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顶岗实习是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结合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实践,提出了“112”+“111”的过程管理模式。学校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校企合作;评价
作者简介:唐小萍(1957-),女,湖南祁阳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130-0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是培养建筑类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学生必须通过顶岗实习,到建筑工程生产的实际环境中去,以顶岗工作的形式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企业文化的熏陶等。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近三年进行了“4+X+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本文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评价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设备资源、场地资源等办好高职教育;二是学生的顶岗实习使企业拥有了高素质、高技能、较稳固的劳动者,增强了技术力量,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三是学生边干边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全面提升了自身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与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竟争力。
在顶岗实习中,需要做好过程管理与监控、评价,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建工专业目前实行的是“4+X+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个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第5学期分建筑施工方向和工程质量检测方向在校内进行1学期的专项实训,第6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建筑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保证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的身心健康、企业生产质量、学校教学质量,必须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过程管理。
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规范化
学院统一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补充规定》等文件,建筑工程系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补充意见》、《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文件进行加强、细化,可操作性强,使管理过程规范化。
2.组织精干的管理队伍,实施“112”和“111”全过程管理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系从联系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到安排校内指导教师、联系校外指导教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细致的管理工作。学生顶岗单位实习大致由四方面组成: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友提供的顶岗实习单位、学生家长自主联系的顶岗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相互推荐单位。我们要求顶岗实习单位指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对学生进行考勤、考核与评价。安排校内指导教师时将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统筹安排,指派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他们既是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又是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行“112”式的不间断管理,即: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和学生联系至少1次,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每月联系至少1次,学生每月将实习周志发送给校内指导教师审核至少2次。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做到“111”,即:学生与指导教师每周联系至少1次,学生每周至少写1篇工作周志,学生每月至少写1篇工作小结。教师与企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手段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利用QQ群、电子邮件、电话、手机信息等多种联系方式,既可满足广泛的互通信息又能满足安全保密的要求。学生们可随时与老师交流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探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工作与生活的困难、对职业生涯的思考等各方面的内容,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三、顶岗实习的过程评价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地评价顶岗实习成绩,是保证和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对实施顶岗实习的“112”与“111”的全过程管理要进行质与量的评价与考核。
1.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改进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和改进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对被评价对象——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朝着评价目标与标准方向去努力。改进功能就是指促进被评价对象——学生,为实现评价目标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就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制定恰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对教育效果实行全面的评价。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让学生了解企业评选优秀员工的评价标准,利用企业的评价标准作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因此,必须制定出与企业标准相融合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评价标准,让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
教育评价的改进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信息,及时强化正确的、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及时调节和矫正不良的、不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行为,从而控制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其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顶岗实习评价与考核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与考核,评价的结果仅仅用来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优劣进行判断,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评价的改进功能没有被充分发挥。只有高度重视对顶岗实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指导,才能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调节,矫正不良的和不利于成为企业合格员工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顶岗实习评价的具体操作
(1)制订相关评价与考核表。结合建筑企业的评价标准科学地制定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并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总表1,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劳动纪律、工作业绩等6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按20%降分,A等为满分,D等为不合格。若有一个指标为D级,即为顶岗实习成绩不合格。
工作业绩是企业对职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应该成为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工作业绩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学生应该每天做好工作业绩记录,同时为撰写实习周志提供原始素材。为此制定了工作业绩记录表2。
(2)实习过程记录与阶段性评价。实习过程记录由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学生三方按照要求填写实习过程中的学生考勤登记表、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总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业绩登记表、实习周志等。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每日填写学生考勤登记表、每月填写成绩评价总表1;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填写与学生的交流和指导情况;学生本人每日填写工作业绩登记表、每周填写实习周志、每月写一个顶岗实习工作小结。
实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就是由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每个月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评价。具体方法是:企业指导教师每个月按总表1中的6项评分指标逐项打分,然后将各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得每月的实习成绩,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每个月的实习成绩,及时了解实习过程中的优点和某些方面的不足,以便继续发扬优点,及时改进不足。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连续2年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评价的实践证明:加强和规范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高度重视顶岗实习过程信息的多方面记录和及时反馈工作,严格按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有效提高了顶岗实习教学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了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干新,蔡东,等.高职建工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易其顺,韦金明.顶岗实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3]劉文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频繁流动的原因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校企合作;评价
