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历史证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在于人民群眾的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永远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旧城改造关乎着城市升级。拆建是造福市民的民生工程,承载着百姓的安居梦想。拆建改造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在旧城改造之中,彰显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作用,找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点,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群众主体从内心深处愿意配合。笔者结合2020以来参加旧城改造工作的实际,有如下思考:
一、前进街道旧城改造的现状及分析
2020年三门峡启动旧城改造。改造范围东至斜桥村及老火车站,西到209国道,南至和平路、公园路及银昌路,北到北环路,面积8.7平方公里。改造区域内涉及湖滨区、陕州区、开发区等3个区,向阳、前进、湖滨等6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4.24万。其中,前进街道先后实施了量仪厂及周边居民区、钢材市场及周边一期、二期三批拆迁,共涉及楼房34栋楼、平房5排,共计1207户。房屋建筑面积为63724.25㎡,附属物面积为4950.93㎡。产权调换1038户,货币补偿165户,已现房安置55户。
(一)实施旧城改造,是贯彻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当前,三门峡正处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期,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对于整体提升三门峡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意义重大,有利于三门峡打造黄河流域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区,有利于擦亮、叫响三门峡这颗黄河明珠,有利于争取早日建成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二)实施旧城改造,是补短板惠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三门峡市经过60多年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建设南移西扩,城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5平方公里扩张至现在的7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建市初的3万人左右增至现在的60万人。然而,三门峡的旧城区8.7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与新城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施旧城改造,改善旧城区面貌,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新城区,迫在眉睫。
(三)实施旧城改造,是优环境促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东南沿海等一些发达地区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营商环境良好,为企业投资、各类创业者创造了一个舒适、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能促进城市各种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刺激和拉动第三产业迅速兴起,也能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大集团、大企业投资兴业,助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二、旧城改造的过程,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
毛泽东说过:“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城市拆迁改造汇聚多元主体、交织多重利益,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坚持群众主体。
拆建改造的对象是群众,必须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拆不拆的问题上要下功夫,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扎实做好信访评估,征得90%以上群众同意,方可实施。同时,补偿方案制定、奖励标准发放、安置房建设规划,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科学采纳。只有样样事情同群众商量,桩桩大事让群众“唱主角”,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的诉求得到最大保障,以情感人、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二)破解三难,化解三等,必须充分依靠群众。
