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肿瘤患者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研究发现,术后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并不能有效地减轻手术创伤等应激后机体的分解代谢及炎性反应过程.近年研究提示,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维持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应答功能增强,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等.营养物质通过其特殊药理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应激状态时机体的代谢反应,从而改善预后[1].目前研究较多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的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ω-3脂肪酸、核苷和核苷酸、膳食纤维等.学者们将上述特殊营养物质联合应用于常规肠内营养,称之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immune-enhancing diets,IEDs)。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4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与试验组(Ⅱ组).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试验组另加芬太尼0.1 mg,观察两组患者围麻醉期RR、BP、ECG、SpO2的变化和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
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是IL-17家族的成员之一,能诱导嗜酸粒细胞释放IL-6、IL-8、MCP-1、MIP-1等趋化因子,刺激非T/非B细胞释放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介导Th2型变态反应,在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