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三部曲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高中部开设了一门校本选修课《生涯发展与探索》,希望能够帮助高中生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和价值观,以便将来更好地进行生涯选择和行动。其中有一节课是通过霍兰德兴趣岛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涯兴趣倾向,全班有29个人,结果15个人选择了艺术岛,9个人选择了社会岛,3个人选择了企业岛,2个人选择了学术岛,而常规岛和现代岛完全没有人选择。
  课后,我不禁感到困惑,这些学生真的对艺术产生了职业兴趣吗?还是仅仅觉得有趣而已?霍兰德兴趣岛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内在的职业兴趣呢?这种简单的分类是不是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和生涯的不确定性呢?那么,高中生的生涯教育究竟应该基于什么理念去实践呢?
  我开始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到传统的生涯教育以霍兰德的类型论、舒伯特的阶段论及帕森斯的人职匹配论为主要理论。这种“了解自我—了解职业—职业决策”的模式容易把生涯教育简化成如何指导选科、填报志愿等工作。这时,一个新的理论进入了我的视野——生涯构建理论。

一、课程建构


  生涯建构理论融合了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和职业人生主题理论,加入了生涯适应力的概念,分别回应了个体生涯中“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即形成自我概念,通过生涯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以及用适应来实现发展。高中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和职业生涯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三年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涯任务都各不相同,所以基于生涯建构理论,我归纳出各年级对应需解决的主要生涯问题如下:
  高一,“是什么”——完善自我概念。高一的学生主要面临新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此时学生需要快速构建自己在新环境中的角色,包括学习方面和朋辈关系。同时,由于学业面临阶段性的跨越,学生要迅速调整对自我的认识及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
  高二,“怎么样”——提升生涯适应力。高二的学生已经渐渐熟悉并融入校园生活,异性交往、学业倦怠等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此时学生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提升意志力、自控力以及行动力等。
  高三“为什么”——实现自我价值。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三年学习生涯的一次总结,现实的压力迫在眉睫。此时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最为强烈,同时也会面临内心的挑战和动摇,要学会将内心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主题为“自我成长三部曲”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见上页表格)