从2020年拆迁工作进行分析,对于拆迁,群众普遍存在着“三怕”思想,一怕补偿政策多变,导致先拆的吃亏;二怕干部办事不公,导致老实人吃亏;三怕带头拆迁惹闲话,遭其他群众的反对。同时,群众“三等”现象比较突出:一等补偿政策再优惠,获得更多利益;二等干部让步开口子,期望抬高补偿标准;三等拆后安置早落实,耗时间寻求“照顾”。要解决群众“三怕三等”的思想,就必须坚持思想工作最大化,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千方百计争取支持和理解。
(三)公平公正,因户施策,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回顾2020年拆迁实践,在各个项目拆迁工作中,由于拆迁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收入高低不一,在拆迁签协议过程中就表现不同的思想反映和言论行为。这就要求拆迁必须把维护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 “平安拆迁 ”、“和谐拆迁”。
三、旧城改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和措施
拆迁难,难就难在群众不信任、不主动、不配合。究其原因,就是群众没有深入参与到拆迁工作中来,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前进街道在实施拆迁的过程中,坚持群众工作群众做,坚持打好“四张牌”,充分保障群众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真正成为拆迁工作的主角,不仅赢得了民心,也确保了改造顺利开展。
(一)打好意见征求牌,保障群众表达权。
为了让群众当好这个“主角”,要坚持打好意见征询牌,做到了三个充分,让群众充分表达个人意愿和意见建议。一是意见收集充分。在百分百入户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及时与拆迁区域内企业、门店进行沟通,广泛征询企业、商户意见建议,两大片区拆迁共收集群众意见6大类17小类200余条。二是意见答复充分。围绕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市、区城改办反馈,及时制定《征收补偿政策说明》《房屋产权调换计算方法》《地方附着物赔偿标准》《房屋评估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办法,统一意见、统一标准确保回复,确定规范准确。三是答疑解惑充分。被征收区域老人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只有思想工作最大化,才能拆迁改造顺利化。街道干部充分发扬“5+2”、“白+黑”的改造精神,一遍又一遍的解释政策,反复又反复的计算补偿。有的,需要反复几十次的讲解;有的,给老人讲了继续给子女讲;有的,宣传一次就需要打电话几十分钟……我们的干部不厌其烦,谆谆善诱。 (二)打好政策宣讲牌,保障群众知情权。
政策宣传是做好拆迁改造的第一步,要想让群众明白十分,干部必须知道百分。一是高密度培训。邀请区城改办人员、法律顾问等,对入户技巧、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各工作組人员法律意识和入户水平。同时,组织安置方案专题学习、讨论、答疑,统一全体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和解答标准,确保方案解释回复规范、统一、准确。二是全范围宣传。在拆迁区域小区口、楼栋单元口、主干道等醒目位置,张贴征收补偿安置方案900份,悬挂宣传横幅130余条,公布各工作组联系电话,确保宣传到位。三是百分百入户。在正式启动征收前,持续预热,定制《拆迁入户登记表》,对政策宣传、资料收集、意见征询等关键环节,统一时限、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实施了百分百入户开展政策宣讲,确保不漏一户。
(三)打好为民服务牌,保障群众的参与权。
量仪厂、钢材市场两大片区拆迁区域,均属于老旧小区,各家都有各家的困难,也有很多政策范围内的个性诉求。我们积极打好为民服务牌,在协调分配优惠政策的中,积极选择热心群众代表参与分配实施,及时解决困难,让群众放心。一是租房房源分配公开化。面对老人租房难,且要求标准高的问题,我们主动协调中介机构,收集小户型、有暖气、低楼层、性价高的房源30余套,按照居民需求,结合实际,公开有序分配。同时积极租车找人,帮助他们搬家。二是公共房源分配科学化。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常年慢性病等家庭,我们协调公租房31套,现房55套,从年龄结构、身体残疾级别、协议签订顺序等方面科学制定《公共房源分配原则》,公开分配。三是家庭纠纷处理法制化。面对个别家庭,因内部纠纷导致的拆迁难,我们主动担当,因户施策,分别协调律师、法院、德高望重人士等介入,用法制化的手段,协助解决遗产继承、房屋买卖、财产分割等方面问题17户。
(四)打好公开公示牌,保障群众监督权。
公开好比阳光,是最好的安心剂。一是政策公开。2020年拆迁安置改造中,张贴征收补偿安置方案900份,公开两个片区房屋征收的决定240份,公示评估机构,发放房屋征收宣传手册200本、征求意见表2000份,确保拆迁政策公开公示到位、宣传到位。二是排号公开。在拆迁区域醒目位置设置《协议签订》《搬迁验收》排号公示栏,协议签订、搬迁验收完成后的五分钟内,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安置公开。制定《公租房安置办法》,明确了可申请公租房的标准,依据协议签订和搬迁,综合年龄、身体等因素,公开分配公租房。制定《现房安置办法》,严格依照协议签订和搬迁顺序,进行选房。
