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一个中国梦,知识女性也有一个中国梦。中国梦是抽象的、宏观的,知识女性的中国梦是具体的微观的,其一是家庭幸福梦;其二是民族复兴梦。知识女性与实现中国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知识女性的具体中国梦,知识女性的诉求将被整合进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同时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知识女性发挥作用,这将要求知识女性尤其是女教职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中国梦 知识女性 民族复兴 家庭幸福 男女平等
一、中国梦的界定
十八大召开之前,弗里德曼在其《中国人需要自己的梦想》一文中指出“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它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2012年十八大结束后,一场名为《复兴之路》的展览不仅深深震撼政治局常委的心,更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中国复兴而努力奋斗,其后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对“中国梦”阐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有其深刻的内涵,其中最主要的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梦内涵的横向展开。中国梦的内涵从横向层面看分为两个方面:谁的梦;什么梦。对于中国梦是谁的梦问题,无外乎从二分法上理解就是个人的中国梦和集体的中国梦,或者称之为家庭的中国梦和民族的中国梦。所谓个人、家庭的中国梦就是能够在中国获得最大化的幸福,它与国家的富裕强盛密不可分,可以称为个体幸福梦。所谓集体、民族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对于中国梦是什么梦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富强梦、文明梦、民主与法治梦、社会和谐梦以及可持续发展梦,可以说中国梦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目标的总结和概括。从微观上说,中国梦之于个体而言就是数亿民众的新生活梦(包括新市民梦、新村民梦)、安居乐业梦(包括住房梦、就业和创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包括教育成才梦、看病便利梦、出行和通讯便利梦和美国式的轿车梦)、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包括饮水和食品安全梦、空气清洁富氧梦、环境安祥宁静梦、社区、街道和工作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梦、园林、湿地、山水生态以及家庭生活和工作安全梦)、精神生活梦。
(二)中国梦的纵向展开。中国梦从纵向角度来看,就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梦,“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可以说,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具体的来当前乃至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中国梦”是一个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梦想,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
二、知识女性的中国梦
如果从个体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作为半边天的女性当然不会例外。知识女性既有女性的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所以知识女性的中国梦就会由于其角色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一) 知识女性的家庭幸福梦。作为家庭角色的知识女性其中国梦的政治要求不多,其更多的关心在于能够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实现家庭的幸福。花木兰的梦可以解读为国家安定或者孝心,但其替父从军的动机是家庭的稳定与幸福。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在一个讲究宗法观念并围绕着父权形成稳定的家庭中,替父从军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家庭的幸福,而从其凯旋后的行为——回家来看,更能证明这一点。孟姜女的梦同样是家庭角色的女性的家庭幸福梦,只不过它不是围绕父权形成的,而是由夫权形成的家庭幸福梦。试想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一朝嫁人的女性,其结婚三天的丈夫被强拉做“民工”并劳累致死,这种国家岂能是她所追求的国家梦呢。知识女性的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幸福家庭梦,就是能够在当今中国实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家庭和谐、生活安全。对于包办婚姻、家庭暴力、“小三”涉足、以及食品安全等社会现象,国家必须予以有效治理,这是女性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二) 知识女性的民族复兴梦。知识女性力量的作用范围不限于家庭,知识女性的期许与愿望也不限于家庭,知识女性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杨家将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谓轰轰烈烈的忠心。但杨门女将为实现“民族复兴”难道不是一门忠烈吗?杨门女将的梦想首先是民族复兴梦、国家富强梦,甚至为了这一梦想,以佘太君为首的杨家女将几乎都成了“寡妇”,牺牲了家庭幸福。秋瑾的中国梦是自由、刘胡兰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沂蒙六姐妹的梦是人民解放。总之,知识女性的中国梦不仅表现为个体家庭角度上的家庭幸福梦,更深层意义上表现为民族复兴梦。
三、知识女性对中国梦的诉求
(一)男女平等。知识女性眼中的中国应当是提倡并切实保障男女平等的。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政治口号,也不是社会舆论的氛围,而是真真切切的实现状态。应当指出,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从生理角度或者自然状态而言,男女在生理上是不平等的,男性比女性更具有身体优势、暴力优势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男女是不平等的。但是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后,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国家应当在法律上予以宣告,这是符合形式平等的。然而,即便是在社会状态下男女在实质上是不平等,因为女性的生理构造不会因为社会状态而有所改变,所以国家应当针对这一实质状态对女性进行倾向性保护。男女实质上的平等是女性的中国梦诉求之一。
