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骶副交感核的形态学测量和三维重建

来源 :神经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盆内脏神经的初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PN)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三维立体结构,为准确定位SPN并探索其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背侧入路显露SD大鼠的盆内脏神经,在其中枢断端采用Alexa594结合的霍乱毒素b(CTb)逆行示踪.将标记后的脊髓L6~S1节段分别进行连续的水平面和矢状面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Tb标记的神经元的形态、位置和结构.通过三维重建软件,从切片图像序列中模拟出SPN的三维模型.结果:CTb逆行标记的盆内脏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6~S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这些神经元可分为3个亚群:外侧带位于SPN的外下部,大多是纺锤形双极神经元,树突沿灰质外侧缘指向前角方向;背侧带位于SPN的背上方内部,放射状分布的神经元的树突多沿后联合方向水平延展;中间带位于前两者之间,神经元的形态多样,以多极神经元为主.三维重建显示SPN呈“串珠样”结构.定位注射的理想的进针角度是与水平线60.,进针深度距离白质表面约为220 ~ 245 μm.结论:SPN的定位和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其神经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基础数据;三维重建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出SPN的结构特点,也可为准确定位注射提供参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总结了上世纪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半个多世纪内神经科学领域内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突出科学贡献.该文是发表于本刊2020年36卷第6期706~ 710页和2021年37卷第1期116 ~12
新课标的出台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  一、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发现快乐  1.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科老师的喜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物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爱护
目的:研究山柰酚(K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及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用LPS 10 μg/ml激活BV2小胶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山柰酚(0、10、20、40、80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BV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激活组(LPS)和LPS+天麻素预处理组(LPS+G).免疫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