“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一群众路线,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群众的正能量挖掘出来,把群众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有效地消除了各种阻力、消除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使复杂的群众工作变得容易了,取得了群众支持、理解、配合拆迁的效果。
四、对旧城改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机制探索
最大限度地破解城市建设中的“拆迁难”问题,(努力实现“平安拆迁”、“和谐拆迁”,达到社会稳定的目标,要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旧城改造保障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机制。
(一)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保障群众利益。
旧城改造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必须让当事人之间平等协商、等价有偿。拆迁政策制定的能否合理,关键在于群众路线是否落实。在拆迁政策制定中,政府应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补偿政策合理,奖励政策有力,保障政策暖心,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达到“以人为本,合理安置”的效果。
(二)在为民服务中,要始终坚持两个最大。
一是始终坚持思想工作最大化。量仪厂、钢材市场两大片区拆迁,我们在启动日前20天就开始了“预热”,通过持续的入户宣传、政策宣讲、答疑释惑、问题解决,思想工作最大化也赢得了群众理解支持最大化。二是政策范围内群众利益最大化。拆迁中,在区城改办支持下,出台《关于分类解决企业产权职工长期居住房屋征收补偿的指导意见》,彻底解决棉纺厂、二印厂、物资公司的遗留问题。积极协调出租房、公租房、现房、二手房119套,解决了10%的住房问题。
(三)在因户施策中,要科学对待三分之一。
科学研判,才能因户施策;聚焦问题,方可有的放矢。在具体工作中,要将征迁户分为三个三分之一,分类别施策,分层次推进。第一是大力支持40%,第一批签约。通过讲政策、算补偿,支持拆迁的,收集资料,预签协议,寻找房源,等候排号,帮助搬迁,将来安置时优先选房。第二是随大流的40%,第二批关注。重点算好五笔帐,因户施策,分别是:生活条件改善帐,居住环境提高帐,房屋财产增值帐,家庭收入增长帐。通过充分宣传政策,多次核算补偿,邻居亲属动员,基本有四到五成可以提前收集资料,预签协议,其余作为拆迁第二批重点对象。第三是不支持的20%,第三批推进。我们又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有困难的,在政策范围内分类施策,只要问题解决,即可签约;二是有个性要求的,积极协调公租房、现房、装修评估、附着物赔偿等政策支持,满足其要求,也可签约;三是坚决反对的,通过工作组成员、分管领导、街道领导、亲朋好友、所在单位领导等,持续宣传政策,精准施策,打消顾虑,赢得支持,确保签约。
(四)在工作策略上,要持续发挥四个利用。
一是利用政策宣传促拆迁。通过政策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旧城改造是市委、市政府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旧城区群众的生活品质、推动老城区旧貌全面复兴的战略决策,取得群众的支持促拆迁。二是利用签约搬迁促拆迁。我们将拆迁排号现场就安排在居民区,量仪厂两日签约379户,钢材市场当日签约375户,带动了其他居民。一户户签约排队,一户户拆窗搬迁,一户户排号排序,让观望的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促进了拆迁。三是利用资金发放促拆迁。2020年量仪厂周边拆迁,第七天就发放了第一批补偿金,搬迁群众及时受益,也带动了其他群众签约。四是利用期房安置促拆迁。先后组织11批群众到公园九号、宏江小区、上村佳苑、崖底佳苑安置小区和梁家渠安置房、黄河花园安置房项目工地参观,让群众实打实的看到拆迁安置后的变化,畅想今后的幸福生活。
(五)在工作落实中,要阳光透明公开公正。
做好拆迁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杜绝补偿问题出现“前紧后松,先勒后紧”的不正常现象,促进拆迁工作顺畅进行。一要公开规划建设方案。在拆迁之前把安置区、安置房户型图向群众公开。二要公开拆迁安置政策。在公开政策的同时,按照百分百入户宣传的要求,开展政策宣讲,确保不漏一户。三要公开被征房屋详细情况。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房屋,要以公开摇号的方式选定评估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调查丈量、评估。
(六)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监管接受监督。
一要建立内部监督平台。市区城改部门和各征收主体,要建立信访、投诉、举报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向拆迁工程派驻纪检监察员,明确纪检监察员权力与职责,审计、财政等部门派出专人协同纪检检察院全程参与拆迁安置过程,对与拆迁工作有关的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二要建立群众监督平台。邀请被拆迁群众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拆迁安置政策、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拆迁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共同监督。三要建立第三方监督平台。对于房屋产权不明、房屋面积有异议、需要货币安置的,公开选择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的选定,要坚持群众参与,或公开招标,或摇号确定。要委托权威公证机构,特别是对拆迁的全过程,对房屋评估和安置房分配等重点环节,进行现场公证。