(二)婚姻自由。“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谚语流传甚广,不是没有根据的,女性的幸福婚姻是其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幸福的婚姻首先建立在婚姻自由基础上。同时,婚姻自由也是我国婚姻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男女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应自主、自愿地选择对象,不容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也不容许任何第三者从中干涉;第二,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男女结婚,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完全自主、自愿,不受外力影响,建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第三,法律保障离婚自由,男女双方的感情基础,确实已经完全玻裂,无法将夫妻感情维持下去,双方都自愿离婚,应按照法定程序将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加以解除,这是婚姻自由的必要补充。 (三)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是女性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其梦想的重要内容。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结为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收入水平、不良嗜好以及家庭角色分工等。知识女性的家庭梦决不是充满暴力、感情基础不牢固、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丈夫有不良嗜好以及种种原因将女性禁锢在持家的角色上的家庭。在知识女性的中国梦中,必须实现良好的法治坚决制止家庭暴力,必须依赖各种综合式的社会调整手段规制影响或者破坏家庭情感基础的社会行为,必须努力提高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等,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在国家层面应当大力宣传、教育、鼓励、激励家庭成员远离不良嗜好,并将女性从厨房中解放出来、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坚决抵制大男子主义,淡化家庭角色分工。不能认为女人是由男人“养着”的,女人也不能自认为应该被男人“养着”。
(四)政治参与。长期以来女性处在政治的边缘,虽然现在的女性与男性获得了相等的选举权,但女性的政治参与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我国女性主要是通过参加社会团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参与政治的,虽然女性在政党中占有相当的席位,但是在政党事务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情况。这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例如传统文化的影响、政治机制影响等,也有制度上的原因,例如社会经济地位低、受教育水平低等,还有女性自身原因,例如女性个体对参政的认识、评价以及态度。从功能主义角度分析,社会角色的区分是必要的,男性与女性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社会角色在社会整合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男性承担着工具性功能,女性承担着表情性功能。因此,实现中国梦必然伴有知识女性的政治参与梦。
四、中国梦对知识女性的要求
知识女性对中国梦有着自己的诉求,这是中国梦赋予知识女性的一项权利,同时,知识女性也有着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国的知识女性,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如何体现自身价值?怎样兑现自己的中国梦?这是摆在知识女性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 中国梦对知识女性的要求。作为知识女性应当牢固树立坚定的奋斗信念,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知识女性要利用国家给予的教育资源,不断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培养道德品质,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第二,知识女性要有广泛的关怀意识,不仅关注本群体的利益诉求,更要以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视角,关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应有的贡献,即知识女性应兼有追求自身幸福最大化的目标和利他主义情怀。第三,知识女性应该具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知识女性比男性的责任更重,一方面知识女性为家庭的幸福作出了努力,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所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女性发挥才智,合理分配其在家庭与事业上的精力资源。总结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这是新时代女性的“修身”、“齐家”、“治国”。
(二) 中国梦对女教职工的要求。教育事业是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核心事业,同时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智识的生成与发展,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撑。从目前教师群体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教职工占有较大比例,除高等教育中一些理工类专业外,高等教育中的其他专业女教职工所占比例几乎占到50%,在一些大学中甚至超过50%。在初等教育中女教职工所占比例要大于50%,甚至有些学校,尤其是小学,其教师100%全部是女性教师。我们首先不论证这一比例是否合理,但起码应当认为这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更应当认为,在现实中教育事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女性的贡献程度。女教职工应当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与责任,认清中国梦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殷切希望。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女教职工应当视教育事业为自己的使命,并在这一使命的召唤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教”与“育”的结合,女教职工不能仅仅作为教学手段而存在,康德说没有人可以作为工具而存在,人是作为目的而存在的。女教职工在教学的同时应当首先认识清楚教学目的,分析教学目的是否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其次才是检验教学手段是否能够达致这一目的。
第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后应当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这依赖于女教职工理性的发挥、学习借鉴、比较分析以及经验的总结。理性的作用在于教学计划的构建,学习借鉴的作用在于完善教学计划,比较分析的作用在于查找差异与不足,经验的作用在于教学计划的改良。
第三,努力工作。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实现既定目标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有人说“起得早的是教师和拾破烂的;睡得晚的是教师和电影院的”,其实一点也不错,这句话反映了在时间上教师努力工作的程度。教育离不开法律,但教育绝不像法律那样刚性,教育是“文火慢炖”,逐渐将知识、能力、品德、素质等内容浸入学生的身体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这一文火慢炖过程中体现的是教师这一“大厨”的功夫,体现的是教师的努力。也只有舍得下功夫的教师,由她所做的大餐才是色香味俱全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组合起来才是盛宴,才会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
[2]刘亚红.回归与寻找:论中国知识女性的现代性成长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2011(3).
[3]向东方.知识女性与巾帼建功[J].中国妇运,2002(2).
[4]韩天森.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J].现代法学,1980(4).
[5]马棉.女性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问题的界定[J].学理论,2011(24).
