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及统计,分析当代社会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现状,探索当代高职学生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高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困惑和问题,为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特点;成因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6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剧烈的变化。面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适应性压力和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高职学生面临众多困惑,这些都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及成因的把握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优点
(一)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
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有想要入党的要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高职学生与统招大学生相比整体年龄较小,但总体上政治方向明确,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有调查显示:92%的高职学生能接受市场经济,认同竞争意识;70%的高职学生对“市场竞争不能顾及良心及道德”持否定态度;82%的高职学生认为青年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84%的高职学生认为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二)学习生活观念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浪潮、网络文化等的冲击下,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消费、娱乐休闲观念趋向多元化、个性化,而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学习方面,55%的同学认为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自己的学习能力,16%的同学认为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30%的同学认为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4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谋求将来的美好生活,30%的同学认为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越来越实际和多样化,绝大多数同学有明确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并且有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
(三)关注自身素质及其发展
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追求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查表明,62%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离自己期望的学校有较大的差距,65%的学生不太满意自己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70%的学生不满足大专文凭,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有18%的学生正在读本科,希望毕业后有利于个人发展。40%的学生认为办学条件落后,实验设备简陋,实习、实训基地太少,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53%的同学认为高职教学安排的侧重点应在具体应用实践上。对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把知识局限在专业课上,而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全面性,这有利于学生复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及今后的发展。
(四)就业观念更趋实际
在对就业环境的认识上,54%的学生认为是公平竞争,机会较多,15%的学生认为机会太少,选择余地小。对今后的就业及发展前途,35%的同学充满信心,64%的同学面对社会竞争及就业压力心情压抑、没有信心[1]。可以看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力及能力颇为担忧,而当前存在的用人单位不论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求录用学历高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就人为地加大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高职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也发现一些藏在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深处的矛盾、困惑与问题。
(一)参与各种活动的热情不高
大部分高职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他们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有的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对一般性政治活动不热心,如班级组织民主生活会,部分学生认为是多余;学校组织的时政演讲比赛,一些学生不愿参加;英雄模范人物主讲的巡回演讲报告,总有一些学生缺席。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少数高职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社会,认识趋于极端化。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加之他们不注重政治学习,对国情民情了解甚少,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种种困惑,产生不满情绪[2]。
(二)思想行为上知行不一
调查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上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也存在相当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表现出二重性的特点。如:在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人格是否高尚,对社会贡献是否大”。但是自己却不愿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85%的人表示反对,但遇到与自己有关时,却又毫不相让,往往争得面红耳赤;92%的学生选择了“当看到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时,认为不对,但不去管它。”对破坏公物,不遵守公共秩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几乎99%的学生都认为不对,但自己都有过类似行为。这表明当代高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公德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认为是对的,但自己不去做,认为不对的,自己却是积极的实践者。
(三)有较强的自卑感
調查表明,高职学生的自卑感普遍较重。他们虽然也是当今的大学生,但因为学校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宣传不够,社会对高职认识模糊,加之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心里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实事求是地讲,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一般学生考试的成绩都不好,文化基础较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讲确实要差一些,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是很长,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与学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甚远,因此部分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自卑感。
(四)缺乏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必信,行必果。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义、讲信用而著称于世。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他看来,“宁死必信”,信用是人格的一种体现。在对部分学生关于诚信的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现在的高职生是否普遍缺乏诚信”,回答肯定的占37%;“你是否考试时想到过作弊”,回答肯定的占35%;“当你看到其他学生违纪,老师查问时,你是否如实相告”,回答否定的占75%;至于其它诸多关于诚信选项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讲真话、弄虚作假、言行不一、考试舞弊、“枪手”盛行、令人感觉到今天的高职院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它正严重影响、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形成原因
(一)生源的特殊性
高职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200分左右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参加高考的本科生与五年制高职生之间的距离。他们没学好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刻苦精神和学习自觉性,而且这些因素还仍在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学习一旦没有兴趣,他们身上的能量必然要释放在其他方面。
(二)高职生心理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最特殊的一族,他们或因家庭贫穷无法复学不得已来到高职院校,或因基础薄弱,若上高中参加高考并没有把握,因此部分学生无可奈何上了高职院校,或因家庭不幸、身心缺陷等客觀原因带着人生悲凉而上高职院校,或因成绩一般,在亲友劝说、看重就业前景的情况下带着矛盾、徘徊的心情来上高职院校,有些甚至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或完全没兴趣的专业。总之,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与自负交织,激情与悲观缠绕,孤独和急躁兼具,喜悦和忧愁掺杂,敌对并友善同在。
(三)高职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更强调应用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他高等教育重在学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视职业教育,实践教育[3]。
总之,面对高职生的种种特殊性,必须杜绝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两张皮”的现象,共同承担起教学指导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切实付出时间和精力。同时,老师应充分备课,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多联系实际,不能因为学生自身学习热情不够高涨而自我松懈,应该努力改变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激情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感染力。流于形式的“灌课”教育严重影响了高职生学习态度,因此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我相信如果教师和辅导员都能多沟通,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一旦帮助学生改变了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那样当我们再面对年龄较小的高职生时,扮演的就不仅仅是“办事员”“勤杂工”“保姆”这样的角色了,而成为了学生前进的催化剂和引导者。学生能力一旦建立,老师也可以从一些琐碎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能力,抓大放小,这也为教师自我提高专业素质创造了条件,使“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 陶勇.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J].高职研究,2006(11).
[2] 高海霞.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6(4).