(作者简介,张儒,三门峡 湖滨区前进街道办事处)
一、前进街道旧城改造的现状及分析
2020年三门峡启动旧城改造。改造范围东至斜桥村及老火车站,西到209国道,南至和平路、公园路及银昌路,北到北环路,面积8.7平方公里。改造区域内涉及湖滨区、陕州区、开发区等3个区,向阳、前进、湖滨等6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14.24万。其中,前进街道先后实施了量仪厂及周边居民区、钢材市场及周边一期、二期三批拆迁,共涉及楼房34栋楼、平房5排,共计1207户。房屋建筑面积为63724.25㎡,附属物面积为4950.93㎡。产权调换1038户,货币补偿165户,已现房安置55户。
(一)实施旧城改造,是贯彻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当前,三门峡正处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期,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对于整体提升三门峡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意义重大,有利于三门峡打造黄河流域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区,有利于擦亮、叫响三门峡这颗黄河明珠,有利于争取早日建成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二)实施旧城改造,是补短板惠民生、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三门峡市经过60多年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建设南移西扩,城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5平方公里扩张至现在的7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建市初的3万人左右增至现在的60万人。然而,三门峡的旧城区8.7平方公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与新城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施旧城改造,改善旧城区面貌,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新城区,迫在眉睫。
(三)实施旧城改造,是优环境促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东南沿海等一些发达地区的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营商环境良好,为企业投资、各类创业者创造了一个舒适、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实施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能促进城市各种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刺激和拉动第三产业迅速兴起,也能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大集团、大企业投资兴业,助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二、旧城改造的过程,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
毛泽东说过:“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城市拆迁改造汇聚多元主体、交织多重利益,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坚持群众主体。
拆建改造的对象是群众,必须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拆不拆的问题上要下功夫,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扎实做好信访评估,征得90%以上群众同意,方可实施。同时,补偿方案制定、奖励标准发放、安置房建设规划,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科学采纳。只有样样事情同群众商量,桩桩大事让群众“唱主角”,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的诉求得到最大保障,以情感人、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二)破解三难,化解三等,必须充分依靠群众。
从2020年拆迁工作进行分析,对于拆迁,群众普遍存在着“三怕”思想,一怕补偿政策多变,导致先拆的吃亏;二怕干部办事不公,导致老实人吃亏;三怕带头拆迁惹闲话,遭其他群众的反对。同时,群众“三等”现象比较突出:一等补偿政策再优惠,获得更多利益;二等干部让步开口子,期望抬高补偿标准;三等拆后安置早落实,耗时间寻求“照顾”。要解决群众“三怕三等”的思想,就必须坚持思想工作最大化,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千方百计争取支持和理解。