[6]田丽霞.尊重知识女性与实现中国梦的思考[J].才智,2013(23).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中国梦 知识女性 民族复兴 家庭幸福 男女平等
一、中国梦的界定
十八大召开之前,弗里德曼在其《中国人需要自己的梦想》一文中指出“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它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2012年十八大结束后,一场名为《复兴之路》的展览不仅深深震撼政治局常委的心,更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中国复兴而努力奋斗,其后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对“中国梦”阐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有其深刻的内涵,其中最主要的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梦内涵的横向展开。中国梦的内涵从横向层面看分为两个方面:谁的梦;什么梦。对于中国梦是谁的梦问题,无外乎从二分法上理解就是个人的中国梦和集体的中国梦,或者称之为家庭的中国梦和民族的中国梦。所谓个人、家庭的中国梦就是能够在中国获得最大化的幸福,它与国家的富裕强盛密不可分,可以称为个体幸福梦。所谓集体、民族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对于中国梦是什么梦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就是要实现中国的富强梦、文明梦、民主与法治梦、社会和谐梦以及可持续发展梦,可以说中国梦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目标的总结和概括。从微观上说,中国梦之于个体而言就是数亿民众的新生活梦(包括新市民梦、新村民梦)、安居乐业梦(包括住房梦、就业和创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包括教育成才梦、看病便利梦、出行和通讯便利梦和美国式的轿车梦)、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包括饮水和食品安全梦、空气清洁富氧梦、环境安祥宁静梦、社区、街道和工作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梦、园林、湿地、山水生态以及家庭生活和工作安全梦)、精神生活梦。
(二)中国梦的纵向展开。中国梦从纵向角度来看,就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发展梦,“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可以说,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具体的来当前乃至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国梦就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其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与当代社会各种文明的交汇之中,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现代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中国梦”是一个使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梦想,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
二、知识女性的中国梦
如果从个体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作为半边天的女性当然不会例外。知识女性既有女性的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所以知识女性的中国梦就会由于其角色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
(一) 知识女性的家庭幸福梦。作为家庭角色的知识女性其中国梦的政治要求不多,其更多的关心在于能够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实现家庭的幸福。花木兰的梦可以解读为国家安定或者孝心,但其替父从军的动机是家庭的稳定与幸福。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在一个讲究宗法观念并围绕着父权形成稳定的家庭中,替父从军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家庭的幸福,而从其凯旋后的行为——回家来看,更能证明这一点。孟姜女的梦同样是家庭角色的女性的家庭幸福梦,只不过它不是围绕父权形成的,而是由夫权形成的家庭幸福梦。试想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一朝嫁人的女性,其结婚三天的丈夫被强拉做“民工”并劳累致死,这种国家岂能是她所追求的国家梦呢。知识女性的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幸福家庭梦,就是能够在当今中国实现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家庭和谐、生活安全。对于包办婚姻、家庭暴力、“小三”涉足、以及食品安全等社会现象,国家必须予以有效治理,这是女性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二) 知识女性的民族复兴梦。知识女性力量的作用范围不限于家庭,知识女性的期许与愿望也不限于家庭,知识女性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杨家将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谓轰轰烈烈的忠心。但杨门女将为实现“民族复兴”难道不是一门忠烈吗?杨门女将的梦想首先是民族复兴梦、国家富强梦,甚至为了这一梦想,以佘太君为首的杨家女将几乎都成了“寡妇”,牺牲了家庭幸福。秋瑾的中国梦是自由、刘胡兰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沂蒙六姐妹的梦是人民解放。总之,知识女性的中国梦不仅表现为个体家庭角度上的家庭幸福梦,更深层意义上表现为民族复兴梦。
三、知识女性对中国梦的诉求
(一)男女平等。知识女性眼中的中国应当是提倡并切实保障男女平等的。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政治口号,也不是社会舆论的氛围,而是真真切切的实现状态。应当指出,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从生理角度或者自然状态而言,男女在生理上是不平等的,男性比女性更具有身体优势、暴力优势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男女是不平等的。但是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后,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国家应当在法律上予以宣告,这是符合形式平等的。然而,即便是在社会状态下男女在实质上是不平等,因为女性的生理构造不会因为社会状态而有所改变,所以国家应当针对这一实质状态对女性进行倾向性保护。男女实质上的平等是女性的中国梦诉求之一。