[3] 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特点;成因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6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剧烈的变化。面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适应性压力和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高职学生面临众多困惑,这些都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及成因的把握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优点
(一)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
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有想要入党的要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高职学生与统招大学生相比整体年龄较小,但总体上政治方向明确,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有调查显示:92%的高职学生能接受市场经济,认同竞争意识;70%的高职学生对“市场竞争不能顾及良心及道德”持否定态度;82%的高职学生认为青年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84%的高职学生认为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二)学习生活观念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浪潮、网络文化等的冲击下,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消费、娱乐休闲观念趋向多元化、个性化,而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学习方面,55%的同学认为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自己的学习能力,16%的同学认为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30%的同学认为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4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谋求将来的美好生活,30%的同学认为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越来越实际和多样化,绝大多数同学有明确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并且有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
(三)关注自身素质及其发展
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追求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查表明,62%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离自己期望的学校有较大的差距,65%的学生不太满意自己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70%的学生不满足大专文凭,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有18%的学生正在读本科,希望毕业后有利于个人发展。40%的学生认为办学条件落后,实验设备简陋,实习、实训基地太少,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53%的同学认为高职教学安排的侧重点应在具体应用实践上。对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把知识局限在专业课上,而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全面性,这有利于学生复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及今后的发展。
(四)就业观念更趋实际
在对就业环境的认识上,54%的学生认为是公平竞争,机会较多,15%的学生认为机会太少,选择余地小。对今后的就业及发展前途,35%的同学充满信心,64%的同学面对社会竞争及就业压力心情压抑、没有信心[1]。可以看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力及能力颇为担忧,而当前存在的用人单位不论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求录用学历高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就人为地加大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高职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也发现一些藏在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深处的矛盾、困惑与问题。
(一)参与各种活动的热情不高
大部分高职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他们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有的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对一般性政治活动不热心,如班级组织民主生活会,部分学生认为是多余;学校组织的时政演讲比赛,一些学生不愿参加;英雄模范人物主讲的巡回演讲报告,总有一些学生缺席。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表现出冷淡的态度。少数高职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社会,认识趋于极端化。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加之他们不注重政治学习,对国情民情了解甚少,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种种困惑,产生不满情绪[2]。
(二)思想行为上知行不一
调查表明,大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上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也存在相当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表现出二重性的特点。如:在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人格是否高尚,对社会贡献是否大”。但是自己却不愿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85%的人表示反对,但遇到与自己有关时,却又毫不相让,往往争得面红耳赤;92%的学生选择了“当看到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时,认为不对,但不去管它。”对破坏公物,不遵守公共秩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几乎99%的学生都认为不对,但自己都有过类似行为。这表明当代高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公德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认为是对的,但自己不去做,认为不对的,自己却是积极的实践者。
(三)有较强的自卑感
調查表明,高职学生的自卑感普遍较重。他们虽然也是当今的大学生,但因为学校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宣传不够,社会对高职认识模糊,加之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心里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实事求是地讲,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一般学生考试的成绩都不好,文化基础较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讲确实要差一些,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是很长,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与学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甚远,因此部分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自卑感。
(四)缺乏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必信,行必果。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守信义、讲信用而著称于世。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他看来,“宁死必信”,信用是人格的一种体现。在对部分学生关于诚信的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现在的高职生是否普遍缺乏诚信”,回答肯定的占37%;“你是否考试时想到过作弊”,回答肯定的占35%;“当你看到其他学生违纪,老师查问时,你是否如实相告”,回答否定的占75%;至于其它诸多关于诚信选项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讲真话、弄虚作假、言行不一、考试舞弊、“枪手”盛行、令人感觉到今天的高职院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它正严重影响、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形成原因
(一)生源的特殊性
高职生的录取批次与分数线,客观地反映了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差别。200分左右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参加高考的本科生与五年制高职生之间的距离。他们没学好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刻苦精神和学习自觉性,而且这些因素还仍在影响着他们现在的学习。学习一旦没有兴趣,他们身上的能量必然要释放在其他方面。
(二)高职生心理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最特殊的一族,他们或因家庭贫穷无法复学不得已来到高职院校,或因基础薄弱,若上高中参加高考并没有把握,因此部分学生无可奈何上了高职院校,或因家庭不幸、身心缺陷等客觀原因带着人生悲凉而上高职院校,或因成绩一般,在亲友劝说、看重就业前景的情况下带着矛盾、徘徊的心情来上高职院校,有些甚至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或完全没兴趣的专业。总之,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与自负交织,激情与悲观缠绕,孤独和急躁兼具,喜悦和忧愁掺杂,敌对并友善同在。
(三)高职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更强调应用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简单地说,高等职业教育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他高等教育重在学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视职业教育,实践教育[3]。
总之,面对高职生的种种特殊性,必须杜绝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两张皮”的现象,共同承担起教学指导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切实付出时间和精力。同时,老师应充分备课,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多联系实际,不能因为学生自身学习热情不够高涨而自我松懈,应该努力改变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激情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感染力。流于形式的“灌课”教育严重影响了高职生学习态度,因此也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我相信如果教师和辅导员都能多沟通,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一旦帮助学生改变了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那样当我们再面对年龄较小的高职生时,扮演的就不仅仅是“办事员”“勤杂工”“保姆”这样的角色了,而成为了学生前进的催化剂和引导者。学生能力一旦建立,老师也可以从一些琐碎的教学事务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能力,抓大放小,这也为教师自我提高专业素质创造了条件,使“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参考文献:
[1] 陶勇.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J].高职研究,2006(11).
[2] 高海霞.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6(4).
[3] 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