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知识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提问;发散;铺垫;启发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设计一些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下面介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一、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如果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发散性”总是不追求唯一答案,答案是开放性的。对学生来说,解答“发散性”问题不能依赖于回忆某一个实践和知识,而是需要整理,对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去思考。因此,提发散性问题应注意几个技巧。
  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他们能够理解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知识也少,很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提问的情景中必须是真实,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认识了人民币,如果你有8元钱,你打算买什么?”学生听到问题后反应积极,有的说买文具,有的说买书,还有的说买食品等等。回答特多,还有学生说出准备买的东西所花的钱,自己还剩多少钱。像这种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挑战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提出的问题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
  由于发散性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环境、知识水平和能力造成的,有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2、4、6、7、10这五个数中,找一找哪个数与众不同?”一个数与众不同,要看他选择的标准,标准不同,就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出现了以下的结果:(1)7与众不同,理由是2、4、6、10都是偶数,而7是奇数;(2)10与众不同,理由是2、4、6、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3)2与众不同,理由是其他数都大于3,而2小于3等等。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种或两种答案,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铺垫性提问
  在讲授新知识前,我们常常提问本课所要用到的旧知识或本课有关的问题,为新知识的传授打下一个伏笔,这就是铺垫性提问。如果教师在新课授课前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我在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后,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喜洋洋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结果喜洋洋获胜了,灰太狼不服输说:“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呢!”没有人帮他们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提问吗?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周长的含义,充分唤起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验,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三、 诱导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变换角度,引导学生寻找多方面的答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既带有诱导性,又带有浓烈的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来迎合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特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首先,利用课件,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这时提问:同學们,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学生回答)。那么如何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呢?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滚动法、绕绳法)“你能把它立起来滚动吗?”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四、启发性提问
  启发性提问要遵循两个原则,(1)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得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例如:教学应用题:“某粮店运来小麦50吨,运来大米的吨数是小麦的3倍,运进小麦和大米一共多少吨?”提问:要求小麦和大米一共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学关系:大米是小麦的3倍,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启发性提问还要考虑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例如:在教《找规律》一课时,出示情境图:为庆祝元旦,学校要求各班组织,为同学过一个喜庆的节日,于是在老师的安排下,买来了各种气球布置教室。有什么颜色的气球,按什么样的规律布置?你是怎么样想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找图形的摆放规律到找数的排列规律,进而创造规律,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不管利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多方向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J].都市家教,2015年第06期.
  [2]任伟良,科学提问,有效引领[J].课改探微,2016.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二小学 812100)
其他文献
全面开展“管理年”活动,是甘肃省农村信用社2013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将2013年确定为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年”,这是“质量年”活动的延续和提升,也是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20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地加快,促使音体美等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备受关注,而学科教育的特色也凸显出来,其中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被提升到日程上.作为一线的初中美术教师要巧妙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会计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回顾我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会计工作的成功经验,宣传会计改革与发
强化企业法务管理,积极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成为企业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3年,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不懈抓好发展,千方百计严控风险,努力打造现代金融企业,为建设“美好安
目前,江苏省新沂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6.07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9485万人,百岁以上老人46人.近年来,市、镇、村(居)三级老龄(老年人)协会,在为
一、衡水市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rn(一)农村道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rn改革开放以来,衡水农村道路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十五期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13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5公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正在加速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城市社会已经来临.在城市化进程中,崛起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民工”.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五种基本权益从无到有,不断得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