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这是多么美的文字啊,这是屈原用它的智慧谱写出的楚辞,看着着实让人陶醉,“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窮,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喷喷的香气扑向面孔。”多么美的意境,本文以《九歌少司命》这首曲子来进一步了解楚辞的浪漫,语言的美、精、体裁形式等。
【关键词】:楚辞;美;精;浪漫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为西汉刘向所著,是南方文学总集的代表,收录的是楚国的诗歌,其中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最受瞩目。“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字样式、方言声韵、续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九歌》本为古代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袭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共十一篇。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九歌》所描绘的音乐舞蹈,也显示出热烈动荡、诡谲奇丽的气氛。旧楚地、今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具备五个半八度的编钟,被中外专门家誉为“世界奇迹”,实际证明了楚国音乐及歌舞的发达。而北方的正统音乐,通常是限制在一个八度的音域范围内的。例:《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 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辞。少司命是主管人间子嗣的神;她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神,因为是主管儿童的,所以称作“少司命”。
一、楚辞的美
《九歌》中,《少司命》是与《大司命》并为一章的,大司命是男性,少司命是女性,少司命这章写的是女性的委婉多情,更加能体现出楚辞的美了,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急死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女,对她投出祈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每个文字都唯美准确的体现出所讲故事的一举一动,文字里含着羞涩,含着委婉,却一点都不显小气,这些文字都极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之美,是前秦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楚文化之美,也是中华文化之美,是我们民族之美。
二、楚辞的情怀
虽然楚辞大多是委婉柔情,但它也有它的情怀。‘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 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很卓越的描写了起情怀。
三、楚辞的浪漫
提起浪漫,那就不得不说楚辞。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对唱。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包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蒲松龄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
四、楚辞的”精”
《少司命》这首诗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可以说,两首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这两首诗也都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楚辞》中的感情或炙热、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同时诗中有了”我”,有了强烈的的自我意识,有了个性,诗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内质与魅力,直指向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惆怅。屈原的笔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引来了,他将楚人的俗语鄙语、淫祀巫风引来了,他又引來天地万物驱谴比兴,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楚辞的每个字词都运用的非常精致,令人嗔目结舌。
五、楚辞的形式
楚国人民十分爱好音乐艺术,生活中充满着艺术气氛。”楚声”遍及楚国,这在楚辞中也得到充分反映,《少司命》就是其中一篇,据古籍记载,楚辞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楚辭的特点是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让人唱起来琅琅上口。
六、楚辞的体裁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它有骚体、赋体、戏剧、诗歌等等体裁,《楚辞》对戏剧的贡献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部分作品包含了某些戏剧成分,如《九歌》,本身就是迎神娱神的歌舞乐章,就其文学的意义说则是先秦一部戏剧。
七、结论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楚辞是我国的瑰宝,而我了解的还不甚全面,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加以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恭维英 《楚辞,九歌,少司命》新释—兼论上古的“抢婚“.绥化师专学报 .1991
【摘要】: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这是多么美的文字啊,这是屈原用它的智慧谱写出的楚辞,看着着实让人陶醉,“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窮,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喷喷的香气扑向面孔。”多么美的意境,本文以《九歌少司命》这首曲子来进一步了解楚辞的浪漫,语言的美、精、体裁形式等。
【关键词】:楚辞;美;精;浪漫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为西汉刘向所著,是南方文学总集的代表,收录的是楚国的诗歌,其中以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最受瞩目。“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字样式、方言声韵、续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九歌》本为古代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袭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共十一篇。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九歌》所描绘的音乐舞蹈,也显示出热烈动荡、诡谲奇丽的气氛。旧楚地、今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具备五个半八度的编钟,被中外专门家誉为“世界奇迹”,实际证明了楚国音乐及歌舞的发达。而北方的正统音乐,通常是限制在一个八度的音域范围内的。例:《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 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少司命》是祭祀少司命神的歌舞辞。少司命是主管人间子嗣的神;她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女神,因为是主管儿童的,所以称作“少司命”。
一、楚辞的美
《九歌》中,《少司命》是与《大司命》并为一章的,大司命是男性,少司命是女性,少司命这章写的是女性的委婉多情,更加能体现出楚辞的美了,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急死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女,对她投出祈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每个文字都唯美准确的体现出所讲故事的一举一动,文字里含着羞涩,含着委婉,却一点都不显小气,这些文字都极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之美,是前秦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楚文化之美,也是中华文化之美,是我们民族之美。
二、楚辞的情怀
虽然楚辞大多是委婉柔情,但它也有它的情怀。‘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 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很卓越的描写了起情怀。
三、楚辞的浪漫
提起浪漫,那就不得不说楚辞。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对唱。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 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包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得到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如蒲松龄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
四、楚辞的”精”
《少司命》这首诗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可以说,两首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这两首诗也都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楚辞》中的感情或炙热、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同时诗中有了”我”,有了强烈的的自我意识,有了个性,诗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内质与魅力,直指向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惆怅。屈原的笔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引来了,他将楚人的俗语鄙语、淫祀巫风引来了,他又引來天地万物驱谴比兴,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楚辞的每个字词都运用的非常精致,令人嗔目结舌。
五、楚辞的形式
楚国人民十分爱好音乐艺术,生活中充满着艺术气氛。”楚声”遍及楚国,这在楚辞中也得到充分反映,《少司命》就是其中一篇,据古籍记载,楚辞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楚辭的特点是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让人唱起来琅琅上口。
六、楚辞的体裁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它有骚体、赋体、戏剧、诗歌等等体裁,《楚辞》对戏剧的贡献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部分作品包含了某些戏剧成分,如《九歌》,本身就是迎神娱神的歌舞乐章,就其文学的意义说则是先秦一部戏剧。
七、结论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楚辞是我国的瑰宝,而我了解的还不甚全面,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加以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恭维英 《楚辞,九歌,少司命》新释—兼论上古的“抢婚“.绥化师专学报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