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大学排行榜的积极意义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秋季开学前后,各式各样的大学排行榜便会纷纷出炉,吸引了不少眼球。从大学排行榜诞生之日起,社会上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其实,大学排行榜就是评价高等教育办学效果的一种形式,在欧美等国家一直广被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大学排行榜能够为公众了解一所大学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事实上,在我国,大学排行榜也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大学、选择专业的“宝典指南”。
  对大学自身而言,客观公正的外界评价也是一所大学衡量自身办学水平与其他大学之间差距的重要参考。反映学校真实办学情况的大学排行榜,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使高校自觉产生改革动力,不断调整办学方向,一步步增强办学实力和育人水平,从而推动全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
  当然,现有的各类大学排行榜还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弊端。例如,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放到一起排名,本身就缺乏研究的可比性,这些排行榜设计的不合理,必将产生排名的严重偏差,无疑会误导公众。另外,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与很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密切相关,如校园文化的历史沉淀、学校管理的人性化措施、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等。因此,即使是经过周密设计的大学排行榜,也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并不能如实反映各高校的办学实力。
  因此,大学排行榜到底应该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直接决定着排行榜的“公信力”。要想具备公信力,大学排行榜必须要对社会负责,接受社会监督,禁得起社會检验。其统计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全面系统,其评价方法必须科学有效、公开公正,特别是要避免利益加分,如果评价机构从被评大学那里收取所谓“赞助费”“咨询费”,那这个排行榜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我国的大学排行榜最早出现时,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高校咨询决策及学生考学的重要参考,就是因为当时其所公布数据的公信力。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排行榜产生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指标设计不合理、参考数据不真实,甚至是评价机构以制作大学排行榜向各高校索取公关费等问题,使公众和高校都对其产生了质疑。
  可见,各种利益交易下产生的名不副实的排行榜,不仅误导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也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秩序。因此,各大学排行榜制定机构必须严格自律,坚守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获得合法性。教育主管部门则应当积极履行职责,研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评价机构的设立,加强监管,对评价机构的资质、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等进行严格审查,引导各类大学排行榜健康发展,惩治评价机构及高校的不法行为,使大学排行榜成为如实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晴雨表,刺激高校良性竞争的记分牌。
  本文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
其他文献
2018 年年底,欧盟研究理事会公布了2019 年度前沿技术资助的预算(预计项目数),五大基金分别为:起步基金58000 万欧元(390 项),跨步基金60200 万欧元(314 项),高级基金39100万
该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与探索,针对校园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的基础设施和必备条件,从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中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