技术的变革,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着通信业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电信运营商普遍感到了危机。如果不顺应技术变革,进行业务转型,电信运营商很有可能沦为众多互联网公司的底层管道而被边缘化。而作为电信运营商的设备提供者,电信设备商们更应该看到这场巨变,进行结构转型。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运用,通信(CT)和信息科技(IT)逐渐融合,IT服务和电信服务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世界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ICT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连运营商都向ICT服务转型,更不用说电信设备商。否则,就会重蹈诺基亚、西门子在手机领域以及惠普在PC领域所遇到的尴尬。电信产业链即将发生的革命性变化,足以令与运营商休戚相关的电信设备商重新思考,积极转型以迎接挑战。
“业务创新和去电信化则是缓解这个现象的利器,”史立荣这样认为,“我们的机会应该说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从全球情况来看,无线和宽带的需求量是爆炸式增长。市场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宽带不仅仅表现在接入层,背后的承载传输成本也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国内,在TD-LTE上中兴已成为中国移动最大的设备供货商。”
尽管史立荣一直坚信,这两三年中兴的战略方向把握、决策是正确的,只是在战术和执行路径上存在问题,然而有一点不容否认,即便是战术和执行路径的问题,对于中兴而言同样致命。
近年来,中兴最明显的战略发展特征是聚焦规模,中兴终端在扩张过程中一直采取以低价换规模的激进手段。而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了市场的增量瓶颈,在国外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中兴该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成了新的考验。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