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推动了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出现,但是在美术课程方面却没能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美术教学的关键环境就是评价,新课改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功能的发展,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首先进行了方案待应用情况的调查,之后再探讨了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过程中档案袋的应用。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应用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推动下,就需要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功能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评价功能对学生美术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更为关注,需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励。美术课标要求要对评价和教学协调的问题进行重视,做好学生美术实时掌握情况的了解。档案袋评价是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产物,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视野的拓展。
   一、概述
   档案袋评价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的档案袋,主要以档案袋当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档案袋评价不仅体现于资料的简单整理,并且只需要通过文件夹的形式,就可以进行相关学生考试成绩、课堂笔记等资料的搜集筛选,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提供指导。档案袋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档案袋评价的灵活性非常高,可以向家长和教师进行学生成长中重要信息的反馈。利用档案袋评价收集资料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评价内容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并且存放地点也相对固定,所以教师或者学生都可以进行保存。另外,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呈多样化,不仅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作品,还包括了学生的活动记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展示。运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资料的整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轨迹进行充分的体现,确保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在对档案袋评价方法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对目标进行设定,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求。
   档案袋评价有多种类型,美国心理学家赖德乐将档案袋划分成了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和评价型等。理想型档案袋可以由学生进行材料的自主选择,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展示型档案袋主要是学生在收集的资料中进行筛选和汇集,主要能够为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提供机会。文件型档案袋主要由评价主体和客体进步测试的结果所组成,对学生的进步过程进行动态记录。评价型档案袋是以制定标准为依据,对学生作品集进行整理,实现对学生的统计和记录。
   二、档案袋评价的优势分析
   档案袋评价的类型呈多样化,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强,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将档案袋评价运用到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弥补。
   教学理念能够对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充分的反映,中小学美术课程理念,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美术课程教育理念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突出美术课程的理念,主要是进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对档案袋评价进行运用,能够对课改理念进行充分的表达。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性质也进行了阐释,突出美术课程的创造性教育,档案袋评价与中小学美术教学视觉性特点相符合,教师和家长的评价符合美术教学的人文性特点。档案袋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关注,通过小组互评和自评,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提高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档案袋评价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使学生家长对传统美术教学评价中的不足进行了解。同时档案袋评价还具有主体性,以多角度进行评价结果的衡量,传统的评价方式还是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而档案袋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档案袋评价能够对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改变,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进行关注,根据大量的教學资料教师就能够进行评价标准的科学制定,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档案袋评价的运用现状分析
   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新型方式,档案袋评价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档案袋评价方式不断被人们所熟悉的过程中,将这一方式运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更重视个案的研究。档案袋评价应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科学标准不够健全,并且没有进行全面的推广。
   在对档案袋评价进行不断运用的过程中,中小学美术教师也对档案袋评价理论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实施的过程中所收集的内容就缺乏系统性,造成实施过程中学生档案袋中包括了各种作业课程表等,对教师和家长科学评价进行了影响。评价还缺乏开放性,大多是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互动性较差,学生很少将档案袋带回家,家长也没有进行仔细的评价。
   学校的档案袋评价实施外部机制,学校很少进行档案袋评价的专业培训,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需要自行查找资料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档案袋评价,无法进行家长和教师的有效衔接。档案袋评价是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依据,可以进行学生成长过程的全方位记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进行作品理解的能力还相对薄弱,档案袋评价工作量也比较大,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对档案袋评价缺乏理解。
   四、档案袋评价运用的设计分析
   学生档案袋属于过程性,能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对学习问题进行整理,需要对档案袋内容收集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体验档案袋的重要作用。同时,档案袋材料收集内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个体发挥空间。美术档案袋是比较简单的资料收纳盒,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设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保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真实的反映。    美术档案袋的过程性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内容的筛选,教师进行适当指导,给与学生鼓励和帮助。在档案袋建立初期,需要学生选取出能够代表自己真实水平的作品,在学期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更换材料,可以进行师生结合保管,教师保管方便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收发,学生保管方便对作品进行及时的了解。档案袋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的评定,依据档案袋中的内容和材料,能够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学生语言运用的熟练度、材料收集的丰富性、材料整理的整洁度都是进行档案袋评价的重要内容。
