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问题,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例的应用,通过操作实践的认知以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生活实例;实践感知;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110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问题,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1]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结合身边实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新课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已经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和常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生活中经常呈现的实际场景,以“生活中的数学”等为主题,拓展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把知识和经验都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引导学生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计算”时,1.注重1毫米长度观念的建立。往年中,学生对米、分米、厘米的进率分不清,选择合适的单位的题目错误率也极高。究其原因,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模糊,缺乏空间观念。笔者先提出问题: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吗?学生多是回答:1米=100厘米只是机械地记住了进率,大脑中根本没有1米究竟多长的概念。紧接着,笔者引导他们:请每个同学张开双臂,这个就是大约1米的距离。请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同学们争相发言。1厘米有多长?学生通过交流,直尺测量。1厘米大约就是一个指甲盖的长度。笔者顺势指出:那你认为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1毫米有多长呢?学生举出了很多实例,如银行卡的厚度、一枚硬币的厚度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在学生大脑中建立长度概念,通过想象,辨析有助于理清单位之间的换算。2.重视指导,促进活动真实开展。在进行厘米与毫米的转换时,为让学生整体感知厘米、毫米的长度,笔者放手让学生去数,结果1毫米太小,学生不能用手指数。就引导学生另辟蹊径,用其他物品来代替完成,也可以个人或同桌合作完成。通过实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用好实践体验,感受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仅仅通过观察是不行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决定了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多创设实践体验类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口、手、脑等多感官的协同参与,感受事物的具体形象,能在头脑中得到印证,能真正感受到空间观念。在学习《圆柱表面积的变化》时,书中的例题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半个圆柱合并成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3厘米,表面积减少72平方厘米。现在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在读题之后,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圆柱合并后的表面积怎么会减少呢?课下学生准备了类似于圆柱的胡萝卜、粉笔、橡皮泥等。课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井然有序地进行试验。通过实践发现:合并后少了两个长方形面积,一个面积是36。可求出圆柱的高是6;如果沿着底面直径切开,则会增加了两个底面面积。笔者顺势让他们想象拼切圆柱时的增减面情况,学生都对答如流。由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利于进一步获得牢固的空间观念。
  三、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空间观念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学习方法后,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应用,把已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融合在一起,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空间观念的形象才会日趋完善,学生的空间观念才会更深化[3]。例如,学习“租船问题”时,由于年龄特点,三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起来特别费劲。于是,课上,笔者设置了一个情境:老师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想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有几种恰好付给30元的方式?请你给老师想个办法。学生纷纷欲试,兴趣高涨地分组讨论方案。笔者及时引导点拨,学生发现派车方案、付钱方案等都属于租船问题。同时,对这一类型的解题思路很快达成共识,快速掌握。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培養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例的应用,通过操作实践的认知以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余晓源.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6).
  [2]李攀.给学生想象的空间[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2).
  [3]隆新苗.如何培育小学生的立体几何形象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白岸乡中心学校054014)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以阳江市第三中学为例》(课题批准号2019YQJK389)研究成果  摘要:当下高中教育工作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在深入实施核心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提升素质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针对高考开展高中教学工作,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一些地理教学工作者没有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核
摘要: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时期才开始初次接触地理,虽然生活中地理知识很多,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基础地理教育与地理知识的引导,导致很多初中学生在初次接触地理的时候感觉很难。随着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以此不断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学生的身体素养备受关注,带动着田径课程也深受重视。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是重要组成,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小学生年纪小,有爱玩的心理,对于传统田径项目缺少学习动力。鉴于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中,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推进身心发展。本文则主要阐述在小学田径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仅供参考。  关键词:
摘要:教育部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尤其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这个时期开始有叛逆心理,并且对感情有朦胧的向往,这时候班主任应该灌输正确的感情态度,做心理辅导,多与学生沟通,多组织班级娱乐活动帮助孩子减轻压力,释放情绪。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以其融合的路径为切入点,从铸造科学精神,培养优秀品质;厚植爱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贯彻实事求是,弘扬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展开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思政教育;路
摘要:物理前概念对学生形成与掌握科学的物理概念有极大的影响。要消除前概念影响因素,物理教学要注重概念的建构过程,要突出概念的形成与同化过程。  关键词:前概念;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95  一、物理“前概念”释疑  如果按照最简单的“正确与否”来区分,一类是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的正确的物理前概念。另一类是对教学有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务工,留下孩子在农村读书.近年来,笔者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要成才,必先成人.为了让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