(二)婚姻自由。“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谚语流传甚广,不是没有根据的,女性的幸福婚姻是其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幸福的婚姻首先建立在婚姻自由基础上。同时,婚姻自由也是我国婚姻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男女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应自主、自愿地选择对象,不容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也不容许任何第三者从中干涉;第二,结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男女结婚,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完全自主、自愿,不受外力影响,建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第三,法律保障离婚自由,男女双方的感情基础,确实已经完全玻裂,无法将夫妻感情维持下去,双方都自愿离婚,应按照法定程序将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加以解除,这是婚姻自由的必要补充。 (三)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是女性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其梦想的重要内容。影响家庭和谐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结为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收入水平、不良嗜好以及家庭角色分工等。知识女性的家庭梦决不是充满暴力、感情基础不牢固、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丈夫有不良嗜好以及种种原因将女性禁锢在持家的角色上的家庭。在知识女性的中国梦中,必须实现良好的法治坚决制止家庭暴力,必须依赖各种综合式的社会调整手段规制影响或者破坏家庭情感基础的社会行为,必须努力提高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等,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在国家层面应当大力宣传、教育、鼓励、激励家庭成员远离不良嗜好,并将女性从厨房中解放出来、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坚决抵制大男子主义,淡化家庭角色分工。不能认为女人是由男人“养着”的,女人也不能自认为应该被男人“养着”。
(四)政治参与。长期以来女性处在政治的边缘,虽然现在的女性与男性获得了相等的选举权,但女性的政治参与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我国女性主要是通过参加社会团体、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参与政治的,虽然女性在政党中占有相当的席位,但是在政党事务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情况。这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例如传统文化的影响、政治机制影响等,也有制度上的原因,例如社会经济地位低、受教育水平低等,还有女性自身原因,例如女性个体对参政的认识、评价以及态度。从功能主义角度分析,社会角色的区分是必要的,男性与女性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社会角色在社会整合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男性承担着工具性功能,女性承担着表情性功能。因此,实现中国梦必然伴有知识女性的政治参与梦。
四、中国梦对知识女性的要求
知识女性对中国梦有着自己的诉求,这是中国梦赋予知识女性的一项权利,同时,知识女性也有着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国的知识女性,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如何体现自身价值?怎样兑现自己的中国梦?这是摆在知识女性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 中国梦对知识女性的要求。作为知识女性应当牢固树立坚定的奋斗信念,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知识女性要利用国家给予的教育资源,不断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培养道德品质,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第二,知识女性要有广泛的关怀意识,不仅关注本群体的利益诉求,更要以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视角,关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应有的贡献,即知识女性应兼有追求自身幸福最大化的目标和利他主义情怀。第三,知识女性应该具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知识女性比男性的责任更重,一方面知识女性为家庭的幸福作出了努力,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所以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女性发挥才智,合理分配其在家庭与事业上的精力资源。总结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这是新时代女性的“修身”、“齐家”、“治国”。
(二) 中国梦对女教职工的要求。教育事业是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核心事业,同时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国智识的生成与发展,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撑。从目前教师群体的性别构成来看,女教职工占有较大比例,除高等教育中一些理工类专业外,高等教育中的其他专业女教职工所占比例几乎占到50%,在一些大学中甚至超过50%。在初等教育中女教职工所占比例要大于50%,甚至有些学校,尤其是小学,其教师100%全部是女性教师。我们首先不论证这一比例是否合理,但起码应当认为这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更应当认为,在现实中教育事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女性的贡献程度。女教职工应当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与责任,认清中国梦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殷切希望。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女教职工应当视教育事业为自己的使命,并在这一使命的召唤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教”与“育”的结合,女教职工不能仅仅作为教学手段而存在,康德说没有人可以作为工具而存在,人是作为目的而存在的。女教职工在教学的同时应当首先认识清楚教学目的,分析教学目的是否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其次才是检验教学手段是否能够达致这一目的。
第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后应当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这依赖于女教职工理性的发挥、学习借鉴、比较分析以及经验的总结。理性的作用在于教学计划的构建,学习借鉴的作用在于完善教学计划,比较分析的作用在于查找差异与不足,经验的作用在于教学计划的改良。
第三,努力工作。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实现既定目标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有人说“起得早的是教师和拾破烂的;睡得晚的是教师和电影院的”,其实一点也不错,这句话反映了在时间上教师努力工作的程度。教育离不开法律,但教育绝不像法律那样刚性,教育是“文火慢炖”,逐渐将知识、能力、品德、素质等内容浸入学生的身体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这一文火慢炖过程中体现的是教师这一“大厨”的功夫,体现的是教师的努力。也只有舍得下功夫的教师,由她所做的大餐才是色香味俱全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组合起来才是盛宴,才会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
[2]刘亚红.回归与寻找:论中国知识女性的现代性成长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2011(3).
[3]向东方.知识女性与巾帼建功[J].中国妇运,2002(2).
[4]韩天森.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J].现代法学,1980(4).
[5]马棉.女性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问题的界定[J].学理论,2011(24).
[6]田丽霞.尊重知识女性与实现中国梦的思考[J].才智,2013(23).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