作者简介:唐小萍(1957-),女,湖南祁阳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一五”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130-0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是培养建筑类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学生必须通过顶岗实习,到建筑工程生产的实际环境中去,以顶岗工作的形式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企业文化的熏陶等。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近三年进行了“4+X+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本文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评价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设备资源、场地资源等办好高职教育;二是学生的顶岗实习使企业拥有了高素质、高技能、较稳固的劳动者,增强了技术力量,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三是学生边干边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全面提升了自身职业能力,培养实践与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竟争力。
在顶岗实习中,需要做好过程管理与监控、评价,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建工专业目前实行的是“4+X+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个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第5学期分建筑施工方向和工程质量检测方向在校内进行1学期的专项实训,第6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建筑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保证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的身心健康、企业生产质量、学校教学质量,必须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过程管理。
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规范化
学院统一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补充规定》等文件,建筑工程系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补充意见》、《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文件进行加强、细化,可操作性强,使管理过程规范化。
2.组织精干的管理队伍,实施“112”和“111”全过程管理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系从联系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到安排校内指导教师、联系校外指导教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细致的管理工作。学生顶岗单位实习大致由四方面组成: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友提供的顶岗实习单位、学生家长自主联系的顶岗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相互推荐单位。我们要求顶岗实习单位指定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对学生进行考勤、考核与评价。安排校内指导教师时将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统筹安排,指派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他们既是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又是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行“112”式的不间断管理,即: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和学生联系至少1次,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每月联系至少1次,学生每月将实习周志发送给校内指导教师审核至少2次。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做到“111”,即:学生与指导教师每周联系至少1次,学生每周至少写1篇工作周志,学生每月至少写1篇工作小结。教师与企业、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方式多种多样。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手段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利用QQ群、电子邮件、电话、手机信息等多种联系方式,既可满足广泛的互通信息又能满足安全保密的要求。学生们可随时与老师交流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探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工作与生活的困难、对职业生涯的思考等各方面的内容,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三、顶岗实习的过程评价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地评价顶岗实习成绩,是保证和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对实施顶岗实习的“112”与“111”的全过程管理要进行质与量的评价与考核。
1.教育评价的导向和改进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和改进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对被评价对象——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朝着评价目标与标准方向去努力。改进功能就是指促进被评价对象——学生,为实现评价目标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就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制定恰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对教育效果实行全面的评价。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让学生了解企业评选优秀员工的评价标准,利用企业的评价标准作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因此,必须制定出与企业标准相融合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评价标准,让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
教育评价的改进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原理,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信息,及时强化正确的、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教育行为,及时调节和矫正不良的、不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行为,从而控制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其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顶岗实习评价与考核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与考核,评价的结果仅仅用来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优劣进行判断,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评价的改进功能没有被充分发挥。只有高度重视对顶岗实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指导,才能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调节,矫正不良的和不利于成为企业合格员工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2.顶岗实习评价的具体操作
(1)制订相关评价与考核表。结合建筑企业的评价标准科学地制定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方向并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总表1,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劳动纪律、工作业绩等6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按20%降分,A等为满分,D等为不合格。若有一个指标为D级,即为顶岗实习成绩不合格。
工作业绩是企业对职工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应该成为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工作业绩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学生应该每天做好工作业绩记录,同时为撰写实习周志提供原始素材。为此制定了工作业绩记录表2。
(2)实习过程记录与阶段性评价。实习过程记录由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学生三方按照要求填写实习过程中的学生考勤登记表、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总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业绩登记表、实习周志等。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每日填写学生考勤登记表、每月填写成绩评价总表1;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填写与学生的交流和指导情况;学生本人每日填写工作业绩登记表、每周填写实习周志、每月写一个顶岗实习工作小结。
实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就是由校外企业指导教师每个月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评价。具体方法是:企业指导教师每个月按总表1中的6项评分指标逐项打分,然后将各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得每月的实习成绩,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每个月的实习成绩,及时了解实习过程中的优点和某些方面的不足,以便继续发扬优点,及时改进不足。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连续2年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评价的实践证明:加强和规范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高度重视顶岗实习过程信息的多方面记录和及时反馈工作,严格按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有效提高了顶岗实习教学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了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干新,蔡东,等.高职建工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2]易其顺,韦金明.顶岗实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3]劉文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频繁流动的原因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
(责任编辑:麻剑飞)