二、活动设计


  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发展是以叙事的方式将记忆、经验等要素组织起来并赋予意义的过程,强调生涯故事和个人特点,所以在生涯教育的课堂上,我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1. 心理小实验
  利用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外显的方式观察到自身的内心活动,将抽象的内心具象化。如“从众效应”小实验:邀请10名同学上讲台,给他们每人发一张小纸条,9个人的纸条上写“无论我说任何指令,都保持不动”,1人的纸条上写“请按照我指令做相反的动作,比如我说站立,你就蹲下”。分配给班上其他學生的任务则是:观察他们的动作,猜测纸条中的规则。从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那个与众不同的学生很有可能会选择保持不动,即使他按照纸条里的规则做动作也会做得比较犹豫、僵硬,说明他已经感受到了从众压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引入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保持个性等主题。
  2. 传授技术
  创设一定的情景,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具体的问题,获得能力的提升。教师给予简单的引导,学生是故事建构与发展的主体,并在建构中不断修正、总结、提升。
  创设情景:你的上铺经常打完球满身大汗,鞋也不脱就倒在你的床上。你坐在下面看书的时候,他喜欢把脚从上铺伸出来,悬在半空中,在你的脑门前晃来晃去。甚至,他还喜欢在床上撕脚皮,从缝里漏到你的床上。你忍了他一个月了,终于有一天晚上忍不住了,决定跟他理论……
  解决方案:(1)知识链接:“我”的表达方法;(2)小组讨论:如何向室友表达不满,又不会让对方难堪,引导对方不再影响你的生活;(3)重新演绎改进后的版本。
其他文献
曾经,我对整个世界说,我要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朝朝伴鸟飞,暮暮客舟渡。  我痴痴地追求,苦苦地等待,黄叶滑落,游子归来,都曾给过我最深的感动。  而今,在某个琥珀色的夜晚,冷风渐起,如水般忧伤的歌声从远方飘来,似乎唱片的纹路间都已经落满了岁月的灰尘,虽留下痕迹却无处可寻。  世界有种鸟没有脚,一生下来就只能不停地飞,累了便睡在风的怀抱里,一辈子就只有一次着陆的机会,那就是它死的时候。  在初三,
万老师:  我是一个农村女孩,今年刚上初二,我现在遇到的难题是“考试考不好,老是不及格”。平时我也和别人一样,该学的时候一下也没敢耽误,学得连饭都顾不得吃,有时还半夜里一个人悄悄爬起来到厕所里去看书,想比别人多花时间,多看点书。可每次一考试完,成绩还是五六十分。为此我经常偷偷流泪。我知道读书最关键的是看成绩,农村孩子的最好出路是考上理想的大学,我的成绩总是提不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肯定是考不上
网友粉色回忆问:为什么好多朋友给我介绍的网友都不理我呢?是我人缘不好吗?还是他们的原因?  自称Q博士的艾朴说:根据Q博士我多年Q龄的经验判断,应该不是你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Q病态的问题■。现在的人一般都喜欢潜水,只有在非常无聊的时候才会出来冒个泡。因而对QQ中的好友也分个三六九等,与很要好的朋友可能会聊很久,一般朋友就嘻哈几句,不怎么熟悉的不是敷衍就是基本装死,假装不在。所以根据你的症状,诊断基
出口成脏的老板  有次去商店买东西,听见商店老板在里屋嚎叫:“你这个贱货,我长这么大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你还要不要尊严了?干这么丧尽天良的事,你真是禽兽不如……”  后来听到一声狗叫,那老板又吼道:“你还好意思叫,全让你吃了还没饱吗?……”  刷信用卡买坦克  “我想买辆坦克。”  “那就买呗。”  “买不起啊,那么贵。”  “拿信用卡刷呀。”  “刷了信用卡要还的,还不起怎么办?”  “有坦克
走得匆匆,因而总是错过太多。  临近中考,学习任务重了许多,为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时常走得匆匆,真有点“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感觉了。  那天,在家翻阅杂志,突然一篇题为“108天微博环游中国”的文章吸引了我的视线。文章讲的是一个北京小伙子因工作过度劳累致死,他的一个同事受到触动,而停止工作去环游中国走向大自然的故事。这位同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发表在微博上,同大家分享。我一口气读完之
蜘蛛的本领    大森林中,一只蜘蛛出生了。它高兴地这儿走走,那儿瞧瞧,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但没两天,它就坐在树下号啕大哭。见它哭得如此伤心,上帝就过来问它哭什么。  蜘蛛一边擦眼泪,一边抽泣着说:“我太不幸了,我是整个森林中最可怜的动物。野兔、黄羊可以自在地以青草为食,狼、狮子有着天生的追捕本领,小鸟、老鹰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老虎、大象足以称王称霸……我呢?不能飞,不能跑,不能跳,一辈子只能慢腾腾
保送重点高中的名额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必定是我的。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他看我踌躇满志的样子,有点忧心地摇了摇头,说道:“未必!”  我急了,把我的优势略加渲染统统罗列出来,其中包括年级第一名每次都被我夺得,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数学、物理比赛并得奖等许多我自认为十分过硬的“牌子”。说完后,用一种高傲的姿态俯视着父亲。  “世上的事情,未必你认为自己能行,就一定能行!”父亲幽幽地说道,意味
万老师:  您好!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我在上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全班52名学生,我从来掉出过前十名。可上了初三以后,虽然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却总感觉知识在我的脑子里杂乱无章,原来记得很清楚的定义、概念、公式、定理都混淆了。每次考试,看着一些很熟悉的题型,却怎么也想不出解题思路。接连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眼看就要考高中了,看到其他同学都在进步,而我却在退步,我对自己简直有些失望了。万
一、化学实验现象描述常见错误    1. 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氢气”,而应描述成“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再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描述,不能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应叙述成“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依小米站在教室的前面,像定格的画面,忘了自己想干什么,只觉得那些目光像冰凉的小刀。  刺进了她的骨子里。他忍不住哭出声来。    升入中学的那一年,依小米更加沉默了,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下课后,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杨红樱新出的小说,学唱周杰伦的新歌。那些活跃的同学,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的歌声和笑声飞溅在阳光里,碎碎地撒了一地。  惟有依小米躲在角落里,看两只蚂蚁打架,看蚂蚁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