(三)公平公正,因户施策,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回顾2020年拆迁实践,在各个项目拆迁工作中,由于拆迁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收入高低不一,在拆迁签协议过程中就表现不同的思想反映和言论行为。这就要求拆迁必须把维护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 “平安拆迁 ”、“和谐拆迁”。
三、旧城改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和措施
拆迁难,难就难在群众不信任、不主动、不配合。究其原因,就是群众没有深入参与到拆迁工作中来,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前进街道在实施拆迁的过程中,坚持群众工作群众做,坚持打好“四张牌”,充分保障群众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真正成为拆迁工作的主角,不仅赢得了民心,也确保了改造顺利开展。
(一)打好意见征求牌,保障群众表达权。
为了让群众当好这个“主角”,要坚持打好意见征询牌,做到了三个充分,让群众充分表达个人意愿和意见建议。一是意见收集充分。在百分百入户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及时与拆迁区域内企业、门店进行沟通,广泛征询企业、商户意见建议,两大片区拆迁共收集群众意见6大类17小类200余条。二是意见答复充分。围绕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市、区城改办反馈,及时制定《征收补偿政策说明》《房屋产权调换计算方法》《地方附着物赔偿标准》《房屋评估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办法,统一意见、统一标准确保回复,确定规范准确。三是答疑解惑充分。被征收区域老人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只有思想工作最大化,才能拆迁改造顺利化。街道干部充分发扬“5+2”、“白+黑”的改造精神,一遍又一遍的解释政策,反复又反复的计算补偿。有的,需要反复几十次的讲解;有的,给老人讲了继续给子女讲;有的,宣传一次就需要打电话几十分钟……我们的干部不厌其烦,谆谆善诱。 (二)打好政策宣讲牌,保障群众知情权。
政策宣传是做好拆迁改造的第一步,要想让群众明白十分,干部必须知道百分。一是高密度培训。邀请区城改办人员、法律顾问等,对入户技巧、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各工作組人员法律意识和入户水平。同时,组织安置方案专题学习、讨论、答疑,统一全体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和解答标准,确保方案解释回复规范、统一、准确。二是全范围宣传。在拆迁区域小区口、楼栋单元口、主干道等醒目位置,张贴征收补偿安置方案900份,悬挂宣传横幅130余条,公布各工作组联系电话,确保宣传到位。三是百分百入户。在正式启动征收前,持续预热,定制《拆迁入户登记表》,对政策宣传、资料收集、意见征询等关键环节,统一时限、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实施了百分百入户开展政策宣讲,确保不漏一户。
(三)打好为民服务牌,保障群众的参与权。
量仪厂、钢材市场两大片区拆迁区域,均属于老旧小区,各家都有各家的困难,也有很多政策范围内的个性诉求。我们积极打好为民服务牌,在协调分配优惠政策的中,积极选择热心群众代表参与分配实施,及时解决困难,让群众放心。一是租房房源分配公开化。面对老人租房难,且要求标准高的问题,我们主动协调中介机构,收集小户型、有暖气、低楼层、性价高的房源30余套,按照居民需求,结合实际,公开有序分配。同时积极租车找人,帮助他们搬家。二是公共房源分配科学化。针对高龄老人、残疾人、常年慢性病等家庭,我们协调公租房31套,现房55套,从年龄结构、身体残疾级别、协议签订顺序等方面科学制定《公共房源分配原则》,公开分配。三是家庭纠纷处理法制化。面对个别家庭,因内部纠纷导致的拆迁难,我们主动担当,因户施策,分别协调律师、法院、德高望重人士等介入,用法制化的手段,协助解决遗产继承、房屋买卖、财产分割等方面问题17户。
(四)打好公开公示牌,保障群众监督权。
公开好比阳光,是最好的安心剂。一是政策公开。2020年拆迁安置改造中,张贴征收补偿安置方案900份,公开两个片区房屋征收的决定240份,公示评估机构,发放房屋征收宣传手册200本、征求意见表2000份,确保拆迁政策公开公示到位、宣传到位。二是排号公开。在拆迁区域醒目位置设置《协议签订》《搬迁验收》排号公示栏,协议签订、搬迁验收完成后的五分钟内,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安置公开。制定《公租房安置办法》,明确了可申请公租房的标准,依据协议签订和搬迁,综合年龄、身体等因素,公开分配公租房。制定《现房安置办法》,严格依照协议签订和搬迁顺序,进行选房。
“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一群众路线,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群众的正能量挖掘出来,把群众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有效地消除了各种阻力、消除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使复杂的群众工作变得容易了,取得了群众支持、理解、配合拆迁的效果。
四、对旧城改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机制探索