   档案袋评价中,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在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教师评价时,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化分析,反思课程设计中的不足。学生会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因此档案袋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标准制定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反思。对成果优缺点进行思考,将相关材料放入到档案袋中。学生对自己作品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进行多人合作评估,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邀请家长进行评价。
   五、案例分析
   想要验证美术教学中学生档案袋评价的效果,先选取二年级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对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以二年级上册《走进名作》单元为例,引导学生对侧面人物头像轮廓和面部轮廓的特征进行制作,对比较多理体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进行初步的了解,利用彩纸拼接的方式展现出多视角肖像,提升学生的绘画兴趣。
   在运用美术档案袋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对档案袋进行正确的认识,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以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为依据,进行档案袋教学试验目标的预设,学生在对美术档案袋进行正确的认识后,要求在统一的档案袋封面上进行创意性的装饰。
   单元档案袋中对《侧面的头像》相关课程资料进行了收集,主要包括了立体主義画派文字资料、毕加索肖像作品和我的评价表等。在制作档案袋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的选取,学生在夸张变形单独眼睛时,如果中间没有太大的变动,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选取夸张的变形草图。
   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要系统性的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再看到档案袋内部资料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作品的完成过程进行回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反思在单元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在档案袋中查找相同学习领域的内容,教师利用档案袋中的资料进行评价,并需要在作品上附上新的评语。对档案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提出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涵.脱胶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1(03):193-194.
   [2]王彪.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1):20.
   [3]高静.拼图绘画方法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幻画报,2020(07):267.
   [4]苏娜.浅析动漫型微课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12+121.
   [5]周佳贤.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09):112.
   [6]姚意旗,简乐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价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171-172.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资助课题《中小学美术教学档案袋评价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3069)的重要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测定广州市2009年Ⅰ型登革病毒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探讨其来源及基因型.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9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19份,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信息学分析.结果 19份标本中分离到4株Ⅰ型登革病毒株,测序获得其E基因序列.分析发现4株病毒来自两个不同的亚型,09/GZ/9104和09/GZ/923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是一种临床症状严重、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AH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继发性炎性介质,内毒素(ET)是其合成的主要诱导剂.本研究建立AHF大鼠模型,分析AHF大鼠的PCT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肠黏膜屏障的关系。
期刊
文献报道AIDS合并肠结核较少,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均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我们对一例AIDS合并肠结核病例在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恶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认识,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编程成为了小学生需要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计算思维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结合数字化信息和人工智能的有效利用,加大计算思维素质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针对游戏化编程的设计,让小学生在拥有兴趣的同时,拓展在计算思维能力方面的潜能开发。在游戏化教学的基础上,设计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本文按照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为核心,从游戏化的编程教学入手,来分析学生的指向
目的 构建JC病毒小包膜蛋白VP2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VP2蛋白,并制备其抗体.方法 用PCR方法从患者脑脊液中扩增JC病毒小包膜蛋白VP2基因,测序正确后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埃希菌,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该蛋白并纯化.纯化的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多克隆抗体.结果 将pET-32a(+)-VP2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化B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并被定义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常用的方法有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液灌流、血浆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上述方法的联合等,其中国内尤以PE最为常用。
期刊
患者女,43岁.入院前22 d犬咬伤左手拇指及右下肢,立即在当地医院清洗伤口,局部注射免疫血清,并按常规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3 d前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呈弱阳性.2 d前出现头痛、颈痛、呕吐、发热、左上肢麻木,能自主饮水,无畏光、恐水、恐风、恐声,无腹痛,无吞咽呛咳,无抽搐.1 d前出现烦躁,颜面、颈部高度水肿,10 h前出现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呼之不应.否认有癫癎病史,否认接触及服用农药及其他特
期刊
2009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例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疾病患者的鼻拭子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甲型H1N1病毒Ⅲ,该毒株被确认为是引起之前墨西哥持续几周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疫情的首要病原体,随后该新型流感病毒通过快速的人际传播,陆续席卷全球。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损伤严重,并有多种并发症,故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达60%~80%~([1]).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持续活动、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抗病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期刊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占结核病的10%~20%,是常见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是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感染者的特异性T细胞来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存在结核感染特异性T细胞,这些T细胞在受到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