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谈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学习评价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人类迈进信息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如何评价更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理论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实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评价”。
  1 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转变性发展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学生个体由于起点不同,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因此,面对不同的学习个体与问题情境,不应该采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需要的是一种不同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促进学生个体“转变性”发展。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以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个体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是为了改进,而不是鉴定或选拔。
  2 评价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只关注学习结果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形成过程的考查。如果采用动态评价来取代传统的静态评价,将会使评价对象和范围有所突破:使之从对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检查扩大到整个信息教学领域,包括对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过程的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和态度的评价以及在掌握信息技术过程中与人协作、交流的评价。
  3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自我建构
   近年来由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使评价必须重视学生认知建构的个体差异。建构教学论认为,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的自我反复调节完成,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建构论认为,认知个体是在主动地解释客观世界,认知个体处在不断发展与改变的过程中。因此,基于建构论的学习评价应重视考核以下几方面:
  ① 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及网络知识的自我组织;
  ②学生真实的信息加工表现;
  ③学生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④学生的建构过程和信息能力的发展。
  4 注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学习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和“学生评”。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居多数。但是,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信息教师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
   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学生自评有利于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学生互评主要是形成集体标准。学生参与评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集体性评价中主动地展开评价与自我评价,通常可通过小组讨论或小组竞赛评比活动来完成。
  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学生既要有客观性,又要带有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当然,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中也应强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
  5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评价涉及的问题较多,且有些问题难以量化,如:对学生信息意识的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评价、网络环境下与人合作行为的评价以及是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的评价等等,因此学习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教师可将定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定量评价要与具体的模块教学相结合。在具体实施时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可分别采用评定和检测进行。
  
   总之,学习评价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考核、鉴定,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3] 苗逢春:《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
其他文献
【摘要】让孩子学习钢琴,在日新月异的当下早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安排孩子业余生活时的普遍选择。学习钢琴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协调性,坚韧性,更能从音乐中带给孩子心灵的愉悦,让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伴随孩子一生。作为一名从事钢琴教育的老师,对于儿童钢琴的启蒙,我认为首先得培养孩子对钢琴,对音乐的兴趣,然后选择一套优秀的教材,注重教学方式上的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关键
期刊
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教师也好,学生也好,他们都具有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绪、情感的积极作用,才能把课上好。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的语言和行动引起学生情绪、情感的反响和共鸣,不仅达到了师生教与学的统一,师生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情感能够调节理性,学生接受教育就主动积极得多。学生情绪好,对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收到事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孕育、诞生、发展、壮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所在。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初阶段,也应当实施民族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新时代生活的背景下,幼儿体验多元的文化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冲击,加之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中,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口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中学阶段学好英语口语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英语口语;中学生;现状;对策How to improve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students  【Abstract】Lea
期刊
【摘要】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一、用爱心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二、让成功不断走近学生三、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精度的最佳匹配四、艺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数学;兴趣     兴
期刊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的教育,启蒙教育在人的一生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道德品质;阶段过程Educational potential of people with the music fine silent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
期刊
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虽然只是添加几个字但内涵已大不相同,其中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指导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倘若仍旧按照以前的指导思想去面对则必定会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相悖。面对新课程我们如何应对,在此愿同广大同行一起探讨,谬误之处,还望斧正。  1 改变教师角色    1.1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
期刊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
期刊
【摘要】耐久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抠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耐久跑练习中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耐久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中要采用短跑、中长跑和超长段跑(包括越野跑)以及其它形式进行练习。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耐久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的爱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以达到健康为目的的课程。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而健康的获得离不开身心的基础。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仅强化了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新课程确立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终生体育的思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