最大限度地破解城市建设中的“拆迁难”问题,(努力实现“平安拆迁”、“和谐拆迁”,达到社会稳定的目标,要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旧城改造保障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机制。
(一)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保障群众利益。
旧城改造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必须让当事人之间平等协商、等价有偿。拆迁政策制定的能否合理,关键在于群众路线是否落实。在拆迁政策制定中,政府应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补偿政策合理,奖励政策有力,保障政策暖心,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达到“以人为本,合理安置”的效果。
(二)在为民服务中,要始终坚持两个最大。
一是始终坚持思想工作最大化。量仪厂、钢材市场两大片区拆迁,我们在启动日前20天就开始了“预热”,通过持续的入户宣传、政策宣讲、答疑释惑、问题解决,思想工作最大化也赢得了群众理解支持最大化。二是政策范围内群众利益最大化。拆迁中,在区城改办支持下,出台《关于分类解决企业产权职工长期居住房屋征收补偿的指导意见》,彻底解决棉纺厂、二印厂、物资公司的遗留问题。积极协调出租房、公租房、现房、二手房119套,解决了10%的住房问题。
(三)在因户施策中,要科学对待三分之一。
科学研判,才能因户施策;聚焦问题,方可有的放矢。在具体工作中,要将征迁户分为三个三分之一,分类别施策,分层次推进。第一是大力支持40%,第一批签约。通过讲政策、算补偿,支持拆迁的,收集资料,预签协议,寻找房源,等候排号,帮助搬迁,将来安置时优先选房。第二是随大流的40%,第二批关注。重点算好五笔帐,因户施策,分别是:生活条件改善帐,居住环境提高帐,房屋财产增值帐,家庭收入增长帐。通过充分宣传政策,多次核算补偿,邻居亲属动员,基本有四到五成可以提前收集资料,预签协议,其余作为拆迁第二批重点对象。第三是不支持的20%,第三批推进。我们又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有困难的,在政策范围内分类施策,只要问题解决,即可签约;二是有个性要求的,积极协调公租房、现房、装修评估、附着物赔偿等政策支持,满足其要求,也可签约;三是坚决反对的,通过工作组成员、分管领导、街道领导、亲朋好友、所在单位领导等,持续宣传政策,精准施策,打消顾虑,赢得支持,确保签约。
(四)在工作策略上,要持续发挥四个利用。
一是利用政策宣传促拆迁。通过政策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旧城改造是市委、市政府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旧城区群众的生活品质、推动老城区旧貌全面复兴的战略决策,取得群众的支持促拆迁。二是利用签约搬迁促拆迁。我们将拆迁排号现场就安排在居民区,量仪厂两日签约379户,钢材市场当日签约375户,带动了其他居民。一户户签约排队,一户户拆窗搬迁,一户户排号排序,让观望的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促进了拆迁。三是利用资金发放促拆迁。2020年量仪厂周边拆迁,第七天就发放了第一批补偿金,搬迁群众及时受益,也带动了其他群众签约。四是利用期房安置促拆迁。先后组织11批群众到公园九号、宏江小区、上村佳苑、崖底佳苑安置小区和梁家渠安置房、黄河花园安置房项目工地参观,让群众实打实的看到拆迁安置后的变化,畅想今后的幸福生活。
(五)在工作落实中,要阳光透明公开公正。
做好拆迁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杜绝补偿问题出现“前紧后松,先勒后紧”的不正常现象,促进拆迁工作顺畅进行。一要公开规划建设方案。在拆迁之前把安置区、安置房户型图向群众公开。二要公开拆迁安置政策。在公开政策的同时,按照百分百入户宣传的要求,开展政策宣讲,确保不漏一户。三要公开被征房屋详细情况。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房屋,要以公开摇号的方式选定评估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调查丈量、评估。
(六)在实施过程中,要强化监管接受监督。
一要建立内部监督平台。市区城改部门和各征收主体,要建立信访、投诉、举报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向拆迁工程派驻纪检监察员,明确纪检监察员权力与职责,审计、财政等部门派出专人协同纪检检察院全程参与拆迁安置过程,对与拆迁工作有关的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二要建立群众监督平台。邀请被拆迁群众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拆迁安置政策、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拆迁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共同监督。三要建立第三方监督平台。对于房屋产权不明、房屋面积有异议、需要货币安置的,公开选择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的选定,要坚持群众参与,或公开招标,或摇号确定。要委托权威公证机构,特别是对拆迁的全过程,对房屋评估和安置房分配等重点环节,进行现场公证。
(作者简介,张儒,三门峡 湖滨区前进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